新台灣史

文件加入日期

排序 : 檔名 | 日期 | 點閱 | [ 遞增 ]
file icon 鴻鴻:從書房到街頭hot! 06/12/2014 下載數: 1413

鴻鴻:從書房到街頭-我的文學與劇場參與之路

若不能將文學作品放在創作的時代,時間和空間一併理解,充其量就是滿篇謊話而已!或是,滿篇廢話!

鴻鴻是外省人第2代,卻充滿台灣意識,另,他也是一位蔬食愛好者。

尾聲,主持人張炎憲老師下結論:
歷史研究,應該研究當代,研究的過程,就會留下史料,就算後人再研究,有不同的看法、批判也無妨。這表示時代改變,對歷史人物、事件的詮釋會有不同。

「有用之用」的當下最重要,鴻鴻的創作,正反應當代的社會。

張炎憲教授主講:近代台灣知識人的國家想像與追求

張炎憲教授以六位台灣的人物為縮影,來看台灣時代的脈絡。每個人物大約相隔10年,都有其想法與思維,以此做為切入認知「近代台灣知識人的國家想像與追求」。

張炎憲教授專題演講-「白色恐怖的口述訪談與歷史真相」

講座的結論有三點:
1. 從自身所從事的口述訪談追究歷史真相,以瞭解上一世代人的想法、建立歷史傳承。
2. 白色恐怖的官方檔案不可靠、不可信,研究者要有此種認知。
3. 白色恐怖至今還在台灣,陰影並未脫離,有其複雜的原因;走出白色恐怖的方式,就是追究責任。

file icon 台大哲學系事件40週年hot! 12/05/2013 下載數: 1196

20131201 「台大哲學系事件40週年」座談會

40年前(1970年代初期)蔣經國欲整肅台大,原因是其校風自由主義色彩太濃厚,不好掌控,於是派出軍方特務數人,擔任台大教職及教官,將魔掌伸入學術 界。加上當時國民黨派系內鬥,遂以反共的名義鬥爭校內哲學系教授,因當時哲學系有縫隙可侵入,故最終造成許多哲學系教授被革職解聘。

李日章教授說台大哲學系事件是國家暴力壓制人民思想自由之一例,象徵台灣最後一個教育與學術自由堡壘之陷落。

file icon 七一遊行前後 香港的變化hot! 07/24/2014 下載數: 1169

【台灣社獨立論壇】七一遊行前後 香港的變化

2014年七一大遊行,主題為「公民直接提名、廢除功能組別、捍衛港人自主、無懼中央威嚇」。今年正值2017年特首普選討論如火如荼,在佔領中環蓄勢待發之際,北京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引起港人極大反彈,面對中國恫嚇及網攻,「香港和平佔中全民投票」仍有80萬人投票。另一方面,備受爭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前期撥款,引起議會內外的抗爭,最終粗暴通過。香港人忍無可忍,今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走上街頭,遊行人數創十年來新高。來自香港的成功大學政治系梁文韜教授,特地返港投票、參與遊行,在現場第一手觀察,將與您分享「七一遊行前後香港的變化」。梁文韜教授呼籲,面對強大的中共壓力,台港民間力量必須加強聯繫,奪回不受宰制的未來!

張炎憲:苦難與再生──二二八感人的故事

講綱:

一、 二二八的歷史分期
1. 醞釀期:1945.10.25~1947.2.26
2. 抗爭期:1947.2.27~1947.3.8
3. 受難期:1947.3.8~1947.5.15
4. 壓制期:1947.5.16~1987.2
5. 再生期:1987.2~

二、 感人的故事
1. 林連宗與其女兒信貞
2. 李瑞漢兄弟與魷魚粥
3. 陳澄波與其妻子張捷
4. 林木杞與死裡逃生
5. 吳鴻麒與其妻子楊治
6. 王添灯與人民導報
7. 張七郎與兒子三人
8. 二七部隊

三、 苦難與再生

file icon 歌曲與台灣史hot! 05/09/2014 下載數: 1163

歌曲與台灣史-李筱峰教授主講

李筱峰教授:
對音樂家來說,歌曲是創作 ; 對歷史學者來說,歌曲的內容可以成為史料。

歌曲的演變,也可以反映社會變遷,如果我們從相同的敘述主題的歌曲做前後比較,可以進一歩窺見社會變遷的情形。台灣傳唱過的歌曲,是了解台灣史的重要史料。觀照歌謠與外在社會和政治的關係,可以了解當時庶民生活的動態、社會的變遷,及政治的性質。

溫振華:論瘧疾與台灣原住民遷居高山

溫振華教授自從在《臺灣風物》63卷4期發 表他的論文〈論瘧疾與台灣原住民遷居高山之因〉後,這個大膽的假設,與一般常聽到原住民是被漢人趕到高山上的論點不同,這個說法,引起相當的討論。卷頭語 寫到:「溫振華多年來一直在思考台灣原住民遷居高山的原因。他認為瘧疾的肆虐,導致原住民人口大量死亡,原住民被逼往高山遷徙至某種高度後不再得病,因此 定居高山,建立新家園。此說與原住民因人口增加,平地資源不足而必須往高山遷移或因與平地種族競爭失利,不得不遷往高山之說不同。觀之台灣的地理環境、氣 候與傳染病的流行,溫氏說法確有其道理。」

溫教授在這場專題演講,以說的方式,說明他跨領域研究的特別觀點。

file icon 田中實加演講:灣生回家 hot! 11/21/2014 下載數: 1122

「灣生」指的是1895-1946年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他們因為戰爭的無奈,被迫在戰後離開台灣。從台灣回到日本的日本人,自1946年2月到1957年共有6次的「引揚」(遺返之意),約有近49萬人,其中復員的軍人近17萬、移民和灣生約有32萬人,不包括因受不了打擊而自殺或失蹤的人數。

當初日本移民者來台灣的條件相當嚴苛,有8個條件,需要經過身家調查、有專業技能者、健檢通過(面貌要姣好)、有足夠的錢,並且需變賣在日本的家產、全家一起移民……等,目的就是讓移民者能夠全心的在台灣開墾新天地。他們將花蓮建設現代化的程度,等同於當時的東京、台北。這也就是為何1946年要將他們引揚回日本時,他們無法接受,「家在哪裡」是他們共同的問號,甚至有人在台灣出生、從未踏上日本的土地過。這些背景構成許多灣生動人的故事。

一篇篇克服困難、努力活下去的生命史,就留給有興趣的人自行閱讀。出版社在該網站有精彩的導讀:《灣生回家》重現台日交錯的年代、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回憶---日本移民村的時代故事。分享會內容錄音檔,也留給想感動的人自行聆聽;當然還是聽現場的分享會,更能體會當下的氣氛,更多分享會的訊息可以留意「灣生回家FB」

file icon 「228事件的歷史成因」hot! 10/24/2013 下載數: 829

李筱峰教授專題演講-「228事件的歷史成因」

李筱峰教授從當時的「民心」談起,然而當接收者以新征服者的態度駕臨台灣時,「民心」也慢慢在日日夜夜的失望中逐漸催毀。

<< 首頁 < 上頁 1 2 3 下頁 > 末頁 >>
當前記錄 1 - 10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