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是「文化部長」還是「統戰部長」?
不吐不快 - 同修的文章感言
作者 Nathan | 贊若   
2012-05-18

先來看這張日治時期的台灣地圖,最大的時色就是,不管哪個角度看,圖上都會顯示,此時可以看到日本的哪裡,ex:東京、大阪…

這表示,日本政府隨時在提醒台灣人,與內地(日本)的連結,以及台灣是日本一部份的印象。

根據 2012.05.17 自由時報的報導《文化部logo 拿掉TAIWAN》&《大一統思維 欲蓋彌彰》,即將出任文化部長的龍應台,在文化部高掛「康熙台灣輿圖」,「康熙台灣輿圖」是清代以中國角度觀察台灣所繪製而成的地圖,在台灣文化部掛這張地圖,不就是要暗示台灣人勿忘祖國嗎?

先來複習幾天前的文章《杜正勝:換個角度看台灣的新思維

杜正勝教授表示:「地圖上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台灣,可以決定台灣的地位,是要像個媳婦,只被放在小角落,永遠仰望大中國,亦或與周邊鄰居發展出友好的關係,自己當家作主。重點在於認識台灣的角色與定位。」

新聞報導中還有幾點,讓人深深懷疑龍應台到底是「文化部長」還是「統戰部長」?

1. 有讀者爆料,文建會曾於五月初公布文化部logo,使用的英文名稱是「MINISTRY OF CULTURE,TAIWAN」,但隨即被撤下,重新公布時,「TAIWAN」的字樣就被拿掉了。對此,龍應台的解釋是,「MINISTRY OF CULTURE,TAIWAN」原是她希望使用的名稱,但因考慮與其他政府部門統一,所以才把「TAIWAN」拿掉。

2. 將來文化部新設的文化交流司,將有五十%著重在兩岸及對中國的交流,其他六個司也都會有相關政策將「滲入華文世界的市場」。

3. 期許台灣的文化部是第一個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泥土上建立的,龍應台還表示,希望「文化部可以做為中華文化銜接的典範」,也能做為華人世界的人文思想堡壘,並用文化思維保障兩岸和平。

我們要問龍應台女士,為何台灣的文化部一定要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泥土上建立,不能在台灣的泥土上建立嗎?龍應台到底認識多少台灣文化,還是龍應台只是要發展中國台灣省的地區文化?這些所謂文人眼裡看到的永遠都是中國、中國、中國,忘了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還奢望說什麼世界觀?我們當然更可以合理懷疑,這是要用中國文化稀釋台灣文化的統戰陰謀!

正當馬英九惡搞台灣民生之際,龍應台現在又來個文化統戰,台灣真是離圖博的命運愈來愈近了,馬英九終極統一的願望也快達成了,身為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現在也少談主權議題(為了跟中國"交流"嗎?),看來台灣的詛咒才剛開始......

馬英九說的「以台灣為主」到底主在哪?

最後大家再來看一下中共統戰部的工作方針,看跟龍應台的說詞像不像。

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 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
來源:中央統戰部網站

http://www.zytzb.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tzb2010/gathw/200911/574141.html

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基礎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目的是為兩岸同胞謀福祉,途徑是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我們要繼續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繼續推動兩岸直接「三通」進程,也要繼續努力爭取恢復和進行兩岸協商談判。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談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議題是開放的,什麼問題都可以談。通過談判,尋求解決兩岸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對外交往等重要問題的辦法,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進行規劃。我們期待,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 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胡錦濤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的六點意見
來源:中央統戰部網站

http://www.zytzb.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tzb2010/gathw/200911/574144.html

為此,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我們應該把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把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鬥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攜手共進,戮力同心,努力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瑰麗燦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中華文化在台灣根深葉茂,台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台灣同胞愛鄉愛土的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以增強民族意識、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尤其要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不斷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蓬勃活力。我們將繼續採取積極措施,包括願意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推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邁上範圍更廣、層次更高的新台階。


延伸閱讀:
杜正勝論古今學、政
【杜正勝教授演講】作為國家史的台灣史
【影片】台灣文化協會的名稱由來與內涵
贊若的BLOG-台灣奶神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