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太戰略未明,牽動區域秩序失衡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王濤   
2017-08-13
朝鮮問題固然是川普政府外交危機的重中之重,但也凸顯其他更為嚴肅深遠的憂慮,而且此一憂慮普遍存在亞太國家心中。圖/網路資料合成
朝鮮問題固然是川普政府外交危機的重中之重,但也凸顯其他更為嚴肅深遠的憂慮,而且此一憂慮普遍存在亞太國家心中。圖/網路資料合成

朝鮮半島情勢在日前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朝鮮最新的制裁案之後,更顯撲朔迷離。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平壤若再不自制,將遭受史無前例的焰火和戰火,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不甘示弱反嗆將用飛彈攻擊美軍駐守的關島。傳統上與朝鮮交好的中國和俄羅斯,這次在強大國際壓力下投下制裁案的贊成票,但制裁效果非立即能夠浮現,平壤仍有時間繼續透過挑釁來拉抬籌碼。更何況中國會否真正落實並執行對平壤的制裁也是一大疑問。

朝鮮問題固然是川普政府外交危機的重中之重,但也凸顯其他更為嚴肅深遠的憂慮,而且此一憂慮普遍存在亞太國家心中。其一為朝鮮議題會否主導川普政府整體亞太安全戰略,進而忽略區域內其他潛在的危機?二是川普雖然向朝鮮祭出軍事嚇阻、外交斡旋、經濟制裁等軟硬策略,但顯然寄過多希望於中國的配合,會否過於一廂情願,導致情勢的惡化繼續拖延?

就第一點而言,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上週在前往菲律賓馬尼拉參加東協外長會議前特別向媒體再度澄清若干川普外交政策的爭議。其中他特別強調朝鮮不會定義美國對中國的外交關係,美國相信朝鮮對中國的依賴,中國能夠影響朝鮮。外界對於為何提勒森對北京採取如此低姿態感到不解,幾天後謎底揭曉,原來中國已經同意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案背書。這當然是外交運作的一部份,但也加深外界對於上述兩項憂慮的程度。

亞太地區問題不斷 十九大前中國已讀不回

事實上,亞太地區還有千絲萬縷的潛在問題急需美國發揮更重要的領導角色。例如:川普宣佈美國退出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之後,如何重建歐巴馬時代在亞太經濟的集體貿易安全建制?又如,川普政府上任6個月以來,在亞太外交上過於受到朝鮮的牽制,正好給予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繼續擴張軍力的機會。直到最近,華府才派出軍艦進入中國佔領的南海島礁12海哩進行自由通過,國務卿提勒森也在東協外長會議與日本和澳洲,共同發表聲明批評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之舉。但事實是,北京早已運作東協在建立行為準則共識時,不再與其作對。沒了美國的撐腰,最近越南也頻頻向中國示好。

其次,中國和印度在布丹邊境的軍事對立會否引發進一步軍事衝突,也令外界不安。過去中印即有邊境糾紛和戰爭,兩國領導人習近平和莫迪(Narendra Modi)又都是強勢元首,擦槍走火機率不低。此外,美國和俄國關係近來陷入低潮,川普簽署國會通過對莫斯科的制裁案,俄國總統普亭下令驅逐數百位美國外交官。最後,日本首相安倍陷入國內領導麻煩,不得不進行內閣改組以提升內部支持。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面對平壤的挑釁,很難再推動過去進步陣營主張的和解「陽光政策」,必須明確對美國在韓國境內部署「薩德系統」表達支持。

兩岸關係方面,習近平專注於十九大的權力鞏固與政治佈局,外傳他可能改變政治局常委改選的慣例,甚至運作自己延任,建立絕對的極權領導。在此戰略佈局下,對台灣蔡英文政府的和解善意自然毫無回應。即使台灣政府表達願意協助九寨溝地震災情,北京都只是「已讀不回」。

美國自顧不暇 「亞太再平衡」已被「肢解」 

川普政府目前看來自顧不暇,國內又有「通俄門」和民調下跌等弱點纏身,雖然川普政府重申長久的「一個中國政策」,但他「交易式外交」的性格不變,又在諸多議題上對習近平有所期待,台灣當然不能掉以輕心。尤有甚者,提勒森已經多次提及川普政府有意與中國建立未來50年互動的新模式,這背後據傳有著季辛吉(Henry Kissinger)運作的痕跡。究竟川普政府想和中國建立何種50年的新模式關係?雙方討論的過程會否傷害台灣的利益?都值得台灣審慎面對。

總之,過去歐巴馬卸任前在亞太地區打造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架構,已經被川普「肢解」,但川普上任半年來,尚未明確提出替代性的亞太戰略,且過度受到朝鮮半島危機的影響,美國亞太戰略未明,牽動區域秩序失衡。在年底川普進行他首次亞洲訪問之前,無論是行前,還是出席亞太經合會、東亞高峰會,都是他提出清晰亞太戰略的機會。最後,他造訪北京時,也是考驗美中關係歷經朝鮮、貿易與南海等議題的交手後,會否走向衝突的時機。

Source: 民報/專欄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