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文言文當作DNA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潘寬   
2017-09-09

文言文爭議中,身為一個台灣人,我想問的是:學中文就一定要是中國人?學中文就一定得學文言文?支持文言文的長輩們多自認中國人,但憑什麼「強迫」晚輩跟你們一樣「做中國人」?

基於各種因素,台灣人的認同一直很多元。中華民國戰敗遭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並逃亡到戰後代管的台灣,這些隨軍隊而來的榮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一部分祖父母輩這樣的認同是可以理解的。

接著國民黨政府高壓統治台灣,打壓所有自由的聲音,直到解嚴;使用黨國威權教育培育了我們父母這個世代,他們地理課本念的是秋海棠中國,首都或許還在中國南京,課本也都歌頌著統治者一心嚮往的中國失土,以及古中國的種種道德標準,忠孝仁愛等。因此,父母輩有些人自認是中國人也不難理解。

除了一直以台灣人自居的前輩們,隨著民主自由的政治變遷,台灣主體意識開始覺醒,聽著野百合學運的故事,走過太陽花學運、反課綱運動等,許多歷史課本輕描淡寫的部分一一被釐清,年輕一輩的我們這才發現,其實台灣應該要做自己的主人,沒有任何一個中國政權能代表台灣或是決定我們的未來。生在台灣,長於台灣,我們有權做一個驕傲的台灣人。

有人自認中國人,我們尊重,同樣的,新世代的國族認同也不應被干涉。教育更應該以符合多數認同的走向為準、以本土台灣為出發點,而非站在殖民者的立場,以過半數的課程比例學習一些遙不可及的、已成為歷史的語言。

閱讀每一種語言文字,都是經驗的傳承與學習,但古中國帝制講求的服從威權、科舉考試的唯有讀書高,是否也造就了今日慣老闆橫行、勞權不彰的惡果,以及造成升學主義盲目追求分數所帶給學生們的痛苦?

時代是要往前走的,已不再是日常用語的文言文略懂即可,若要深究,則交給語言專業科系或是有興趣選修的學生吧,其所代表的古中國文化也應反思,是否有必要持續複製下去?與其背誦一些無用的詞藻,不如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文言文確實不需維持那麼高的教學比例。

誠然事實擺在眼前,台灣仍是被前中國政府統治著(它的貨幣或身分證是治理責任,並不代表主權所有),而台灣主權依舊有待住民自決。因此我們看到,被國際承認的正統中國為確立其正當性而步步進逼,各種國際賽事都只能被稱為中國台北(Chinese Taipei,字面解讀就是中國台北),甚至在自家舉辦的世大運,舉個台灣旗就會被抓走。也因此,國家正常化才如此重要,希望哪天我們被國外朋友問到身分時,可以直接回答「我是台灣人」或「我來自台灣」而不需費力解釋台灣、中(華民)國或中國台北的差異。

如同總統蔡英文所言,沒有人應該為自己的認同道歉。但教育也不應該被部分人的認同所綁架,應以實用性、趨勢為前提,要不要額外學習古中國的語言,就是個人的自由了。

(作者為太陽花學運參與者)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