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康挺管中閔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馮光遠/更生人   
2018-01-29

看到趙少康撰文挺管中閔,只覺好笑。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之一的蔡明興(其家族企業包括富邦跟台哥大),大力為管中閔拉票,可是卻在資訊中獨漏管候選人與他家企業的關係。管跟蔡根本沒有在「利益迴避」這個問題上,主動讓相關人士與社會大眾知道這些訊息。

趙少康在他的挺管文中講得很明白,「(管為台哥大獨董之事)揭露固然更周延,不揭露也無違規」,是的,這個案例跟趙少康自己的案例極端類似,趙少康此時不就此事表態,更待何時?

然後我們把鏡頭轉到趙少康跟富邦的關係上吧。二○一四年底,國民黨權貴執政十六年的台北市,全面潰敗,交出首都政權。直到那時,大家才得知,原來媒體人趙少康,竟然是富邦金控、產險、人壽的獨立董事,這些職位都是北市府因為投資富邦而產生的官股推薦席位,趙少康一年大概可以從中撈進將近八百萬。

趙少康完全沒有相關背景,卻可以一次領三薪,當時他辯稱,因為「不從事政治已經快二十年了」,意思好像是說,所以這些位子並不是政治性任命。可是,趙少康,你大錯特錯,因為你是媒體負責人,你是政治性節目主持人,光是這個背景,你就根本不能擔任類似富邦這樣子的企業的獨立董事,因為你一年拿人家將近八百萬,要是這個打賞你的企業出了什麼大紕漏,你的媒體是報導呢,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傻?你的節目是追下去呢,還是跳過去以免企業把你的賞金給斷了?

所以,光是「避嫌」、「利益衝突」這些考慮,一個媒體老闆或節目主持人,就要有自知之明,要光明磊落。可是,看看趙少康的例子,要求他有最基本的媒體人道德,等到太陽從西邊出來吧!

中研院是個學術機構,台灣大學亦是,當年在宇昌案跟浩鼎案沸沸揚揚的時候,看看今天力挺管中閔的那些評論者、媒體,當年是如何把「學術機構」跟「企業弊案」扯在一起的,這些人大概都忘了吧。既然當初能夠這麼積極地為各種可能發生的弊案找到小鞋,要當事人穿下,怎麼,今天又突然變成趙所謂的「台大跟富邦或台哥大沒有利益衝突問題」了?

然後,對於大家要求資訊公開,趙少康頗為迷惘,他寫道:「獨董是上市公司本來就要公告的公開資訊啊!」所以囉,是大家自己不看啊?是啦,這些資訊,就好像當初你擔任富邦獨董的時候,是有公開啊,只是,藏在那麼多資訊裡,要不是最後改朝換代,你落荒而逃以致事情被迫曝光,有誰會知道啊?

好了,既然講到「資訊公開」,就讓我們把鏡頭再轉到管中閔身上吧。

二○一五年十月十八日,管中閔在Ted Talk有場演講,題目是:「菁英決策到群眾智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xgzPhrlDM),老實說,聽完,我毛骨悚然。

例如他在演講前幾分鐘,提到「孫運璿擔任經濟部長九年,二○○○年到二○○九年,同樣九年,換了八位經濟部長」,底下觀眾傳出笑聲。聽完,我腦子裡的畫面卻是扁政府執政時聽到報社同仁聊過的一件事:國民黨籍的高階事務官,一下班就往他們的中央黨部跑,大家討論扁政府要施行的政策,以及他們應該如何來扯後腿。

例如他提到「九年國教,從研議到上路,一年的時間,今天非常難想像」。可是,這怎麼難以想像呢?獨裁者要什麼,你不達成任務,你的屁股還在位子上嗎?

反正,一堆例子,都把威權時代的決策模式,拿來與民主時代的決策模式相提並論,雖然他後來也承認,如今因為諸多的社會運動,「這種傳統的決策模式,事實上已難以持續」,可是他接下來提的解決模式,才真正讓我又好氣又好笑。

在這裡,我也不多說,就把他的講話節錄一部分擺在這裡:

「黑箱、密室,都是因為少部分人想壟斷資訊,擷取自己最大的政治利益。」

「在政府的決策體系中間,我們應該有一個更受信賴、公開的資訊平台。」

「對於重大、牽涉公共利益的政策,我們可以透過公開的討論方式,而且這種討論,資訊事先公開,相關文件公開。」

「討論公開,利益團體都可以來討論,但討論的過程必須受到檢視,避免部分的政策,受到利益團體的操縱。」

看到這裡,對照這一陣子關於台哥大、獨董、政治介入、管中閔的作為、相關護航者的說詞等等話題,如果你還沒有把早餐吐出來,我必須說,那你真的是很有幽默感、很有包容力、大概從來也沒有聽過「轉型正義」這四個字。

不過,整個演講,我覺得最有趣的,還是管中閔最後講的兩句話:

「在過去一段時間,我沒有先見之明,很多事情我受到衝擊之後,才開始有這種想法。」(我:二○一五年,國民黨菁英終於開始反省了,恭喜台灣!)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領情,甚至嫌惡我們?」(我:管中閔與趙少康,高級外省人,無誤!)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