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民進黨情結」迎接「喜樂島」天光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費邊社   
2018-02-05
民視董事長郭倍宏籌組的「喜樂島政團」,預計於2/28召開記者會,宣布4月7日鄭南榕自焚紀念日成立。圖/取自凱校網站
民視董事長郭倍宏籌組的「喜樂島政團」,預計於2/28召開記者會,宣布4月7日鄭南榕自焚紀念日成立。圖/取自凱校網站

民視董事長郭倍宏籌組的「喜樂島政團」,預計於2/28召開記者會,宣布4月7日鄭南榕自焚紀念日成立。媒體報導說,該政團除了以台獨聯盟為班底外,也將爭取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前副總統呂秀蓮,以及獨派大老等重量級人士加入。

以大老為號召,確實是個不錯的點子,對「喜樂島」有加分的效果,評論家金恆煒曾經籌組「台灣獨立行動聯盟」,他穿梭於大老間,尋求支持,把新聞話題炒熱。聯盟八字没有一撇,卻在各種民調中有不錯的反應,說明民心走向,頗有可為,可惜後來没有真的組成,徒增遺憾而已。

媒體報導,「喜樂島」將由「政經看民視」政論節目主持人彭文正擔任操盤手,爭取大老們支持,充實政團陣容。郭倍宏、彭文正聯手,號召力不容小覷,可是這些被點名的大老們真的會打破長達數十年的「民進黨情結」,參與「喜樂島」共襄盛舉嗎?

台灣雖然擁自由民主體制,國家卻没有正常化發展。由於長期遭受外來政權的殖民與壓迫,尤其是國民黨長年的威權統治,讓台灣人產生非理性主義的政治判斷,李登輝在總統任內推動改革,雖然他是國民黨的主席,仍以台灣人總統的身分,得到包括民進黨籍黨員在內的本土人士的支持,被評論家與研究學者定位這是「李登輝情結」,雖然人民不認同國民黨,可是仍然支持李。在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時至為明顯,李拿到5,813,699張選票,得票率54%。民進黨提名的彭謝配,僅有2,274,586張選票,得票率21.1%。選舉結果,證明「李登輝情結」奏效。

台灣人不但有「李登輝情結」,同時也出現「民進黨情結」,就是在「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邏輯思考下,許多本土選民不願意看到民進黨分裂,弱化對抗國民黨的力量,過去只要有人從民進黨出走,就會被扣上破壞團結的帽子,分裂民進黨等同背叛台灣,這個帽子一戴上去,許多人因而身敗名裂。

可是民進黨不是没有發生過出走潮,早期最有名的是王義雄離開民進黨,另立工黨,他認為民進黨是所有反對國民黨勢力的大結合,像是一個大布袋,左右共治,但總有一天要分開,他不認同民進黨容不下左派的聲音,只好出走,可是發展並不順遂,後來就退出政壇。

後來還有朱高正、林正杰等人的退黨事件,都曾造成轟動一時的新聞,新聞效應很大,可是没有得到選民的認同,選票越來越少,在政壇的作用也幾乎沒有了。

最大的出走事件,是林山田、李鎮源、李勝雄、郭倍宏等知名獨派人士,在1996年10月另立山頭,成立建國黨,不但是新聞話題,也在選舉中獲得本土選民的支持,曾有過陳文輝、陳光復、李慶雄等人當選立委的記錄,當時曾出現民進黨員的出走潮,但後來建國黨發展不是很順利,又有人重新回歸民進黨。

過去從民進黨出走者在外頭發展都不順利,造成民進黨公職人員不再輕言要出走,最典型的例子,是由民間發動的「手術刀行動」,目標定位針對新潮流洪奇昌、李文忠、林濁水、段宜康等十一人,名為「十一寇」,認為他們不是有親中色彩,就是對陳水扁領導的本土政權說三道四,没有台灣主體意識,與國民黨馬英九暗通款曲。這個行動透過廣播、網路、電視串連,形成一股抵制力量,以致被列為名單的人大都在選舉中敗北。

新潮流在選舉失利,衝擊在民進黨內的發展空間,曾經談過是否出走的問題,可是很快的就形成共識,據李文忠有一次向友人的轉述,新潮流仍決定留在黨內,不會輕易退出,其策略是想辦法轉進地方,在基層培養人才,再以蠶食鯨吞的方式,將民進黨納入手掌心。

後來的發展,證明其策略很成功 ,當民進黨做出解散派系的決議後,新潮流暗兵不動,謀取最大利益,轉型成立「台灣新社會智庫」,組織更加健全完善,如今已在黨內形成獨大局面,成為蔡英文執政下的最大贏家。

台灣人的「民進黨情結」,把民進黨推向兩次政黨輪替,可是蔡英文的施政,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新潮流一派獨大,派系分贓,壟斷執政資源。完全執政,卻只能維持現狀,國家定位持續陷於模糊狀態。公投法雖然補正,對主權、領土、制憲等議是,依然設限,更讓民間反彈聲浪高漲。現在似乎又到了「同志們讓我們就此分手」的時候。只是,台灣人這次真的可以打破「民進黨情結」嗎?值得觀察。

Source: 民報/觀察站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