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導讀國際檔案解密二二八 蘇瑤崇:台灣要達成完全獨立「獨立該走
新聞 - Other Sources
作者 民報記者陳俊廷 林崑峯   
2018-02-26
《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今在高雄史博館舉行高雄場發表,左起高史博副館長王御風、靜宜大學蘇瑤崇教授、國史館長吳密察與作者杜正宇。(圖/陳俊廷)
《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今在高雄史博館舉行高雄場發表,左起高史博副館長王御風、靜宜大學蘇瑤崇教授、國史館長吳密察與作者杜正宇。(圖/陳俊廷)

《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今26日(一)在高雄史博館舉行高雄場發表,靜宜大學蘇瑤崇教授在導讀時指出,這本書的意義是從國際、世界史觀來看二二八,其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台灣不是中國固有領土,是從日本領土轉變成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統治,這本書提供不一樣的可能觀點。他並強調,二二八最大影響就是台灣要達成完全獨立,台灣獨立是該走的路。

蘇指出,過去歷史的研究,根據的是中文檔案,中文史料在研究歷史無形中受到中國史觀的影響,中國史觀將台灣視為其固有領土,這是史觀的影響,過去對台灣戰後歷史的解釋,都解釋台灣人很高興歡迎國民政府(歡天喜地)來台,蘇指,這是中國史觀的解釋,惟若就國際檔案,這是完全不一樣。

他認為《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的出版,其國際檔案就是國際史觀,世界史觀。蘇瑤崇強調,台灣必須放在世界史的發展脈絡來看,而非侷限中國史的歷史解釋,他認為,這是今日出版這本書的意義。

自1987年,陳永興率先發起公義平反二二八運動後,二二八才開始被重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合作出版《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一書,繼日前台北發表會後,今2月26日(一)舉行高雄場,國史館長吳密察與靜宜大學蘇瑤崇教授在致詞時均特別點出,發生在1947年的二二八,直到40年後的1987年方在台灣開始有二二八討論。今主要出席與會者包括高市文化局長尹立、高史博副館長王御風、作者杜正宇與二二八受難家屬。

「二二八最大影響就是台灣要達成完全獨立,也可以說是台獨運動的濫觴」,蘇瑤崇指出,戰後,國民政府來接收時,台灣人有期待也有疑惑,懷疑是否會更好,惟經過約一年半的統治,事實上變的糟糕,因此有主張自治與請願託管,自治原係盼國黨改革,請願託管則認為國民黨已不可行,因此希望切斷與中國關係……,後來國黨鎮壓,更多人希望藉由託管能脫離中國…。蘇強調,1948年後,台灣人爭取獨立已很明白的徹底要切斷與中國的關係,也就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獨立主張越來越強,見諸後來台灣發生白色恐怖與毛澤東在中國的暴行都讓台灣人確信台灣獨立是該走的路。

※本書作者杜正宇說到,自1990年代以來,相關的中文官方檔案已經陸續被公開,但中文檔案絕大多數以當政者的角度來記錄。相對而言,海外檔案呈現不同的視角,凸顯許多過去不為人知的面向,最重要的包括外國記錄中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數、臺灣人的請願活動、美國情治單位調查的街談巷議等。

此一重大事件的海外文獻及檔案,不但可以補充既有觀點,也能透過多元的觀察與記錄,讓國人理解世界各國看待二二八事件的角度。檔案中不僅展示全國性觀點,也能透過外國檔案與報導,看到戰後初期的高雄港市狀況,高雄港向為南臺灣重要進出港口,在戰後及二二八事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此點從本書中所選譯的檔案中可一窺端倪。

二戰時美軍在二次大戰中選擇登陸的地點即為高雄附近海岸,本欲佔領臺灣,但後來未執行。書中提出隱藏在二二八事件爆發的潛在因素即為不公平的社會狀況,美國檔案以高雄市長的任命為例,提出來自美方的觀察,說明社會潛在的不公平,讓讀者能清楚了解在事件發生前的臺灣社會狀態。以及檔案提到在二二八事件爆發期間,國軍的增援部隊選擇從高雄港登陸展開鎮壓、進行綏靖的過程。本書不僅能提供宏觀的角度檢視,更可從檔案中見到屬於地方性的二二八事件前後概況,補足學者在研究的多元面相。

(2016年2月26日 陳永興與談1987年發起公義平反二二八,1985、1986美國閱讀與收集海外檔案過程及覺醒228 轉型正義世代責任

Source: 民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