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華銀行登陸中國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黃天麟   
2007-01-26
 力霸集團無預警聲請重整,引發了中華銀行的擠兌,三日內被提領逾四三○億元,一夕間淨值轉為負一百一十八億元,總裁夫婦逃之夭夭,顯然他們已完成預定的脫產計畫,證交所、證期會與金管會都在最後一刻才獲得消息,投資人損失慘重。


 不過,有一件事是可以慶幸的。台灣在本土派人士之堅持下,沒開放銀行登陸,未讓銀行在中國設立子銀行,否則在此次力霸集團的資金大挪移戲碼中,台灣全民損失勢必更慘重!


 如果,幾年前政府就順應「國際經濟的長河」,讓銀行登陸佈局或以子行型態購買中國小城市銀行,力霸集團當可在一夕之間,將所有在台資產搬到中國,集團在上海的房產也不會止於四戶小套房,而是堂而皇之的「力霸中華銀行大樓」,以「集團上海總部」向在中國的各投資事業發號施令。


 中華銀行在中國之授信當然很多是自己的關係企業,能從台灣掏空到中國的資金,當然不止於現在市面所預估的幾百億元,而已是政府RTC所無法負擔的天文數字。力霸中華銀行還可以向北京輸誠,索性將總部遷移中國,與台灣脫離關係,將所有爛攤子推給台灣政府。


 如果,登陸的是比力霸集團更大的「金融酷斯拉」,衍生的問題更大。當今的台灣金管會,面對台北的金融酷斯拉已有力不從心之處,有北京撐腰的台灣金融酷斯拉,將視台灣金管會如無物,北京甚至還可以透過這些酷斯拉向台灣政府予取予求!


 主張銀行登陸的人士一定會說,「政府有銀行法,有金管會,怎會讓銀行這樣毫無章法」?但力霸事件已充分證明,政府就是這樣沒有金融治理能力。力霸案是在國內醞釀的,期間這些職司金融監理、掌握所有金融資訊的金管會好像不存在,都被蒙在鼓裡,國內尚且如此,若弊案之滋生是在中國,即更不用說了,這就是現實。持「只要監管機制做得好,銀行登陸何怕之有,何須簽訂MOU,不要處處鴕鳥,不要鎖國,自信台灣,勇敢迎戰中國」觀點的西進官員、學者,可能需要好好將此次之力霸事件引以為戒,不要再高談闊論「自信開放」吧!


 力霸事件也凸顯出銀行登陸之前,雙方政府須簽訂「金融監理備忘錄」(MOU)之重要性。沒有MOU,台灣的金檢單位就很難正式到登陸的國銀作必要之金融檢查;不能實地檢查,自談不上管理。無MOU而登陸的銀行,勢必如斷線的風箏,五鬼搬運隨心所欲,但對台灣的人民、存款、股市即是一大災難,國家的安全亦無法獲得保障。


 記住吧,中國是要「以商逼政」、「以經促統」達成併吞台灣的國家,處此環境下,竟然還有從政官員想盡辦法,「務實」推動以民間協商替代MOU,好讓銀行登陸。此種政策何異於反對軍購的泛藍論點?兩者的終點都是「終極統一」。


 請三思!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1.24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