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更正」變「馬緘默」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陳安   
2018-04-30

人盡皆知,馬英九是個龜毛的人,他愛惜羽毛,錙銖必較,因此而博得「馬更正」的綽號。但是這個「馬更正」,最近卻突然轉性,成了「馬緘默」,為什麼?

馬英九喜歡標榜清廉節儉,但別忘了歷史上就有個「公孫布被」的掌故,用白話來說,就叫假仙、叫沽名釣譽。

然而馬的近臣羅智強數度寫文章造神,最新大作標題是「太清廉,很礙眼」

除了造神,羅文的動機其實是在保駕,企圖發動輿論,拱衛主子免於牢獄之災。

<>但馬英九禁得起司法檢驗嗎?前一次洩密案,靠奶嘴法官逃過一審,現在北檢對「三中」交易案重啟調查,終於在連(戰)馬矛盾中找到破口,經張哲琛、汪海清、蔡正元等人的供詞中,抽絲剝繭,查出許多文件及錄音隨身碟,逐步展開收網動作。

 

以前馬英九凡是面對司法訴究,動輒高呼司法報復追殺,不是面對媒體大喊綠色恐怖迫害,就是發表聲明反擊,但是這一回卻一反常態,在北檢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庭訊中,居然行使起緘默權了,檢方提了六十三個問題,提示廿六項證據,馬竟一字不答,庭後發表八百字聲明,全是政治語言,無助於釐清疑情。

從常理判斷,一個人若有冤屈,無不把握自清機會極力捍衛清白,焉有保持緘默,任由控方苦苦追問而不答?馬緘默,合理推斷是面對鐵證而詞窮了吧?否則以馬更正的性情,豈容媒體輾轉報導而不辯之理?

馬所涉及的黨產案,人盡皆知是黨國資本主義的禁臠,幾乎是只有黨主席所能獨享的特權,「三中」(中視、中廣、中影)是國產變黨產的標準範例,連戰時代即有創投出價八十億,馬英九居然以四十億草草脫手,若說其中沒有鬼,其誰能信?

羅智強等保皇派也許以為,只要不是在口袋或帳戶,就不算貪污,但國民黨搞金權統御,劣跡斑斑,檢方從背信、圖利切入,法學博士馬緘默還能狡兔三窟脫身嗎?且讓我們看下去。

(作者曾任新聞周刊副總編輯)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