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難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顏銘緯   
2018-10-24

二十二日自由時報鄒景雯總編輯在評論中提及,台灣因有隔壁惡鄰中國意圖扭轉島內抗中力道,不斷對本土執政實行各種打擊,在此種複雜的情況下,這次地方選舉,就不只是一場地方性候選人的競爭。我們對此種觀察深有同感。事實上,自從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展開,中國藉此成為西方國家寄予全球經濟引擎復甦的厚望。的確,中國也利用西方拉抬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期待,擴大它在世界的影響力,遂行中國百年崛起馬拉松的「中國夢」。

因此,台灣作為中國所定義的「核心利益」,自從二○○八年以降的台灣選舉,就不再有中央或地方選舉之別,每一次的選舉都是在向國際釋放政治訊號:台灣是往更本土的道路,還是走向中國所部署的地緣政治格局。當時,美國瀰漫的棄台論,某種程度上就是台灣選擇親中馬英九之後自然而然會得到的結果。

幸運旳是,中國國民黨最終被唾棄,再加上美國及西方對中國銳實力滲透的警覺,在在讓中國擴張主義受到某種程度的反挫,也震盪出台灣擺脫中國一國兩制地緣牢籠的契機。然而,隨著民進黨全面執政所遇到的各種難題與治理失靈,再加上在野黨為奪取政治利益或博取版面進行各種惡質操作,讓民進黨選情更加惡化。

其實,投票倒數已開始,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台灣正面臨三難的處境:第一,在兩岸問題上,不能讓親中政黨或北京力挺的候選人得逞,而釋放給中南海錯誤的政治訊息;第二,在國際表態上,這場選舉勢必會向美國釋放台灣到底有沒有企圖加入全球「防中連線」陣營;第三,在內部民主啟示上,向民進黨執政的治理缺失及其地方政富二代和無理念的政客等民主腫瘤,發出不滿警告之聲。

在上述地緣政治板塊鬆動之際和台灣民主三難底下,台灣當前最需要的是:穩定本土政權基礎之上,拓展抗中的本土戰線,一來不向中國打壓屈服;二來,讓美國了解台灣選擇站在防中民主陣營的第一線。同時,唯有透由選舉才能奪回被鏽蝕的民主工具。以青年為主體,長期高舉抗中第一線的基進黨,正是跳脫此一三難結構的解答之一。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系學生,基進黨發言人)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