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評)台灣很像1920年代的日本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陳志剛   
2019-07-22

自從開始研究近現代台灣與日本,我一直覺得現在的台灣很像1920年代的日本。

1920年代的日本,民主化是進行式,人民首次普選出國會議員,政黨政治逐漸確立,軍隊、藩閥等舊政治勢力的聲望大幅滑落,社會主義運動與文學藝術蓬勃發展,女性也開始要求參政權。各種思想百花齊放,日本看似生機勃勃。

不過當時日本的民主基底終究不夠。1920年代的經濟時好時壞,日本國民不禁懷念明治後期的穩定與對外戰爭的「榮光」,並認為民主政治與政黨是阻害日本發展的根本原因,開始寄望軍隊革新政治。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爆發當下,日本國民一面倒支持軍隊的擴張行動。國民的想法,最後成為軍隊奪權的後盾。政黨政治不過十年便在日本消失,首相從政治家擔任變成軍人主掌。

此後,日本在軍人政府的統治下經濟復甦,同時也向中國、東南亞發動戰爭,日本國民則熱烈支持軍人專政。同時,在發展經濟的大帽陰影下,持反對意見的政治家、社會主義者陸續被噤聲或「被消失」,文學藝術受到政府管制,言論自由嚴重受限。國會再也無法制衡軍人政府的任何行動,國民也陸續受到徵兵被派往戰場。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為止,200萬日本軍人與100萬平民在戰火中喪失性命。更不用提受日本統治的台灣人、朝鮮人、中國人等等,同樣深受戰爭影響、摧殘。

換句話說,讓日本走向反民主與戰爭的,並不完全是軍隊的領導者,而是在背後相信軍隊可以讓日本穩定發大財、衷心支持獨裁者的一整代日本國民。

現代的台灣就如同1920年代的日本。民主政治生氣蓬勃,但也前所未有的脆弱。不同的是,台灣不像當時的日本是即將對外發動戰爭的帝國,而是一個極可能受到侵略、喪失主權的島國。台灣要在2020年後成為一個更民主更自由的社會,還是要步上1920年代日本國民的後塵?全看台灣人自己的決定。

戰後,新一代的日本年輕人曾經質問自己的父母:「為什麼戰爭爆發前,你們沒有遏止軍隊,反而縱容獨裁者專政,而否定民主政治呢?」(答案不就是「為了安定、為了發大財」嗎?)

看看日本的經驗,我們這一代台灣人難道仍須面對下一代質疑「為什麼你們當年沒有堅持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反而選擇向○○○卑躬屈膝呢?」

(作者就讀於日本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專攻台灣與日本近現代史)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