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與拼音、注音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王春桂   
2020-10-05

在一片雙語教育呼聲高漲中,近日報紙全版報導雙語教育的預算大幅投入,每年將超過十五億;台北市國小至少有三分之一採雙語教學,勾勒出一幅雙語教育蓄勢待發,無限美好的景象。然而,我擔心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將大幅增加,如何有效教學來達到目的?

教過小學注音及高職電腦的我,近年來陪高年級的孫子女讀國語及英語,發現已熟悉注音符號的孩子,很難進入完全不同音標符號的英語自然發音,不易學會英文單字中的b跟ㄅ音相近,甚至在英文加上注音符號,學習英語很吃力。他們都說功課很多,怕學不好,不喜歡上學。暫且不談成績不好會被家長責備,學習挫敗感即會打擊自信心,畏懼上學;根據國健署的統計,台灣六到十五歲的男女學童平均身高落後日本,但到了十四、十五歲都能超越日本的同齡學童;且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小學生近視比率約百分之四十五。小學要同時學世界最難的國字及注音、母語及英語,學業負擔過重,應是關鍵因素之一。

台灣該考慮,國小國語教學要以國際音標為本的拼音取代注音,利於英語學習遷移。拼音更早用在台語及客語等母語,一九二八年國民政府即公布拼音符號為國音字母第二式,拼音非中國專利。我的師專同學及校友,一離開台灣就改用一般鍵盤通用的拼音輸入中文;也觀察到,學拼音的中國大學生,英語能力逐步趕上台灣學生,且有優於台灣學生的趨勢。

教育應善用社會資源,方能獲事半功倍之效,拼音即譯音,處處可見英譯路牌,孩子自小耳濡目染,學起來會比不常見的注音快;雙語教育需從根本做起,也是當務之急,拼音有利雙語學習,教育部擬定課綱應採開放態度,不硬性規定教注音,可有與時俱進、多用途的拼音選擇,減輕學習負擔,增進教學效果,以造福弱勢的小學生。

(作者為淡水商工退休教師)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