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1887-1947)
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致力鑽研台灣教育制度與推廣台灣文化,乃『台灣文化協會』核心人物,創辦『民報』,中立、公正,批評時弊無畏無懼。被陳儀誣控「陰謀叛亂,鼓動該校學生暴亂;強力接收台灣大學;接近美國領事館,企圖由國際干涉,妄想台灣獨立」為由,私刑秘密殺害!!
他要台灣人永遠保存自己的風格與文化─堪稱生命哲學教育家。(by Susan) 詳細介紹
八田與一(1886-1942)
「嘉南大圳之父」。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實踐者,是人道關懷者,把台灣人的生存,當成自己的責任,若非極大的毅力,無法完成此艱苦的工程─烏山頭水庫,賣命也要完成任務,是八田與一的精神。
其全家人生命,與台灣結合為一體的意志,是要建國的台灣人必須學習的地方。
有情有義的台灣人,要追思此位真正利民、福台的台灣神。(by Dr. yang ,Emma整理) 詳細介紹
張七郎(1888-1947)
國大代表、花蓮縣議會議長、花蓮仁壽醫院創辦人。在當時「縣市長民選」的政策下,以高票獲選為花蓮縣縣長候選人,引起官府的注意,成為不幸的禍根。父子三人(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被羅織「背叛黨國、組織暗殺團」等罪名,遭受凌虐酷刑,一家三人不明不白地冤死。
生前濟世助人,卻死於雙手沾滿血腥的國軍…乃228醫界消失的菁英。
其父子博愛濟眾、仁心仁術之大愛醫德,視治病如治理國政般的用心,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 Jolen) 詳細介紹
黃 賜(1891-1947)
勞工運動的先驅,他所領導的罷工事件,以1927年高雄淺野水泥廠罷工事件最著名。228事件爆發後,參與「228事件處理委員會」,被以機槍掃射,喪命於亂槍之下!
帶頭為基層弱勢勞工爭取權益,為公義、公理,無私犧牲奉獻的精神,是台灣人要效法傳承的台灣精神。(by Emma) 詳細介紹
陳 炘(1893-1947)
台灣金融界先驅者、「大東信託株式會社」創辦人,留學於日本慶應大學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修經濟學。致力於本土金融事業的拓展,為對抗日人消滅民族意識之文化侵略及對台金融經濟壓力,籌組台人資本獨立發展之金融機構。
228大屠殺發生期間,因損及浙江財閥利益,被國府羅織「陰謀叛亂首要」罪名,乃228金融界消失的菁英……
其熱愛鄉土、力圖抵抗的堅持行動力,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 Jolen) 詳細介紹
黃媽典(1893-1947)
行醫於嘉義朴子家鄉德壽醫院,懸壺濟世,救人無數,有卓越拔群醫術。28歲時被任命為朴子街的街長,任內他興建自來水廠、街役場、內厝大橋、朴子小學、朴子女子公學校等等,政績遍及衛生、交通、教育、商業、水利、為朴子市奠下了日後發展的宏圖。數年後更赴任檢疫委員;當時台灣發生轟動國際之瘟疫,常不顧生命危險,遏止惡性鼠疫蔓延,犧牲奉獻心力。
228事件後卻以「暴亂首要份子」之罪,遭軍隊毒打遊街示眾後,在新營圓環槍斃。 (by Nathan) 詳細介紹
賴 和(1894-1943)
賴和,台灣新文學先覺者。
初習醫,執業彰化,人稱「彰化媽祖」。後加入台灣文化協會,投入文化抵抗外來殖民與啟蒙台人思想。
第一首白話詩~覺悟下的犧牲,藉詩聲援二林事件蔗農;小說創作「一桿秤仔」道盡台人追求公平正義的抵抗和犧牲。
一生行醫為文,啟迪後進。其詩句「勇士當為義鬥爭」正如斯人的覺悟與反殖民實踐,堪為台灣人建國精神標竿。(by Rainbow) 詳細介紹
徐春卿(1895-1947)
台北市參議員,勇於揭發弊端,保障人權,批評政府,又因反對日產廉售浙江財閥,得罪陳儀當局。
228事件後,擔任台北市228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友人勸他暫時躲避,他自認沒作虧心事,想出力維持當時社會秩序,卻被當局列為暴亂首謀,遭到逮捕殺害。(by Nathan) 詳細介紹
陳澄波(1895-1947)
他,是油彩的化身,畫筆似劍,揮灑出氣勢磅礡的繪畫世界。畫作〈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是台灣第一人。為台灣美術運動揭開序幕,繪畫燃燒著他高昂的生命。
228事件爆發後,被推為和平使代表之一,卻被綁赴嘉義火車站前,槍斃示眾。
熱心推展台灣美術運動,充滿正義感與理想性、熱心公益的個性,是台灣人要實踐推崇的台灣精神。(by Emma) 詳細介紹
陳 屋(1896-1947)
日治時期台灣工運領袖,戰後高票當選台北市參議員,228事件後,擔任台北市228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前往軍法處調查殺害無辜民眾的軍警人員。
228事件期間,始終站在台灣民眾的立場著想,被當局列為暴亂首謀殺害。(by Nathan) 詳細介紹
雷 震(1897-1979)
蔣介石時期敢於犀利批判國民黨,發文鼓吹民主自由人權,要求蔣介石不要尋求連任成為獨裁者,並提出反攻大陸無望論,結合台灣本土菁英籌組反對勢力,因而被軍事法庭以「包庇匪諜、煽動叛亂」的罪名判處十年徒刑。
出獄後撰寫回憶錄,保存了台灣言論自由的重要紀錄,並啟蒙了新一代的台灣民主運動。(by Nathan) 詳細介紹
楊元丁(1898-1947)
日治時期,國際聯盟拒毒會,議決禁吸鴉片,日本為保持自身利益,對台灣人仍發紅牌准吸終身。楊元丁反對此種鴉片制度;為此,日本嚴究持反對印刷傳單者,楊元丁一人擔下重責,被判囚284日。
在228事件中,由於基隆地區鬧米荒,副議長楊元丁出面交涉,卻得罪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官員,橫死於基隆「田寮港」。
其一生熱心助人、不畏強權、捍衛正義,堪為台灣人民建國的表率。(by Cathy) 詳細介紹
陳能通(1899-1947)
淡江中學校長,將信仰貫徹於『言教、身教、心教』,於淡江中學正處228事變動盪時局,毅然負起校長重擔,因日治時期遺留之教練槍與拒建中國式涼亭得罪柯遠芬;被國府流亡政權羅織誣陷為「匪首」並「發表荒謬言論煽動學生招致流氓及青年在校舉辦軍事訓練班……。」為由逮捕失蹤至今。
男女均教權理念,一生為推廣教育無私奉獻。是教育界的牧人!(by Susan) 詳細介紹
李仁貴(1900-1947)
台北電器商人,熱心地方事務,經商成功後投入政治,高票當選台北市參議員,非常關心台灣社會民生問題,曾要求國民政府改革弊端及經濟改善。
然而在228事件後,因參與「228事件處理委員會」擔任調查組長,調查六名殺人兇手,要求國民政府軍警停止濫殺無辜,卻遭羅織「陰謀叛亂首要」罪名,於家中被抓走遇害。(by Nathan) 詳細介紹
阮朝日(1900-1947)
為《台灣新生報》總經理,乃為民喉舌並批判時事的第一大報業;因應能源拮据創辦「日の丸式木炭瓦斯發生爐自動車株式會社」;於戰後組織「台灣海外青年復員促進委員會」,幫助台籍日本兵返台。上述事跡,被國府羅織「228叛亂首謀」罪名,成為228媒體界消失的菁英……
其大愛、心無疑懼、尊重女權的真民主,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 Aries) 詳細介紹
王添灯(1901-1947)
228的悲劇英雄,一生貫徹理念-「為最大多數,謀最大幸福」。
日治時期已組成「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推動台灣地方自治的實現。戰後初期對於新時代充滿希望,希望貢獻一己之力來建設新台灣。積極活躍於政壇和新聞界,除辦報廣聽人民心聲外,問政努力。
為求得人民的民主、正義,寧可得罪官員,也不得放過貪污公帑之官吏。(by Stella)詳細介紹
吳鴻麒(1901-1947)
曾任律師、法院推事,為人公正剛直、嫉惡如仇,對於官吏貪污馬虎的作風十分不以為然,因此對於貪污暴亂案件的處理十分嚴格,從不加以寬待。
公正剛直、嫉惡如仇、為公義公理的精神,是台灣人要學習傳承的精神。(by Emma) 詳細介紹
施江南(1902-1947)
京都大學醫學院博士,是日治時代第二位獲得醫學博士的台灣人。致力為台籍日本兵回台而奔走。曾擔任台北州會議員、「228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228事件時,從病榻前被捉走,生死不明。
其熱愛台灣,為台灣社會盡心盡力,為公義公理犧牲奉獻的精神,值得台灣人學習敬仰。(by Emma)詳細介紹
潘木枝(1902-1947)
任嘉義市參議員兼副議長,嘉義228事件爆發後,明知去機場很危險仍義無反顧前往談判議和,過程中勇敢直言,平時問政處事富正義感;最後卻命喪於3/25嘉義驛前。
在兒女心中是位疼惜子女、溫柔、偉大的好父親;在病患心中是位侍病如親、敬業、仁慈,甚至被當成神拜的好醫生;在市民心中是位深受市民愛戴、景仰,為民喉舌的好代表;面對暴政強權的脅迫下依然不畏懼、不妥協。
他留給妻子的遺書裡寫著,為市民而亡,身雖死猶榮…… (by Jade) 詳細介紹
宋斐如(1903-1947)
創立「人民導報」直言揭發當時陳儀政府弊端,堅持「人民第一」,倡導「台灣新文化運動」。
228事件期間,未激烈抗爭,但「人民導報」卻遭查封,宋斐如則被列為叛亂首要人犯,在家中遭憲兵強行帶走,一去不回。(by Nathan) 詳細介紹
林旭屏(1904-1947)
曾說:讀法律才能幫助台灣人。熱心推動農業,致力推展新品種。官職不低,為官清廉,堅決不接受餽贈。任專賣局課長時,發生228事件,他認為責任加劇,照常上班,卻被匿名投書說企圖占有公賣局,被以「田經理設宴在大上海酒家,擬請同往」為由騙出家門,被發現陳屍南港橋下,頭蓋骨骨折而死。
清廉正直、為公忘私負責的言行,為公義公理犧牲的精神值得台灣人學習敬仰。(by Emma) 詳細介紹
黃朝生(1904-1947)
醫界的菁英,平時關心時政、熱心公益,時常參與義診,228事件擔任「228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在大逮捕中失蹤,下落不明,連屍首也找不到。
他熱心服務,無私犧牲奉獻的精神,是我們要追隨傳承的台灣精神。(by Emma) 詳細介紹
林連宗(1905-1947)
日治時期,就讀中央大學二年級時,就通過行政科及司法科「雙料」高等考試。返台開業,當執業律師,為人權、公理、正義而辯。終戰後,當選第一屆參議員,對國民黨政權之貪污腐敗及壟斷操控提出強烈質詢。當選國大制憲代表時,以「制定憲法乃一國之歷史上重大之事,參加制憲代表亦是歷史上留有重大意義之人物,國大代表當要自重。」來自我期許。
豈料「憲法」卻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卻在野蠻的國民黨政權羅織罪名下把人帶走,從此消失一去不回。(by Stella) 詳細介紹
李瑞漢(1906-1947)
台北市律師公會會長,對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提出司法獨立、起用本省人等改革意見;得罪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官員,被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以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邀請開會為由,從宮前町家中,將李瑞漢兄弟及友人台灣省參議員林連宗一同帶走,竟一去不回。
其捍衛正義、仗義執言的道德勇氣,堪為台灣人民建國的表率。(by Cathy) 詳細介紹
林桂端(1907-1947)
林桂端律師是留日回台的台籍法學菁英,在近代法律思潮的洗禮下,剛正不阿;在戰後漫無法紀的社會中,保護民權、伸張正義。
在國民黨政權使用特務和司法的手段干預新聞言論自由的《人民導報》筆禍事件中,挺身而出為辯護人,正義─就是伊e名。(by Susan) 詳細介紹
湯德章(1907-1947)
台日混血,一生以身為台灣人為榮,並充滿正義感,維護台灣人的權益,是台南地區相當受人敬重的律師,曾拒絕陳儀的邀情,不當貪污的中國官。
228事件後,負責維持台南地區治安,3/11,二、三十名憲警特務闖進他的住所,湯德章為保護台南菁英,一面徒手力抗拒捕,一面爭取時間將住所有關名單資料燒毀,挽救了當時許多台南的社會人士及成大學生倖免於難。
死前遭刑求遊街仍毫不畏懼微笑面對民眾。(by Nathan) 詳細介紹
Uyongu Yatauyanguna(高一生 1908-1954)
台灣鄒族音樂家,人道主義者。
以其鄒族傳統和日本師範教育接觸的西方哲學思想為背景,創作屬於台灣山林土地之歌。儘管因主張「高山自治」而遭中國殖民政權構陷貪污而被誘捕、入獄,仍寫出『春之佐保姬』來勉勵妻兒族人─不要放棄希望。
一生關心原住民經濟與前途,並在遺書中寫道:田地和山野,隨時都有我的魂守護著。而台灣山林仍幻化著Uyongu Yatauyanguna的歌曲,迴盪台灣人的心中傳唱。(by Rainbow) 詳細介紹
張榮宗(1908-1947)
嘉義朴子人,雖出生為富農子弟,卻相當關心勞工與農民,出任《和平日報》東石分局長,經常表現出敢於揭露社會黑暗面的報導。
228事件爆發,張榮宗在地方上糾集青年抗爭,率領三輛滿載民軍及裝備的車隊,由新營市出發,途中遇國府軍伏擊,當場身亡。(by Nathan) 詳細介紹
葉秋木(1908-1947)
於日本留學時期成立「台灣文化同好會」為左翼運動的健將,回台後當選屏東市參議會參議員,並被推為副議長。
228事件後擔任「228處理委員會屏東分會」主席,負責屏東地區的治安,為了民眾安全,親自率領群眾前往機場要求軍隊交出槍械,8日中午,屏東市實施戒嚴,進行大捕殺,葉秋木身為屏東市之意見領袖,被逮捕後,國府軍以「暴亂首謀」的罪名,割掉鼻耳及生殖器,拖出去遊街示眾,最後再予以槍殺。(by Nathan) 詳細介紹
林 界(1910-1947)
《台灣新生報》印報廠廠長、高雄苓雅區長,生性勤學,公學校畢業後不斷自我進修;本於區長的使命,於高雄壽山要塞司令部巡邏隊無故射擊、濫殺民眾時,前往與要塞司令彭孟緝談判要求停火不成,反遭槍殺,乃228政治界消失的菁英……
其無私奉獻、犧牲生命的「母雞護小雞」行為,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 Aries) 詳細介紹
蕭朝金(1910-1947)
是一位虔誠基督徒,第二任高雄岡山教會牧師,本著強烈的愛鄉土、愛人的精神來牧會。三青團岡山地區負責人,228事件時,曾勸阻平息反政府行動,但仍被羅織罪名。死前拒絕下跪,堅持只跪拜上帝。鼻、耳、生殖器都被割掉,悲壯慘烈犧牲。
上帝的試煉,證道前的考驗。依靠信念、活出信念。以實踐上帝公義的道,追求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by Stella) 詳細介紹
陳復志(1893-1947)
在台灣當時的官僚體制中,不巴結也不奉承,也因此得罪了憲兵隊,嘉義民兵在228事件之後,死傷慘重,老婆要他逃到阿里山上,他說:「我如果不管,會死很多人。」,「我只是要出來講和的,不要擔心。」,為了嘉義民眾的安全,陳復志擔任和平使親赴水上機場談判,卻因此遭到扣押,並在七天後被綑綁遊街。
成為嘉義228事件爆發後,第一位在火車站前被公開槍決,禁止收屍的代表人物。 (by Nathan) 詳細介紹
王石定(1912-1947)
南台灣漁業鉅子,常樂善好施,為人親切,只要是慈善事業,都樂於贊助,1946年高票當選高雄市參議員。
228事件後為了阻止軍隊任意屠殺市民,參與高雄228事件處理委員會,然卻於開會時,遭闖入之部隊殺害,身上總共有十二個傷口,有彈孔、刺刀傷口等。(by Nathan) 詳細介紹
盧鈵欽(1912-1947)
228事件後,出面擔任處理委員收拾殘局,欲解救正被扣押的幾位和平代表團的議會同儕,最後卻讓自己成為被國民政府扣押的藉口,因為早在議會中專打擊政府不法弊案的他,早已被國民政府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他的大姊原本已為他準備逃亡的行李叫他快逃不要被抓,但他選擇不逃亡,也自認無錯,堅持留下對抗惡政。只因:「自己身為參議員,不出面解決不行。」
3/25在嘉義驛前成為他人生最後旅程、也成為暴政槍口下的冤魂。 (by Jade) 詳細介紹
吳金鍊(1913-1947)
《台灣新生報》日文版總編輯,對時政及社會不公現象,敢於批評、揭露,228事變時,每日大篇幅漢、日文對照,報導各地228事件消息,一生服務於報業。參與組織『台灣海外青年復員促進委員會』,照顧遭政府遺棄台籍日兵之善舉,遭國府流亡殖民政權羅織「陰謀叛亂首要」罪名,予以逮捕殺害。
伐暴揚善的精神……應復刻台灣人心中,矢志追隨。(by Susan) 詳細介紹
郭章垣(1914-1947)
宜蘭醫院院長。希望貢獻所學,為自己的同胞服務,面對醫院窘境,努力克服,霍亂流行時,不眠不休地工作,把病患的性命當親人看待,用同理心來尊重。228事件爆發後,從家裡被強行帶走,就地活埋,發現陳屍頭城媽祖宮前。生前留下「生離祖國 死歸祖國 生死天命 無念無想」16個字。
為人正直,重責任感,其從容就義,乃願意為台灣人民犧牲的台灣神。(by Emma) 詳細介紹
李鎮源(1915-2001)
國際蛇毒權威。早年貢獻所學於醫界、學界,晚年投身反對運動,創立「100行動聯盟」、「醫界聯盟」與「建國黨」,積極參與公投、反核四與反對中國併吞各種活動。
生前名言:「我想以有生之年貢獻給台灣這片土地,希望眼睛尚未闔上之前能夠見到台灣獨立建國成功,這是我的夢!」……
是台灣建國的精神,生命科學的實踐家。(by Susan) 詳細介紹
許錫謙(1915-1947)
《青年報》及《青年週刊》編輯、組織「台灣經濟外交會」花蓮港支部、「228大屠殺」爆發後擔任「青年大同盟」總指揮,召集民眾大會,並決議定調「打倒貪官污吏,台灣自治萬歲!」為口號。而後走避台北,然經遊說返回花蓮途中於南方澳附近遭埋伏的軍憲人員就地捕殺,享年僅32歲。
其熱心籌組公共事務、捍衛社會和平公義不屈服的大無畏精神,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 Jolen) 詳細介紹
張雲昌(1916-1947)
228事件發生時,為遲滯未歸的廠長,一肩擔起蘇澳台灣水泥廠重務及228處理委員會委員兼任秘書,遭人密告,他認為無不法行為,做事心安理得為由,拒絕走避,而慘遭殺害。
『不知道,知道也不會講!』以生命守護廣納台灣菁英的『三民主義青年團名單』,拒絕出賣同胞的張雲昌,情、義、理的表現,正是台灣硬骨精神的實踐者。(by Susan) 詳細介紹
陳智雄(1916-1963)
早年協助印尼獨立建國經驗,戰後立志於台灣獨立建國運動。
被廣為認定是最純粹殉於信念的「台灣獨立運動第一位烈士」。堅決主張「台灣話就是我的國語」「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魂」。
就義前,拒不下跪,刑前,仍高喊:「台灣獨立萬歲!台獨萬歲!台灣獨立萬歲!」(by Stella) 詳細介紹
王育霖(1919-1947)
一位打擊魔鬼的檢察官,於日本京都地方裁判所,任日本第一位台灣人檢事;終戰後回台擔任新竹地檢處檢察官,因不同流合污,在「祕密囤積糧食事件」中,捲進政治角力的濁流漩渦,成為國府的眼中釘,乃228司法界消失的菁英……
其生性耿介、公正不阿的法律人生觀,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 Aries) 詳細介紹
簡錦文(1924-1947)
基隆要塞司令部任職軍醫。在動亂的年代時常行醫幫助貧苦百姓,很多人受過他的照顧。後來被國民黨以莫須有罪名:「煽動故鄉暴動,主謀叛亂。」槍斃。家屬遍尋不到屍體,一年後曾受過幫忙的民眾不忍心才偷偷告訴家屬埋屍的地方,得以安葬。遇害時才23歲。
其熱心助人、關懷弱勢的道德勇氣,堪為台灣人精神表率。(by Cathy) 詳細介紹
黃信介(1928-1999)
信介仙,台灣人的歐吉桑。黨外到民進黨的桶箍。台灣民主運動、反對運動的領導者,萬年國會的增額立委;美麗島事件特赦恢復公職;國會全面改選後元帥東征再度當選,三進三出,是立法院的第一人。向強人蔣經國的嚴厲質詢,驚動政壇,終因美麗島事件被羅織成獄。
主張自由民主是台灣走向獨立的路線,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 A-Bian) 詳細介紹
廖中山(1934-1999)
以外省人第一代的中國人身分懺悔,提出「在台灣獨立建國的行列上,『外省人』不該缺席」的論點,發表「認同台灣,別無祖國」的宣言;並發起穿著書有「台灣國民」衣服的運動,帶給後輩無限的震撼教育,是教育界消失的菁英……
其堅持對海洋台灣的認同與愛,是台灣建國的實踐家與先行者,乃台灣人應追隨的建國精神。(by Aries) 詳細介紹
林山田(1938-2007)
台灣台南市人,致力建造台灣為民主法治和社會公義的國家而奉獻。為爭取言論自由,組「100行動聯盟」,廢除「刑法100條」;退報(聯合報)運動。為台灣建國大業,籌組建國廣場和建國黨,並任副主席。撰寫「建造自己的國家」手冊並自費發行。
一生黑白分明淡泊名利,以行動和熱情為台灣建國奠基。(by Rainbow) 詳細介紹
盧修一(1941-1998)
他說:「天下沒有什麼好事會平白掉下來,權利是爭取來的。」自小與寡母相依,不畏環境艱困奮鬥完成政治學博士。
他進入立法院後,參與多項重要法案改革,面對惡政惡法,不惜勇敢衝撞,即使生命遭受迫害、威脅,仍不改其從政的初衷。
1997年蘇貞昌參選台北縣長時,更因為他的「驚天一跪」而逆轉勝。
為完成民主建國的大志,點燃生命最後的火花,其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後人追隨的人性價值。(by Jade) 詳細介紹
陳定南(1943-2006)
曾任宜蘭縣縣長、立法委員、法務部長。在宜蘭縣用心建設令人感懷,注重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的永續發展,冬山河的建設更顯現他對保有大自然風貌的用心與期待,對各項公共設施建設完工時的檢驗極其嚴謹,要求盡善盡美,人稱「陳青天Mr. Clean」。曾說: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不能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
一生清白、公私分明、一介不取、以國為家,堪為全台灣國人民所崇敬之台灣神。(by Emma) 詳細介紹
鄭南榕(1947-1989)
在戒嚴時期,勇敢的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鼓吹民主自由在台灣的開展、抗議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實行戒嚴38年。公開主張台灣獨立,大聲說出「我叫做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1987年2月成立「228和平日促進會」,要求公佈歷史真相、平反冤屈、訂定228為和平日,是台灣建國的先驅先行者。(by Cathy) 詳細介紹
陳文成(1950-1981)
在美國求學、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關心台灣政治發展、研究政治理論,積極參加同鄉會、人權會,推動民主基金會,在財力上支援本土的《美麗島雜誌》,也埋下日後殉難之因。1981年7月2日上午,三名警總人員持約談傳票,從家裡把他帶走。這件事,使國際社會正式凝視國民黨的胡作非為,使美國政府果決處理校園特務的告密習性。
其為台灣人民爭取民主不畏強權的精神,是台灣建國的先行者。(by Cathy) 詳細介紹
228Net 信仰建國228 追思感恩台灣神
臺灣大地文教基金會網站   淨 山 活 動 ‧ 聖 山 運 動
228台灣神太上真經
「台灣人民自救宣言」
  信仰建國228‧追思感恩臺灣神
懷念鄭南榕 列印 E-mail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曾心儀   
2014-01-17

懷念鄭南榕

鄭南榕(1947.9.12-1989.4.7)為爭取百分之百言論的自由殉道  

作者/曾心儀(摘自《走進福爾摩沙時光步道》)

**

一九八九年,我在民主運動上的兩位朋友:鄭南榕、詹益樺先後用自焚極激烈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台灣的大愛,帶給我和許多人極大的衝擊!鄭南榕自焚的地方是我曾與他共事的「時代系列週刊」辦公室,他因為刊登旅日學者許世楷的「新憲法草案」,被國民黨指控「涉嫌叛亂」,他拒不出庭應訊,在辦公室自囚中仍如期出版時代系列週刊,在桌下放了汽油桶,公開說:「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當國民黨來強制拘提時,他自焚殉道!他自囚期間,我在工運中負責勞工抗爭的文宣工作,那時國民黨打壓工運,把桃園一位愛台灣、支持勞工的馬神父誘騙到國際機場,驅逐出境,馬神父什麼東西都沒帶,繞了半個地球回到愛爾蘭老家。

那時期,民主運動已向勞工、農民、環保、婦女、原住民……各方面擴展。在運動的最前線、最底層,雖然往往連固定的微薄薪水都沒有,卻不能不在崗位上堅持,以免被國民黨擊潰!我為工運向自囚中的南榕借資料,與他通電話,他答應借資料給我。我在電話中老實告訴他,他的事讓我很難過,我都提不起力量去看他。他丟給大家一個大難題,他對每一位去勸他放棄以死抗爭的人說:「你們回去看《韓國學生運動史》這本書。」

我因為借資料而回到我曾工作擔任記者的雜誌社,看到在總編輯室打地舖休息的南榕,他起身與我打招呼;那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他。

再看到他時,是聽到朋友打電話緊急通知我:「南榕燒死了!」,我趕到現場,他燒焦的身體放置在火災後、到處毀壞、積水的地上。他死亡、無言的形體,永遠烙印在我腦海裏!你如何解說,一位正值黃金年華、聰明、俊秀、有行動力的青年,竟把自己寶貴的生命拋棄,承受無比的痛苦,把自己燒死?就如我們在運動中大家敬愛的田媽媽所說:「燒得像剛端出來的烤雞。」,她都不敢再吃烤雞。

南榕是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時出生,「二二八事件」在他成長中有特殊影響,他辦雜誌時曾發起「二二八和平日運動」,是台灣首次突破「二二八」禁忌的群眾運動。他死的這天是四月七日,死時才四十二歲。他的死對另一位更年輕的農運青年所造成的衝擊,竟使他在五月十九日南榕的示威性喪禮遊行隊伍走到總統府前,以身上預藏的汽油自焚燒死在鎮暴部隊的蛇龍鐵絲網上。他是社運中的無名小卒,大家叫他「阿樺」(詹益樺),死時才三十二歲,未婚。

當遊行隊伍走到總統府前,被鎮暴部隊阻擋不能再前進時,未久,前方有黑煙冒向天空,我們接到指揮系統的命令,大家就地蹲下。那天下雨,地上到處積水。我看到前方的黑煙,起先還以為有激進的份子燃燒什麼抗議道具,不久傳來「阿華自焚」,周圍的朋友還以為是一位在綠島坐過長期大牢的知名政治犯「黃華」,很快就有前面婦女隊的朋友哭著跑來對我們說「是詹益樺自焚,燒死了!」。雖然聽到這麼說,朋友又哭得很傷心,我卻不敢相信「阿樺自焚,燒死了!」,在運動裏,他給我的印象不會是激進得非死不可。

現場秩序大亂,有人要衝總統府,認為不衝對不起死去的南榕和阿樺。他們很不滿意指揮系統命令大家「靜坐抗議」。我知道,指揮系統不認為衝總統府是正確的做法,指揮系統有他們的責任考量。我個人腦中只有一個念頭,我絶不願有任何一位朋友、同志再死亡,這與是不是服從指揮系統無關,卻是不謀而合,我極盡全力阻擋每一位可能引爆進一步衝突的朋友。這種分歧的想法,種下了運動中最令人遺憾的傷害,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否還保留了珍貴的同儕之情?是否仍擁有潛藏的引爆力?是否扭曲了脆弱的身心?

分歧意見以兩條路線並進--一部份人隨靈車隊伍,依既定行程走往羅斯福路方向,在台大附近與靈車告別,我是走這個路線,然後回到總統府前靜坐抗議現場--這是另一個路線。

回到現場,我到這時才發現阿樺確實是自焚,燒死了!但他的屍體早已移往他處。他燒死的地方,燒死在鎮暴部隊的蛇龍鐵絲網上留有撲滅大火用的殘留物:雨傘、旗竿、棉被等,濕淋淋的地上已擺了簡單的靈位、香枝,他被稱為烈士。從此,他曾耕耘的「高雄縣農權會」會旗成為他的象徵,與他的遺像常伴。

在阿樺自焚的現場,我驚呆了!我驚訝他的創意,驚訝他竟用生命留下如此絶美的構圖!長年熱衷社運與藝術的我,此刻羞慚不已,只有呆坐在蛇龍鐵絲網前靜靜觀看。

一位社運老朋友走來告訴我,阿樺在台大醫院太平間,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看?我們去時,正好趕上他要被移到殯儀館前的最後一刻。我請朋友拉開罩在他身上的白布,想看他最後一眼。他的容顏泛白燒得像出生的嬰兒,後腦有血染在布上。

為什麼他給我像嬰兒的印象?更增加我投身社運與不能見到孩子的重重痛苦糾葛!我在「五一九」後,有一股驅迫的力量,離開台北,到阿樺曾做草根工作的南台灣鄉間。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做詳盡的農村採訪。五年後才搬回台北。就在第一年(一九八九年)的歲末,遭到失怙之痛。

**

我在「陳文成事件」時被報社解職,一段時日後,我申請復職,但在聲援「蓬萊島案」時,我又被報社解職。我白天參加聲援活動,晚報刊出我的名字,晚上我到報社,看到牆上貼了一張公文,說我「辭職照准」。

我對同仁說:「我沒有辭職啊!」

同仁對我苦笑。這一次,我離開了,來不及傷心,就要趕快為下一步路思考。我成為南榕創辦的時代系列週刊專職記者。阿扁因為「蓬萊島案」,不能再擔任時代系列週刊--「人權時代週刊」的掛名發行人,我把我的大學畢業證書交給南榕,接替阿扁擔任掛名發行人。南榕以辦雜誌來推動民主運動,為了應付警總查禁,向朋友徵求大學畢業證書,申請了好幾本備胎,一個接一個用。他和提供大學畢業證書的朋友簽約,他負責法律責任,提供人不過問社務、編務。

那天,南榕約我一同去辦變更登記手續後,我們坐在一家咖啡廳聊天,他遞給我一疊象徵性的酬勞,我把它推回給他。南榕話說得很少(不過朋友們常常又會聽到他爆出一些妙句),他抽很多煙,喝小杯不加糖的咖啡。他認為我的專長在採訪,因此從來不安排編輯工作給我。他的冒險、大膽是有名的,大挖特挖K的黑幕。他在雜誌社任用「海外特派員」,刊登海外台獨組織新聞,甚至刊登直接訪問台獨組織領導人的訪問稿。他認為海外台灣人,哪怕是「黑名單」,都有返鄉的權利。他不斷打破禁忌,終於走到自焚犧牲……

**

每想起南榕,就想到最早認識他時,在立法院看到他穿著輕便的衣褲、涼鞋走在會議場走廊。而我們已在黨外雜誌辦的活動中了解彼此是「同一國的」--即富有理想、批判性的「黨外新生代」。「黨外新生代」致力為台灣開創新局,反對營造私利,它的目標很明確--要打倒K的戒嚴統治。

我問他:「你怎麼在這裏?」

他給我一張名片,上面註明他是一位新莊地區選出的鄭姓立委助理(這位立委在多年後以「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形容新戀情而出名)。

後來我才知道,南榕當立委助理是他認真研究台灣政治生態的起步,他從投稿黨外政論雜誌崛起,進而自己創辦政論週刊。

南榕是台大哲學系肄業,他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因為拒修「國父思想」。他非常敬愛殷海光先生,當殷先生任教台大被K迫害、被冷凍孤立的恐怖年代,南榕卻登門求教;雖然他不是殷先生的學生。到後來,殷先生提出為了他的前途請他不要再來,他才結束了這一段登門求教歷路。南榕生前很少為自己說什麼,他的故事要靠著人們在他自焚殉道後,點點滴滴回憶拼湊出一個輪廓。

南榕嫂說,殷海光死的時候,他跑來與她痛哭,那時南榕嫂不知道殷海光是誰。他們的婚姻是一場經過家庭革命而結婚的;因為南榕嫂客家籍的父親反對她嫁給「外省囝」--南榕父親是福州人,他的籍貫是「福建省林森縣」。

我是到了南榕死後從紀念文章才知道,他被人視為外省人第二代而內心感到掙扎。這一點讓我很震驚;我覺得奇怪,在台灣的福建籍都說流利的河洛話,為什麼被視為「外省人」?南榕在世時挑戰禁忌,一九八七年推動「二二八和平日」運動,四月十六日在台北市金華國中石破天驚地在演講會說:「我是外省人,我主張台灣獨立」,這是台灣第一次有人公開宣揚主張台灣獨立。我在台下感受到整個會場被南榕帶起的震撼,知道他又創造了歷史,但我卻疑惑,他怎麼說自己是「外省人」?我到這時都還不知道,台灣社會普遍把福建籍視為「外省人」。

南榕出生在台北市漢口街,在宜蘭唸小學、初中,高中唸台北市建國中學。南榕的媽媽(基隆人)回憶說,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時,她正懷著南榕,而先生剛好回福州去,當時台北陷入一片混亂,到處傳來外省人被殺的消息,她自己住在開設的女子美容店裏,覺得很害怕。

「但是因為我們的阿姨做人很好,阮大家住作伙,雖然他們是外省人,在暴動中間,不方便買米,但是也會有人替阮偷偷的送米來,台灣人就事論事不會黑白來啦!」

南榕在他第一次求職履歷表上寫著:

「我出生在二二八事件那一年,那事件帶給我終生的困擾。因為我是個混血兒,父親是日據時代來台的福州人,母親是基隆人,二二八事件後,我們是在鄰居的保護下,才在台灣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浪潮裏,免於受害。」

他在大學時代就有台灣應該獨立的想法,認為一定要先破除國民黨的統治神話,走上民主政治的路;台灣只有獨立,才可能真正民主化,才可能真正回歸人民主權。

他認為,二二八事件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中國與台灣兩地經濟、文化、法治、生活水平相差太遠,強行合併,悲劇自然發生。現在,這種情況將再度發生於海峽兩岸,只有台灣獨立,才可以避免另一次二二八事件。

有人說:「鄭南榕這個『外省囝仔』,愛搞台獨運動。」,他就氣呼呼地辯道:「我是台灣人!」

他接受同仁採訪,談小時後刻骨銘心的事時,他說:「好吧,就講二二八事件,我家人差一點遇害的情形吧!」

「二二八事件那年,也就是我出世的那一年。我媽媽跟我講,我們差一點活不過二二八事件。那年國民黨大屠殺以後,台灣人開始報復……『你會不會講台語?』答不出來的外省人,很可能被揍,甚至被殺……有一天,這個箭頭指向我家,要找我的外省爸爸……我媽媽躲在屋裏,不敢出來。……幸好一位鄰居出面說:『這間外省頭家娶台灣太太,我們不要去啦!』……就這樣,我家逃過一劫,我也才能活到今天……」

他的聲音,從低沉而越來越小,淚水從面頰滾落而下……

摘自曾心儀著《走進福爾摩沙時光步道》印刻出版公司2006年初版

source: i_love_taiwan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  
  
 
< 前一個   下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