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史

文件加入日期

排序 : 檔名 | 日期 | 點閱 [ 遞減 ]
file icon 「228事件的歷史成因」hot! 10/24/2013 下載數: 840

李筱峰教授專題演講-「228事件的歷史成因」

李筱峰教授從當時的「民心」談起,然而當接收者以新征服者的態度駕臨台灣時,「民心」也慢慢在日日夜夜的失望中逐漸催毀。

修改刑法100條的歷史意義與影響 (張炎憲教授總結):

無求、正直的知識份子力量很大,如反國慶閱兵運動,李鎮源院士正義凜然的在台大醫院一坐,無人敢動其一毛。

台灣學界、醫界與社運界共同組成的「一百行動聯盟」堪稱台灣知識份子最成功的活動,打破禁忌的話題,使不知者得知、不敢言者開口、不敢行者走出封閉。

1987年解嚴後執政的國民黨照樣抓人,白色恐怖持續進行甚至打壓抗議行動更暴力,導致1989鄭南榕自焚事件、獨台會事件的發生,白色恐怖真正停止是在1992年修改刑法100條之後。
.....

大地志工會後心得:
1. 讓抗暴的大河氾濫
2. 「刑法100條修正20周年」座談會 ~ 會後心得

file icon 田中實加演講:灣生回家 hot! 11/21/2014 下載數: 1139

「灣生」指的是1895-1946年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他們因為戰爭的無奈,被迫在戰後離開台灣。從台灣回到日本的日本人,自1946年2月到1957年共有6次的「引揚」(遺返之意),約有近49萬人,其中復員的軍人近17萬、移民和灣生約有32萬人,不包括因受不了打擊而自殺或失蹤的人數。

當初日本移民者來台灣的條件相當嚴苛,有8個條件,需要經過身家調查、有專業技能者、健檢通過(面貌要姣好)、有足夠的錢,並且需變賣在日本的家產、全家一起移民……等,目的就是讓移民者能夠全心的在台灣開墾新天地。他們將花蓮建設現代化的程度,等同於當時的東京、台北。這也就是為何1946年要將他們引揚回日本時,他們無法接受,「家在哪裡」是他們共同的問號,甚至有人在台灣出生、從未踏上日本的土地過。這些背景構成許多灣生動人的故事。

一篇篇克服困難、努力活下去的生命史,就留給有興趣的人自行閱讀。出版社在該網站有精彩的導讀:《灣生回家》重現台日交錯的年代、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回憶---日本移民村的時代故事。分享會內容錄音檔,也留給想感動的人自行聆聽;當然還是聽現場的分享會,更能體會當下的氣氛,更多分享會的訊息可以留意「灣生回家FB」

張炎憲教授專題演講-「白色恐怖的口述訪談與歷史真相」

講座的結論有三點:
1. 從自身所從事的口述訪談追究歷史真相,以瞭解上一世代人的想法、建立歷史傳承。
2. 白色恐怖的官方檔案不可靠、不可信,研究者要有此種認知。
3. 白色恐怖至今還在台灣,陰影並未脫離,有其複雜的原因;走出白色恐怖的方式,就是追究責任。

張炎憲:苦難與再生──二二八感人的故事

講綱:

一、 二二八的歷史分期
1. 醞釀期:1945.10.25~1947.2.26
2. 抗爭期:1947.2.27~1947.3.8
3. 受難期:1947.3.8~1947.5.15
4. 壓制期:1947.5.16~1987.2
5. 再生期:1987.2~

二、 感人的故事
1. 林連宗與其女兒信貞
2. 李瑞漢兄弟與魷魚粥
3. 陳澄波與其妻子張捷
4. 林木杞與死裡逃生
5. 吳鴻麒與其妻子楊治
6. 王添灯與人民導報
7. 張七郎與兒子三人
8. 二七部隊

三、 苦難與再生

許世楷大使將台灣親日的歷史背景轉化成外交資源,不僅提昇台灣在日本外交政策上的地位,也鞏固了日本的國家安全,實為以台灣認同做為核心價值的外交官典範。

溫振華:論瘧疾與台灣原住民遷居高山

溫振華教授自從在《臺灣風物》63卷4期發 表他的論文〈論瘧疾與台灣原住民遷居高山之因〉後,這個大膽的假設,與一般常聽到原住民是被漢人趕到高山上的論點不同,這個說法,引起相當的討論。卷頭語 寫到:「溫振華多年來一直在思考台灣原住民遷居高山的原因。他認為瘧疾的肆虐,導致原住民人口大量死亡,原住民被逼往高山遷徙至某種高度後不再得病,因此 定居高山,建立新家園。此說與原住民因人口增加,平地資源不足而必須往高山遷移或因與平地種族競爭失利,不得不遷往高山之說不同。觀之台灣的地理環境、氣 候與傳染病的流行,溫氏說法確有其道理。」

溫教授在這場專題演講,以說的方式,說明他跨領域研究的特別觀點。

file icon 鴻鴻:從書房到街頭hot! 06/12/2014 下載數: 1433

鴻鴻:從書房到街頭-我的文學與劇場參與之路

若不能將文學作品放在創作的時代,時間和空間一併理解,充其量就是滿篇謊話而已!或是,滿篇廢話!

鴻鴻是外省人第2代,卻充滿台灣意識,另,他也是一位蔬食愛好者。

尾聲,主持人張炎憲老師下結論:
歷史研究,應該研究當代,研究的過程,就會留下史料,就算後人再研究,有不同的看法、批判也無妨。這表示時代改變,對歷史人物、事件的詮釋會有不同。

「有用之用」的當下最重要,鴻鴻的創作,正反應當代的社會。

張炎憲教授主講:近代台灣知識人的國家想像與追求

張炎憲教授以六位台灣的人物為縮影,來看台灣時代的脈絡。每個人物大約相隔10年,都有其想法與思維,以此做為切入認知「近代台灣知識人的國家想像與追求」。

file icon 原住民的逆境求生hot! 06/18/2012 下載數: 722

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飾演「莫那魯道」的林慶台(Nolay Piho)牧師現身長榮大學「原住民部落名人講座」,勉勵年輕學子遇逆境重生,以及勿忘原住民頭目與老人的精神。

林慶台(Nolay Piho)牧師以自身童年看到祖先傳統生活,帶到牧會的日子,強調刻苦的精神是原住民生存的來源,要有原住民老人的自信,勇敢的挑戰並且遇事不放棄。

言談中,激動的提到國民政府來台後,對原住民族從環境、文化到人格種種的蹂躪。並帶出因蘇花公路開通在即,南澳部落的土地已被操作賣掉,以及面臨即將開發的問題憂心忡忡。重點仍是勉勵原住民學子,把握當下的課業,並且回饋原鄉部落,找到族群的自信心。整場活動在林慶台(Nolay Piho)渾厚的歌聲中結束。

P.S.「Nolay」是泰雅族語懶惰的意思,與小時候頑皮的個性有關。


大綱:
1.原住民的逆境求生
2.祖先傳統生活
3.被殖民前都很快樂
4.原住民刻苦互助精神
5.原住民挑戰的精神
6.早期KMT蹂躪原住民
7.山區資源被商人濫採
8.酗酒問題
8.教會生活
9.對科技的態度
10.談蘇花公路
11.政府對原住民的態度

<< 首頁 < 上頁 1 2 3 下頁 > 末頁 >>
當前記錄 1 - 10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