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史

文件加入日期

排序 : 檔名 | 日期 | 點閱 | [ 遞增 ]
file icon 田中實加演講:灣生回家 hot! 11/21/2014 下載數: 1139

「灣生」指的是1895-1946年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他們因為戰爭的無奈,被迫在戰後離開台灣。從台灣回到日本的日本人,自1946年2月到1957年共有6次的「引揚」(遺返之意),約有近49萬人,其中復員的軍人近17萬、移民和灣生約有32萬人,不包括因受不了打擊而自殺或失蹤的人數。

當初日本移民者來台灣的條件相當嚴苛,有8個條件,需要經過身家調查、有專業技能者、健檢通過(面貌要姣好)、有足夠的錢,並且需變賣在日本的家產、全家一起移民……等,目的就是讓移民者能夠全心的在台灣開墾新天地。他們將花蓮建設現代化的程度,等同於當時的東京、台北。這也就是為何1946年要將他們引揚回日本時,他們無法接受,「家在哪裡」是他們共同的問號,甚至有人在台灣出生、從未踏上日本的土地過。這些背景構成許多灣生動人的故事。

一篇篇克服困難、努力活下去的生命史,就留給有興趣的人自行閱讀。出版社在該網站有精彩的導讀:《灣生回家》重現台日交錯的年代、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回憶---日本移民村的時代故事。分享會內容錄音檔,也留給想感動的人自行聆聽;當然還是聽現場的分享會,更能體會當下的氣氛,更多分享會的訊息可以留意「灣生回家FB」

file icon 「228事件的歷史成因」hot! 10/24/2013 下載數: 842

李筱峰教授專題演講-「228事件的歷史成因」

李筱峰教授從當時的「民心」談起,然而當接收者以新征服者的態度駕臨台灣時,「民心」也慢慢在日日夜夜的失望中逐漸催毀。

這場演講,從教育部長的任期(2004/5/20-2008/5/20)談起、遭遇的事、當時的心情。卸任後的心情如何,回想任內有什麼事情留下並持續影響的,就是「主體教育」。

1.「主體」「本土」的名詞,自1990年開始出現,對照台灣的政治史,就知道發展的脈絡。

2.2000年之後,「台灣人認同」的比例提高,馬英九上任後更大幅增加,李登輝總統、陳水扁總統、馬英九先生皆有功勞。

3.引荷蘭「堵水壩的男孩」故事比喻自己對主體教育堅持的情況。

4.舉地理與歷史的例子說明主體教育。
    1)橫躺台灣引起的風波,換個角度看台灣,會有不同的新思維
    2)反黑箱課綱運動,感謝高中生對父母、長輩的教育

5.舊金山和約、開羅宣言、波茲坦宣言在教科書怎麼呈現。

6.政治人物較不碰文化事務,因為「文化」=意識型態。意識型態是中性名詞,代表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常被抹黑。

file icon 台灣主體性的確立(4)hot! 10/28/2012 下載數: 755

「從當代問題探討台灣主體性的確立」

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2年10月20日(六)、21日(日) 兩天
地點: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徐州路21號)


第四場 族群與主體性


(一)客家研究與台灣主體性

主講人 / 薛雲峰博士 (自00:02:00起)
與談人 / 施正鋒教授 (自00:25:32起)


(二)以「族群主流化」建構台灣價值

主講人/ 謝若蘭教授 (自00:34:19起)
與談人/ 許維德教授 (自00:56:21起)


For more detail: 從當代問題探討台灣主體性的確立研討會--紀錄(四)

file icon 台灣主體性的確立(3) hot! 10/25/2012 下載數: 743

「從當代問題探討台灣主體性的確立」

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2年10月20日(六)、21日(日) 兩天
地點: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徐州路21號)


第三場 經濟危機


(一)台灣經濟發展的危機與出路

主講人 / 王塗發教授 (自00:00:13起)
與談人 / 曹添旺教授(自00:31:38起)

(二)沒有經貿自主 就沒有國家主權---
自由市場經濟教條與威權遺緒如何共同形塑台灣經濟困境?


主講人 / 林向愷教授(自 00:42:22起)
與談人 /李登輝民主協會秘書長 彭百顯 (自01:02:33起)

(三)Q&A
(自 01:14:56起)

For more detail: 從當代問題探討台灣主體性的確立研討會--紀錄(三)

file icon 台灣主體性的確立(5)hot! 11/01/2012 下載數: 726

「從當代問題探討台灣主體性的確立」

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2年10月20日(六)、21日(日) 兩天
地點: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徐州路21號)


第五場 體制變革與主體性


(一)中華民國法體制下推動正名的侷限性與可能性

主講人/ 羅承宗教授 (自 00:03:48起)
與談人/ 陳耀祥教授 (自 00:20: 21起)

(二)戰後台灣赦免實踐與轉型正義

主講人/ 劉恆教授 (自 00:34:25起)
與談人/ 周志宏教授 (自 00:55:08起)

(三)高中歷史課綱爭議與台灣主體性問題


主講人/ 薛化元教授 (自 01:04:22起)
與談人/ 陳君愷教授 (自 01:27:48 起)

(四)Q&A
(自01:42:27起)

For more detail: 從當代問題探討台灣主體性的確立研討會--紀錄(五)

許忠信◎從退休年金制度談台灣財政懸崖

許忠信教授的演講,前半段先分析以馬政府執政的方式繼續走下去,台灣可能要面對的困境,並舉他國的例子加以佐證,現在台灣在財政懸崖並非恐嚇的話語。演講後分段提出個人的見解,台灣如何把握有利條件,創作出對台灣最有利的未來走向。許忠信教授並非以悲慘的角度,帶給聽眾淒慘落魄的未來,而是台灣的未來把握在自己的手上,這個有希望的未來,待你我共同實現的遠景。

修改刑法100條的歷史意義與影響 (張炎憲教授總結):

無求、正直的知識份子力量很大,如反國慶閱兵運動,李鎮源院士正義凜然的在台大醫院一坐,無人敢動其一毛。

台灣學界、醫界與社運界共同組成的「一百行動聯盟」堪稱台灣知識份子最成功的活動,打破禁忌的話題,使不知者得知、不敢言者開口、不敢行者走出封閉。

1987年解嚴後執政的國民黨照樣抓人,白色恐怖持續進行甚至打壓抗議行動更暴力,導致1989鄭南榕自焚事件、獨台會事件的發生,白色恐怖真正停止是在1992年修改刑法100條之後。
.....

大地志工會後心得:
1. 讓抗暴的大河氾濫
2. 「刑法100條修正20周年」座談會 ~ 會後心得

file icon 原住民的逆境求生hot! 06/18/2012 下載數: 722

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飾演「莫那魯道」的林慶台(Nolay Piho)牧師現身長榮大學「原住民部落名人講座」,勉勵年輕學子遇逆境重生,以及勿忘原住民頭目與老人的精神。

林慶台(Nolay Piho)牧師以自身童年看到祖先傳統生活,帶到牧會的日子,強調刻苦的精神是原住民生存的來源,要有原住民老人的自信,勇敢的挑戰並且遇事不放棄。

言談中,激動的提到國民政府來台後,對原住民族從環境、文化到人格種種的蹂躪。並帶出因蘇花公路開通在即,南澳部落的土地已被操作賣掉,以及面臨即將開發的問題憂心忡忡。重點仍是勉勵原住民學子,把握當下的課業,並且回饋原鄉部落,找到族群的自信心。整場活動在林慶台(Nolay Piho)渾厚的歌聲中結束。

P.S.「Nolay」是泰雅族語懶惰的意思,與小時候頑皮的個性有關。


大綱:
1.原住民的逆境求生
2.祖先傳統生活
3.被殖民前都很快樂
4.原住民刻苦互助精神
5.原住民挑戰的精神
6.早期KMT蹂躪原住民
7.山區資源被商人濫採
8.酗酒問題
8.教會生活
9.對科技的態度
10.談蘇花公路
11.政府對原住民的態度

李總統以電影「獵殺U-571」為例指出,一個領導人不能說我不知道,領導人一定要有答案。另外信仰對於領導人也是相當重要,李總統以自己的信仰過程說起,他提到信仰幫他渡過軟弱的時刻,但信仰也幫他了解自己內心的脆弱和猶豫,他後來並且體悟到死亡本身的意義,就是我應該怎麼活下去?我要做什麼事?人生只有一次,活著的時候要做有意義的事,了解自我的死才能了解有意義的生。

<< 首頁 < 上頁 1 2 3 下頁 > 末頁 >>
當前記錄 9 - 18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