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提「偵察威懾」作戰概念 防中俄製造既成事實侵略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自由時報   
2020-06-07

兩架美軍B-1B戰略轟炸機與烏克蘭空軍「蘇-27」(Su-27 Flanker)戰鬥機5月29日在烏克蘭空域。(歐新社)

兩架美軍B-1B戰略轟炸機與烏克蘭空軍「蘇-27」(Su-27 Flanker)戰鬥機5月29日在烏克蘭空域。(歐新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軍事專家近日在一份智庫報告中提出,在西太平洋、東歐關鍵地理區部署無人機進行「偵察威懾」的作戰概念,彌補目前美軍配置不足之處,因應中國和俄羅斯對其週邊地區日益增強的挑戰。

「美國之音」6日報導,華府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日前發表研究報告,報告主要作者、CSBA執行長曼肯(Thomas G. Mahnken)指出,「偵察威懾」(deterrence by detection)的作戰概念,即利用無人機系統在西太平洋和東歐關鍵地區保持即時、持續的「態勢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防範北京和莫斯科可能發動的侵略行動。

報告說,目前美國和其盟邦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必須阻絕中、俄兩國在其週邊領域伺機侵略美國盟友的能力。中國一直企圖恢復對台灣的政治控制,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的大部份行動規劃都涉及台灣,是作戰準則主要戰略方向,尤其是台灣總統蔡英文當選以來,中國軍隊提高攻擊台灣所需要的複雜聯合行動能力,使得台灣在面對北京的攻擊時更顯脆弱。

另外,中國持續在南海的人工造島、軍事化活動,既可支持未来進攻行動,也可當作跳板,攻擊或奪取過去未佔領的其他主權爭議地區。在東海則與日本和南韓這兩個美國盟邦都有領土爭議,近年中國武裝力量不時在釣魚台附近騷擾,還首次與俄羅斯聯手在爭議空域進行聯合轟炸機飛行。

不過,由於目前美軍配置不當,傾向依賴昂貴與稀少的平台,無法應付這些挑戰,報告說,美國需要的是能長期保持「態勢感知」,收集和提供盟邦大量訊息,防止中、俄利用造成「既成事實」伺機發動侵略。

Source: 自由時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