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牛修法三讀 消基會力促重啟談判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自由時報   
2010-01-06

2016年前 6大高風險部位禁進口

〔記者施曉光、王昶閔、王寓中、林嘉琪/台北報導〕歷經兩個多月朝野角力、國會與行政部門交鋒的美牛擴大進口修法爭議,終於落幕。立法院院會昨天三讀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案」,規定十年內發生過狂牛症地區的牛隻,其頭骨、腦、眼、脊髓、絞肉及內臟等六大高風險部位,都不得進口台灣。

由於美國是在二○○六年爆發狂牛症,因此,在二○一六年之前,美國牛肉上述六大高風險部位都將無法進口到台灣。

立院通過修法後,美國在台協會(AIT)即發表聲明,指責台灣單邊終止議定書,破壞了台灣身為負責任貿易夥伴的誠信外,也將使美方未來很難與台灣達成雙邊經貿協定。

AIT不滿 稱將有礙雙邊貿易發展

馬英九總統也召開記者會進行「危機處理」。他聲稱溝通太晚,釀成此一風波。馬並認定,台美議定書仍然「有效」,暗示沒有「重啟談判」問題,我方行政部門將引用台美議定書中的「諮商」規定,儘快與美國協調處理這項貿易糾紛。

雖然立院修法禁止美牛絞肉及內臟進口,但馬認為,議定書還是有效,尤其未滿三十個月齡帶骨牛肉還是可以進口,因此他指示行政部門,在台美協商前盡快讓這部分的美牛進口,向美方展現我方的「誠意」。

發起美牛公投的消基會則表達繼續推動公投的立場,強調肯定立院的努力,但帶骨牛肉未被禁絕,台灣必須走到公投重啟談判的那一步,才能夠真正徹底解決爭議,並讓美方心服口服。

馬向美展誠意 指示速進帶骨肉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則表示,衛生署尊重立法院的決議,修法後的管理措施與現狀並無太大差異,未來只有帶骨美牛有可能進口,衛生署將持續嚴格把關。

去年十月二十二日台美簽署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同意美牛六大高風險部位可以進口後,引發軒然大波,朝野立委都提出修法版本,欲以明確修法將美牛高風險部位「阻絕境外」,行政院雖推出「三管五卡」的行政管制措施,但無法獲立委認同,立院議事因此空轉近兩個月,國民黨團也在民意壓力下,轉而表態支持「阻絕境外」修法版本,儘管馬英九總統及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均威脅修法違反議定書將遭美報復,立院朝野在歷經三次修法跳票後,最終仍聯手完成修法。

撇重啟談判 聲稱議定書仍有效

院會昨天三讀修法後,也通過附帶決議,未滿三十月齡牛隻之牛肉及其相關產製品才可進口;未來如因修法限制而引起國際壓力,立法院朝野政黨及行政機關應共同面對克服。

民進黨另提附帶決議提案,主張在消基會等團體所發起的公投案未經全民複決之前,帶骨牛肉不得進口,但是遭國民黨團封殺。院會隨即表決通過國民黨團所提對案,未來美牛公投若有結論,政府應依法遵從公投決議。

由於朝野已對修法內容達成共識,昨日院會順利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一條條文修正案」,增列「雖非疫區而近十年內有發生牛海綿狀腦病或新型庫賈氏症病例的國家或地區牛隻的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及其他相關製品,一概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 」等條文內容。

Source: 自由時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