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路抗議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王景弘   
2011-05-24

世衛組織密件把台灣稱為中國的一省,舉國譁然,馬政府揚言要「強烈抗議」,但不知道是英文爛到不行,或騙人騙到不行,中文抗議函主詞「我國」,英文卻變有「我」無「國」,更未宣示台灣不是中國一省。

馬政府專門顛倒黑白的化妝師,這次包裝露餡,事關國格的問題,竟偷偷摸摸遞件,不敢公開宣示主權地位,這絕非「強烈抗議」。他們要騙就騙到底,乾脆統一用語,把它美化為「活路抗議」。

人都貪生怕死,要走活路,不想相對去找死路,於是江湖郎中會謊言推銷出吃了就活,不吃會死的仙丹,政治江湖郎中也有騙人的「活路外交」。

杜撰「活路外交」的王錄仙,應得中國「孔子和平獎」,因為望文生義,那是吃了就保老命的仙丹。但人必有死,他不會告訴你吃了能活多久。這是什麼秘方?對照馬英九的英文稿一看,令人啞然失笑:那叫flexible diplomacy,就是常用的「彈性外交」。

馬英九宣傳「活路外交」,卻不敢把它列入總統府網站的「雙語詞彙」,足見其心虛。對照列入詞彙的「靈活」與「自主」來看,馬政權自我矮化與對內欺騙的嘴臉畢露。

它把「靈活」譯為flexibility,也即「彈性」,那它的「活路外交」應援例譯為「靈活外交」,怎麼變成「活路」仙丹?

中文「自主」通常與「獨立」併用為「獨立自主」,英文即independent(獨立),但馬英九只用「自主」,英文譯成autonomy,公然自我矮化到香港、西藏的「自治」區地位。

外交是維護國家主權的手段,需要有折衷妥協的彈性。從蔣經國到李登輝、陳水扁兩個本土政權,在國際間使用的名稱都帶彈性,但彈性絕不能以犧牲國家主權為代價。

自毀國格,犧牲主權的行為是投降,不是彈性;是死路,不是活路。死與活分不清,把投降妄稱為「功勞」的人,連「被當台灣人看」的資格都沒有。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