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第三勢力──並就教於阿輝伯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台灣公論報   
2007-11-26
七年前台灣首次政黨輪替,甫卸任的阿輝伯登高一呼,籌組群策會,意在喚醒中國黨內的所謂本土派,輔助陳水扁總統穩定政局,並使台灣發展不會因中國黨的鬥爭本性而受阻。阿輝伯高膽遠矚,獲廣泛迴響,尤獲知識界的認同。


阿輝伯群策會之議,証明他對台灣人及台灣政治生態,特別是中國黨本質認識真確。民進黨資源有限,在立法院居少數,只有把中國黨內有良知的台灣人拉出來,與民進黨合作,才有助台灣穩定。阿輝伯以他受中國黨迫害和對台灣的關愛,以群策會之名先解構中國黨,確實是解脫台灣長年被中國黨惡質操控的治本之道。


群策會胎死腹中,我們不怪阿輝伯,他被中國黨掃地出門,除了自己的名聲,已無其他資源,而在台灣的現實政治,個人名聲並不能當資源轉移給他人。中國黨的台灣人盡是蔣家威權統治時代吸收的投機政客,奴性十足,有奶便是娘,毫無理想,只知個人權位,阿輝伯的失敗只能說是台灣人仍未去除奴性,缺少自信與自主性。


對阿輝的群策會與台聯黨,我們曾寄以厚望:期盼它成長壯大,淘汰意圖出賣台灣的中國黨;希望它能取代中國黨,在認同台灣主權國家的共同基礎上與民進黨作自由與公平的競爭。我們期望台灣能建立兩個本土政黨良性競爭的正常政黨政治。


但最近的演變令人失望,阿輝伯和他的台聯不但未能挖走中國黨的台灣人,搶攻中國黨的票源,宣揚台灣本土及國家認同理念,反而只顧搶所謂泛綠的票源,把與民進黨合作的黨員開除黨籍,或取消提名資格,揚言要建立第三勢力,甚至傳說接納台灣敗類紅衫軍的獻策,要使民進黨在立法委員選舉中徹底失敗。如果這是阿輝伯的本意,那我們對阿輝伯的見識與判斷極感失望,不能不略陳所見,就教於曾受人尊敬的台灣民主之父。


阿輝伯以「藍綠兩黨惡鬥」,施政空轉,阻礙台灣進步,而有建立第三勢力之論。此說實自失立場,對台灣政治誤診,對民進黨不公。阿輝伯可能只是以此為重建台聯勢力的藉口,但基本上都是阿輝伯立場與觀念的改變,不利於台灣穩定改革、鞏固主權國家地位的努力。


台灣政治困境,用「藍綠兩黨惡鬥」表述實混淆是非。阿輝伯曾正確論斷台灣政治之亂在連阿斗、宋叛仔、馬小仔一幫人輸不起,利用他們豢養的台灣政客在立法院興風作浪,全力杯葛民進黨施政。他們目的只有一個:把本土政權拖垮,以便外來政黨復辟。阿輝伯既無力解構中國黨,喚起台灣人良知,不要淪為中國黨對本土政權惡鬥的工具,實不宜妄指民進黨為台灣利益所作的反制與中國黨同樣罪惡。


阿輝伯也曾正確的論斷,本土政權不能輸,因為復辟的中國黨要走向被中國併吞之路。依此論斷,認同台灣的本土派、台灣派應該團結一致,以徹底打敗外來政黨,使其政策改弦易轍,認同台灣才是正道。就立法院選舉而言,阿輝伯的台聯應爭取中國黨的票源及人力,以擴大泛綠的版圖,使本土政黨在立法院取得多數,施政得以穩定展開,而非與民進黨爭奪泛綠票源,或依紅衫軍策略扯本土政黨後腿。就總統選舉而言,台聯實抬不出總統候選人,即使亂湊數,也只會損害本土派團結,增加中國黨復辟的機會,難道這是阿輝伯的本意?


如果台灣實行內閣制,也沒有國家認同問題,只有價值觀念與公共政策上的差別,那阿輝伯放心搞第三勢力,沒有人會反對。自由公平的競爭是每一個人的權利,選舉以成敗論英雄,台聯能成氣候,或輸到人人出走,只剩李登輝與黃昆輝也是他們的事。


但阿輝伯的所謂第三勢力,似乎仍建立在拖垮民進黨的基礎上,威脅本土政黨的穩定執政與台灣主權的保障,我們相信這絕非阿輝伯的本意。國、共內戰,美國曾寄望培植第三勢力,卻以失敗終;美國沒有國家認同問題,已建立可運作的兩黨政治,國會無黨籍成員屈指可數,總統選舉雖有過第三黨候選人參選,卻只是攪局而已。台灣是一個尚未正常的國家,中國黨認同中國,不認同台灣,以其奪自台灣人民的不義黨產豢養一批奴才操縱政局。阿輝伯曾論斷台灣最嚴重的問題是國家認同,既如此,任何政黨都無法迴避,在認同與不認同台灣之間不存在第三種選擇,也不可能有第三勢力。


在台灣面臨立法院改選與總統大選,台灣主權國家前途及政局面臨嚴重考驗之際,阿輝伯與台聯可以作的貢獻不是建立台聯黨的「主體性」,或爭得幾席立委,更不是以第三勢力為藉口,分化本土派的實力,造成中國黨繼續霸佔立法院,把台灣帶向中國的悲劇。解決台灣政治困境之道在解構中國黨,讓台灣回歸正常國家。


我們相信阿輝伯在倡議群策會時的診斷及藥方今天仍然正確,在這方面阿輝伯所能作的貢獻不是勉強提名幾個人攪局,而是以台灣人精神領袖、台灣民主之父的崇高地位,喚醒台灣人的良知,去除外來政權統治下形成的奴性、投機與貪圖小利,為本土政權的延續而努力。民進黨或有缺陷,需要檢討改進,但使台灣國家正常化,台灣主權不被併吞還是現階段最高優先。


阿輝伯對台灣可作的最佳貢獻是團結泛綠,繼續邁向台灣國家正常化。如只計較台聯成敗,抬出幾個三流角色參選,反有損個人威望。如果他能善用台灣綜合研究院的資源,為本土政權培養政策分析、設計、決策的人才,那才更符合一個退任總統的身份,不知阿輝伯以為然否?

轉貼自台灣公論報社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