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委選舉結果看民意的趨向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1-03-07

上週末台南、高雄二都進行立委補選,民進黨不但兩席全勝,而且其候選人皆以懸殊票數擊敗對手,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從二○○八年總統敗選後,民進黨已在十二席立委補選中拿下九席,縣市長和五都選舉,得票合計成長一百萬票,若非五都選舉前夕爆發連勝文槍擊案,如今藍綠地方版圖恐已翻轉,由此可見民進黨不但已從谷底翻身,且具備直取下屆立委、總統大選之勢,對國民黨造成嚴重威脅。

此次南二都兩席立委補選的局面,其實是未戰而大勢已定,綠營彷彿已拿下囊中物,而藍營則較具實力的政治人物普遍怯戰,只好由「二軍」擔任犧牲打的角色,好似早已舉起白旗投降。而選舉結果也確如外界預料,綠營大勝,藍軍則潰不成軍,顯見選民大大教訓了馬政府。遺憾的是,國民黨似乎並未正視這場選戰的意義,只是將敗選歸咎於此二選區是綠營的鐵票區,失敗乃非戰之罪,刻意忽視它是馬政府執政後主流民意趨勢展現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馬英九總統在二○○八年大勝之後,即因施政能力不佳,政策錯誤造成經濟衰退,失業率攀升,薪資所得停滯,大環境的氛圍,其實跟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北非、中東並無二致,只是伊斯蘭世界人民以革命宣洩他們的不滿,造成獨裁者下台,政權更迭,而台灣的民眾則在選舉中表達深沈的民怨,讓國民黨嚐到慘烈的失敗。這就是國民黨敗選的結構性因素。

換言之,國民黨此次選戰的失敗,固然是基本盤居於劣勢,但主要癥結卻出在執政無能與政策偏差,乃造成一種無可挽回的局面,因此即使換成在國民黨鐵票區選舉,國民黨恐怕亦無必勝的把握。事實上,綠營在藍營地盤對其候選人形成強大挑戰的現象,不斷在二○○八年後各項選舉中出現,絕非孤立的個案。而這種藍營走下坡的趨勢,又與馬總統支持度的變化軌跡若合符節,具有一致性的變動走勢。馬總統從選上總統的超高票,高達七、八成的支持度,好似飄坐雲端接受信徒膜拜的偶像,個人的光環超越整個藍營,然而執政不到一年,個人滿意度即掉到二成之下,彷彿從天堂墜落地獄,其領導的政黨之支持度當然也似自由落體般掉落。如今滿意度縱稍有回升,也只在二、三成上下,反映在選舉上,就是一連串的挫敗。

其實,解讀選舉結果,重點不在政黨席次消長,而是評析其中所蘊涵的民意走向,因此國民黨一連串的選戰失利,民意所釋出的訊息,絕非綠營多了幾席、藍營少了幾席這類表象,而是展現多數人民並不認同馬政府的政策,甚至也成了其執政下受害者的民怨,以及民眾如何透過選票改變現狀。國人對馬政府非常不滿,想要改變什麼?答案很簡單,就是馬英九向中國全面傾斜的終極統一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台灣造成的傷害。平心而論,在馬英九上台前,台灣企業、人才、資金非法西進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但不論是李登輝或陳水扁前總統,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予以規範,並且提出各項振興台灣產業措施,意圖導之於正途。但是馬總統就任後,過去的管制配套措施被扭曲為鎖國政策,於是開始走上一條毫無遮掩的向中國傾斜之路。

尤甚者,馬政府不僅在經濟上傾斜,不顧民意反對與中國簽訂ECFA,讓台灣資金、人才、企業之西進更加一發不可收拾,而且引進中資來台炒作房地產、股市,內外夾攻、掏空,因此造成出口訂單創歷史新高,但海外生產卻超過一半,經濟成長率上調,民眾薪資倒退到十三年前水準的怪異景象。除此之外,馬政府更進一步在外交、軍事、主權上頻頻退讓,自我限縮,幾乎已經徹底閹割了台灣的主權,而台灣名義上固然仍是主權獨立國家,卻一切聽命於中國,凡事看中國臉色,實質上快淪為中國的地區政府了。

台灣在馬總統主政下,中產階級被掏空、消滅,經濟數據表面亮麗,但多數工作機會被中國勞工取代,民眾找不到頭路,年輕人一出社會,就面臨失業的命運,且在房價非理性炒作下,一輩子買不起房子,或者揹負沈重的房貸,加上國家主權淪喪,很多台灣人民失去了幸福與尊嚴,怎可能不對馬政府投下不信任票?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