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客自由行風險管控在那裡?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1-06-02

人類在從事任何行為,大至國家決策,小到個人抉擇,在利益的另一面,必然會有風險,風險就是成本與損失,因此一個有能力的團隊,在採取重大步驟時,都有辨識風險、評估風險,並且管理風險,好讓成本極小化,優勢極大化,以獲得最佳的成果。反之,一個團隊如果眼界不高、視力不好,永遠只看到單面,看不到背後另一面,因此專門報喜,不會報憂,這個團隊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甚至是這個社會與國家的最大危機。

海基會已經宣布本月八日兩會將在台北舉行「兩岸協議檢討會議」,檢討的議題包括旅遊、空運、農產品檢疫檢驗、食品安全及司法互助等,這些主題不都是馬政府最得意的施政,為什麼在這個節骨眼要檢討?因為,選舉快到了,這些協議當初急著畫押,缺乏風險意識,以致產生了許多後遺症或執行不彰的結果,從而分別造成了不小的民怨,這些民怨如果不趕快應付,今年下半年肯定選票流失,政權即將不保,因此國民黨一定要拉著共產黨過來一起檢討檢討。

但是,稱之為檢討,這個團隊真有心自我檢討嗎?我們可以觀察一個重要現象,那就是在這個檢討會議召開後的一週,馬政府已經預定在六月十五日正式開放「陸客」自由行。這項新政策有沒有把風險的基本觀念納進決策規劃?答案是令人不忍卒睹,這個政府同樣犯著過去三年相同的錯誤,先橫衝直撞再說,後果一概全民承擔,問題是全民同意承擔嗎?全民又承擔得起嗎?

什麼是「陸客」自由行?馬政府計畫在兩週後,開放中國北京、上海、廈門三地的旅客,保證人制,並提供財力證明,每天將有五百人到台灣來觀光,每次可停留十五天,毋須跟著旅行團的路線團進團出,可以在台灣「趴趴走」。如果是一般國際旅客,該國政府沒有併吞台灣的意圖,或是該國民眾沒有跳機的打算,所謂的自由行是理所當然,風險管控不可同日而語,但中國偏偏情況「特殊」,因此這項政策的成本絕對不一樣,除了要詳加計算,更要妥善因應可能的損失,然而,在眼看就要開放的前夕,我們已可斷言這個政府不但沒有準備好,而且根本就沒有準備。

證據之一是,國安局長蔡得勝最近不惜在立法院當「烏鴉」,他揭露了國安局為了做好自由行的安全管控工作,曾經要求行政院在人力與財力上提供相對的支持,但是顯然未獲重視。他也證實,自由行未行,現在已經發現對岸間諜利用學者、觀光客的身分進入台灣,從事名實不副的工作。安全單位一向行事低調,若內部系統可以解決,極少會公開直諫,然這位安全首長卻在國會殿堂說出「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我們無此能耐!」的重話,似乎已經不把烏紗帽放在眼裡也要提出警告,可以想見實際的問題有多麼的嚴峻。

其實,「陸客」自由行牽涉的單位不只國安局,移民署、警政署、調查局等才是第一線首當其衝者,但是除了國安局今年的預算被刪了一億多不增反降,其他單位或默不作聲,或宣示配合政策,他們真的都功力強大,胸有成竹,比國安局行嗎?恐怕為了做官、昧著良心、唯諾應命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對於蔡得勝這樣對國家忠誠的「烏鴉」,國人必須給予正面評價。對於其他相關單位,未來自由行一旦發生問題,論其負責的區塊,國人也必須要求相關首長引咎下台,以遏止奴才文化,建立責任政治。

馬政府不顧內部要求做好配套執意匆促行事,大家以為應該是為了討好旅行業者,不過更嚴重的第二個證據是,針對本月中要開放,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卻沒被沖昏頭,反而憂心忡忡,建議不要急著上路。聯合會的理由很具體,他們說:到底自由行旅客的手續該如何申請?衍生出來的問題,例如發生意外、糾紛、落跑等,又該如何處置?業者到現在沒人知道。至少應該要有教育期與宣導期,將來才好依循。

一項再過十四天就要國門大開的政策,居然已屆鳴槍起跑之際,還搞得官商皆曰怕怕,期期以為不可,更不要說一般民眾了。何況過去三年,到底有多少中國客以合法或非法方式進入台灣滯留未歸造成安全問題外,並侵蝕國人就業機會?馬政府是否應公布詳細數字供國人了解?而這種輕視風險的團隊,本身就是危機製造者,放任他們繼續主政,不正是台灣當前最大的危機?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