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總統不是選美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1-07-05

國民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已經通過馬英九為參選二○一二的黨提名人,正式參選之後,馬總統有一段自我評價引起了不少人注意,他說,過去三年,施政宣導不夠,造成民眾了解不多,因此,往後政府會大力宣導,讓人民知道政府施政作為,讓這樣的政府繼續再做一次。

這段爭取連任的表述,有兩個重點,一是政府有做事,只是不會宣傳;二是應該讓這個做事的政府再幹四年。馬英九的話才說完,已經八十歲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第二天隨即發表了一篇「為二○一二大選進言」的談話,他的呼籲雖然適用兩黨,要求端出政見牛肉,但是一句經典:「不要把選舉變成選美」,卻似乎針對性十足。

「不要把選舉變成選美」這句話,不只是許院士的個人之見,如果做個民調,相信會獲得高比例民眾的由衷認同。選國家領導人居然變成選美,這個媚俗的現象,這些年似乎已經成為國際的政治潮流,美國民主黨的歐巴馬打敗共和黨的政壇老將麥肯,誰說與儀態樣貌無關?法國總統薩科茲當年面對左派的社會黨對手賀雅爾,是俊男與美女的對決;在東方,日本前首相小泉與現任的菅直人都具備個性的長相,因此,台灣若把選舉搞成選美,這也不是特例,只不過,國際領袖的外表體面是附屬品,先進民主國家的選民投票行為不會將之視為唯一考慮,或因此可以容許候選人沒內容與無能力。然而在台灣,政治追星的後果顯然不能等同類比。

「不要把選舉變成選美」之所以能引發不小共鳴,應該與這三年多來人民的巨大失落感息息相關。二○○八年七百多萬人選出了個「美男子」,以及大量炮製「置入性行銷」的政府,如今又要競選了,這個現任者居然還把政績不佳的責任歸諸於宣導不夠,甚至要以大力宣導,來遊說人民讓他再幹一任,完全不面對這個政府早已過度包裝、華而不實的事實。就如許倬雲所痛陳:台灣的民眾似乎只能選擇一個「公關形象者」,卻不知當政者要把自己帶往什麼方向?

相對於馬英九在十八大的自吹自擂,許倬雲卻細數:台灣的國際地位數十年來曖昧不明,還處在尷尬局面,產業沒有升等,能源沒有更新,教育制度與市場需求不符,畢業依舊失業,人口結構改變,面對少子化社會卻沒有健全的配套政策,民眾無以為繼。這些問題,每一點皆非虛言,但是要處理這些問題,可以靠大力宣導來解決嗎?如果一國元首連問題出在哪裡都不知道或不願意面對,他又如何提出辦法?況且馬政府若有能力端出牛肉,三年時間早就端出來了,如果他一籌莫展,為什麼大家還要再浪費四年?

二○一二,到底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這個問題民進黨的蔡英文必須好好回答:她是不是也是個「公關形象者」?如果當選,她要把人民帶往什麼方向?台灣的國際地位定位不明、經濟傾中、產業外移、教育失衡等問題,她又有什麼可行的具體對策?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期未竟其功的司法改革、轉型正義問題,要如何持續推動?面對國內意見紛歧的多元局面,又要如何結束藍綠對立,整合出最大公約數,以一致對外?

最近以來,隨著選戰的加溫,兩黨參選人的競選辦公室唇槍舌劍,相互過招,口水實在不少,但是熱鬧有餘,內涵不足,讓人不太能夠確定他們究竟在爭什麼?只有一點肯定,他們都想當總統,但一個稱職的總統該怎麼當?已經當過三年的,讓人不滿意,準備挑戰的,也沒完全說清楚,只見政治人物猶如在伸展台上走來走去,卻不見他們胸中丘壑,無怪乎社會上會有現在難道在選美的疑惑。

以現任者的表現,多數人應該會問:何德何能再幹四年?但是光憑此並不足以取而代之,在野黨要訴求重返執政,必須強而有力地告訴全民:為什麼要換我來做?我為什麼會做得更好?我又要怎麼做?國家大位是無比沉重的承擔,不是至高無上的權力,競逐者先要搞清楚總統的責任,才有資格說我要選總統。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