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外交休兵的外交官作為?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1-07-28

外交部昨天終於將前駐斐濟代表秦日新涉貪瀆案移送廉政署及監察院進行調查,本案自上月由民進黨立委揭發開始,至今已達一個月,外交部由不知情、拖延、到最後不能包庇,現在必須給國人一個交代,這整個過程,不得不讓大眾起疑:在「外交休兵」的政策下,到底馬政府領導下的駐外人員在國外的績效實況如何?類似秦案的故事是單例、或只是冰山之一角?外交部食民俸祿,應該全面性的整飭團隊,重振士氣,建立形象,否則實在無以謝罪。

外交人員長年輪調在外,是典型「天高皇帝遠」的工作形態,對國家任務是否戮力以赴、對派任職掌是否具備熱情、對拓展邦誼是否懷抱使命?其實全都但憑一個良心。兩蔣時代,由於歷史因緣,一批中國外交菁英來到台灣,面臨國祚存亡絕續關頭,尚有顧維鈞、胡適、葉公超等人物,不怕違逆君命,直陳諫言;被趕出聯合國後,老臣逐漸凋謝,為了與「匪」鬥爭,抵住一瀉千里的斷交潮,接手的台灣駐外人員雖稱不上將士用命,但是維護台灣在國際的存在,大致上是不受人懷疑的;為了選派優秀的人才上火線拚鬥,打出小國也有外交的局面,給予其高於國內的優渥待遇與補助,即是在此特殊背景下設立的制度性犒賞,並沿用至今。

駐外人員享有厚祿,如果主政者未能授予達成國家生存戰略的責任,並要求提出相稱的績效做為匹配,這就是領導無能、管教無方;一旦駐外工作淪落為只是吸引謀職者萬頭攢動的「肥缺」,喪失了外交官的尊榮感,這將是外交體系的集體崩解。外交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表徵,若外交不存,這還算是國家嗎?

以上述這個簡單的原則檢視秦案,其所涉及的層面實在犖犖大者,絕不能當成一則花邊新聞加以輕率的忽略。這個案子,最早是從我駐斐濟代表處的一等秘書劉壽軒涉嫌猥褻當地斐濟女性僱員起頭的,而後擴大到秦日新代表是否以公款與日本外交人員交往、以及違規請領眷屬補助費等指控,從案情與細節看來,這很明顯是外交人員已經螺絲鬆動、綱紀廢弛的現象。是不是馬總統指示外交休兵後,台北已經無令可下,駐外單位實在無事可幹,備感無聊之餘,不如泡妞撈錢、打發時間、等待退休金?

馬總統最近非常自豪在他任內,同意給我免簽證或落地簽的,已經累積到一一六個國家或地區,並將此視為他的重大外交成就,相信這三年來,馬政府應該是告誡所有駐外人員不必拚邦交、全力拚免簽就好,以免觸怒中國,更可討好國人。當外交部改行轉做旅行社業務,秦日新即被指控以原本斐濟就是免簽,謊報為自己的業績,並因此獲得敘獎升官。這是不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一些資深的老鳥看透上位者的侷限與無能,因此群起大搞表面工夫,以投其所好?若是如此,這可能不是單一事件,所謂「比過去六十年還多」的免簽證國家背後,還有沒有類似藏污納垢的「故事」?非常值得推敲。

台灣在民主化之後的外交表現,至今已經歷經三朝,兩次政黨輪替。每個階段,依據主政者的不同信念,各有迥異的施政主軸,例如:務實外交、烽火外交。馬政府上台後,對前朝的批評不遺餘力,前朝的作為也確實有可供改進的空間,但是要比較外交人員的努力程度,以及多數國人對外交官的評價,恐怕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可見要在歷史上建立功業,並無法依靠貶抑他人就可以達致。

馬政府的外交人員為什麼得不到大家的尊敬?秦案只是其中一個破口,我們再看駐美與駐日這兩個最關鍵的外交高地,現在各是什麼情況?我們在美國政府、國會、智庫、民間的遊說能量是消是長?台灣與日本的官方實質互動層次與互信基礎是加是減?我們的兩位「大使」除了因為常到西岸打高爾夫球、到歐洲度假見報外,有什麼豐功偉業令人記憶深刻?

把外交官移送廉政署,讓新開張的單位有事做,這是不夠的,國人有權利要求馬政府清清楚楚的向人民報告:外交體系究竟知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或者到底還要不要戰?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