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寄望中國乃緣木求魚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1-08-22

最近世界經濟情勢動盪不安,歐豬國家債信違約、美國債信評等調降陰影籠罩,以及歐美可能陷入二次衰退隱憂,強烈衝擊金融市場,釀成一波全球股災,而避險的黃金則價格狂飆直上,屢創歷史天價。此波危機之凶險已不下於次貸引發的金融海嘯,台股當時跌到三千九百多點,現在台股仍在七千點之上,但部分個股價格已跌破金融海嘯的低點,因此吾人若只從加權指數去評估,恐怕無法了解當前世界經濟之危急,而錯失了補破網的機會,終致被危機捲入而滅頂。

可悲的是,儘管危機當前,馬英九總統猶在選舉造勢場合吹噓馬政府「比較能幹」,還在以批前朝為樂,似乎忘了上任之初遇上全球金融海嘯而束手無措,坐困愁城,只能靠著發消費券舒緩民怨的窘境。其實,馬英九口中「比較能幹」的「政績」幾乎都是靠中國施捨而來:例如他自曝有三個邦交國求去,是中國不要才得以繼續維持;內需不振,是靠中國放些觀光客來台購物,製造類似「鳳梨酥」的膨風產值;跟中國的協定一簽再簽,尤其ECFA宣稱是救台灣經濟的萬靈丹,但實際上只有負作用,反被中國綁住手腳。這次金融風暴隱然成形,馬英九依然老神在在,毫無憂慮之情,除了個性中原本就具有「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本質,主要是仗恃天塌下來有中國當靠山。不過,他的如意算盤顯然不靈了,這次中國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了,當然也保不了馬政府。

次貸風暴席捲全球時,全球政府共同的救市措施,就是大量印鈔票,造成市場上充斥著氾濫而幾乎沒有成本的資金。不幸的是,這些資金並沒有投入實體經濟,而是湧進投機的金融與商品市場,營造出一股復甦的假象。實體經濟未得提振,製造業依舊疲弱,因此無法改善高失業的狀況,成了所謂「無就業的復甦」,即「無感復甦」,終致引爆二次衰退。換言之,二次衰退嚴格來說不是另一次衰退,而是人們誤以為已經度過次貸風暴,實際上此次衰退跡象乃是次貸的延續。中國在次貸風暴時,撒出四兆人民幣救市,天文數字般的鈔票像洪水般淹沒了乾枯的經濟荒原,威力強大,當時的時代雜誌以一隻貓熊拿著打氣筒為乾癟的地球打氣作封面故事,認為中國將拯救世界經濟。實際上,中國做法跟美國的量化寬鬆並無二致,無法振興經濟,卻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四兆人民幣四處流竄的結果,是居高不下的房價,商品行情的炒作,無法壓抑的通膨,貧富差距加大,窮鄉僻壤的蚊子建設,利用率極低的公共建設,以及十三年來增加三十六倍、超過十兆人民幣的地方政府債務。這四兆人民幣堆高了中國的經濟成長GDP的亮眼數據,實際上根據媒體最近實地採訪,在中國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上幾乎空蕩無車,在高速鐵路從北京到上海中途的兩個小時,整節車廂乘客只有記者一人,以及太高的空屋率而一般民眾卻買不起房子,這些都浮現了相當明確的泡沫景象,以及社會矛盾的火種。

一般認為專制政府較有能力應付危機,但中國最近顯然壓抑不住通膨,房價失控,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也即將破表。末日博士羅比尼最近在中國演說時再度指出,「中國的成長模式不可能持續,二○一三年有硬著陸危險」。總之,中國經濟已經亮起紅燈,如果馬英九再不覺醒,還在寄望中國伸出援手,不但緣木求魚,恐將為台灣經濟帶來一場浩劫。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