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貝嶺,郝短視!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陳政三   
2011-09-26

報載中國流亡詩人、台北市前駐市作家貝嶺,申請延期居留台灣十六天,以主編完成《艾未未︰生平與藝術》新書,但遭北市政府文化局拒絕。

貝嶺怕影響新書進度,避居三坪大斗室,揮汗編書,求的是搶時間,趕在十月底北美館「艾未未特展」前,讓全世界華人都能看到該書。擁有國際知名度的作家想在台灣寫書,照理說應是當局求之不得,哪有不歡迎之理?何況貝嶺請求的不是經濟資助,不是居住收容,不是熱情擁抱;他一直自食其力,居陋巷不改其志,不奢望獲得北市文化局的實質協助,但該局連一紙延期簽證「舉手之勞」公函都不肯幫忙發出,實在令聽聞者寒心。

依據移民法,貝嶺應取得原邀請單位的公函,才能延簽,否則須出境,另獲邀才能「合法」再度來台。北市府要做的,僅僅就是發封公文而已。

回想今年八月間,貝嶺在台北發行《哈維爾:一個簡單的複雜人》,引領讀者見證哈維爾(Vaclav Havel)從諷刺共產黨統治方式的劇作家、異議份子、良心犯、捷克總統,再回歸到文學的人生,過著簡單卻真實的生活,貝嶺認為,「哈維爾不只是一個名詞,也是形容詞。」

在西方,「哈維爾」是「名詞兼形容詞」;在台灣,「哈維爾」也可以是動詞,見證經歷白色恐怖海外黑名單,繼而高居廟堂,如今在野者;也可以是外省第一代、第二代,如今大權在握,但隨時可能「哈維爾」、下台者。這代表台灣民主的進展與可貴,任何人可能隨時「哈維爾」上台,也可能隨時「哈維爾」下台;不會重現的是,不可能再「哈維爾」入獄。書腰的「馬英九、蔡英文等台灣政治人物可從哈維爾身上學到什麼?」等字句,有點聳動,但政治人物真能學到什麼嗎?令人懷疑,因為他們可能都沒時間看此書。

郝市長或許不曾被「哈維爾」過,但只要一句話,就可讓貝嶺安心在台多待十幾天,完成出版心願,不再背著行囊浪跡世界。或許有一天,貝嶺「萬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台上說出「感謝台灣,感謝台北市」,我們都將備感驕傲。

(作者專業台灣研究,著有:《翱翔福爾摩沙》等)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