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羅斯福.莫那魯道@粉紅豹與台灣猴講故事
新聞 - 大地青年志工隊
作者 粉紅豹與台灣猴   
2011-10-29


(picture source: Vermont Teddy Bear

粉紅豹與台灣猴講故事(2011/09/29)

mp3下載

填充玩具小熊原本並沒有泰迪熊這個專有的名稱,泰迪熊名稱的由來,目前最廣泛流傳的版本是,大約在1902年,美國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有一天到密西西比河附近打獵,剛好那一天一無所獲,於是羅斯福總統的隨行人員,抓了一隻小黑熊,將牠綁在樹上,欲讓羅斯福總統射殺,羅斯福總統覺得小黑熊很可憐,因此拒絕射殺那隻小黑熊,消息傳出後,便有漫畫家將這件美事畫成漫畫,刊載於華盛頓郵報,而羅斯福總統的小名 Teddy,也因此送給那個小熊,從此人們就開始以泰迪熊(Teddy Bear),來稱呼填充玩具小熊,泰迪熊也變成安撫小孩的普遍玩具,也有美國人將泰迪熊當成幸運物。

「然而根據美國史學家的研究,原本情況是,羅斯福總統的獵犬在該次打獵活動中,咬傷了一隻大黑熊,生命垂危,羅斯福總統的隨從就將大黑熊綁在樹上,請羅斯福總統射殺,但羅斯福總統覺得有失運動員精神,於是命令手下,用刀子結束深受重傷的大黑熊的生命,熊肉則成為晚餐,熊皮成了紀念品。

自從18世紀以來,在征服自然觀的思維下,殺熊被認為理所當然,然而對於當時的自然和諧論和動物擬人化,羅斯福是深不以為然的甚至譴責這些「自然偽造者」(nature fakers)。

但既然報紙都美化了獵熊這件事,羅斯福總統當然也樂見其成,將自己的小名Teddy送給那隻熊,故事流傳開,一般美國民眾也相信報紙的故事。」
(杜正勝(2011)。「流行文化」的歷史學考察。載於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舉辦之「第七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一屆東亞流行文化學會年會-流行文化 在台灣」論文集(pp. 17-18),臺南市。)


談到這裡,回想台灣,自古以來的教育,也常出現許多"偉人的故事",例如某個人從小看到魚逆流而上,而立志向上,或是吳鳳犧牲自己讓原住民獵殺的故事,更甚者某個總統棉被蓋30年的故事,讓我們不禁懷疑,教科書裡面到底還有多少長久以來流傳的"故事"是否就是真正的"歷史"?,尤其台灣經過1947年 228大屠殺與長達38年的戒嚴統治,公務系統與媒體偏頗情事時常發生,教科書或一般媒體裡所描述的,是否就是真實客觀的歷史?

隨著賽德克.巴萊的浪潮,正可讓我們省思當初我們所讀到的是怎麼樣的歷史,國民黨戰敗逃來台灣之後,將莫那魯道形塑成抗日英雄,中華民族英雄,但事實上,莫那魯道參與的霧社事件主要是抗暴,起義前,更不可能有什麼中華民族的概念,賽德克族認為祖先是從山裡來的,莫那魯道所認同的是賽德克族,他所要捍衛的是賽德克族的祖訓Gaya。

歷史事件的描述常因為不同的立場,而有不同的描述,該教育小孩子的是更多元的文化觀點,與更客觀的判斷,以大中國帝國一統思維,所要強加於台灣學生的儒家學說,所造成的將是腦袋的單一化,要讓小孩有純正的儒家頭腦,或是讓小孩子擁有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不僅影響到小孩子的將來,也影響到整個國家未來二三十年的走向。獨推四書五經的下場,就如同讓小孩子只能看到一種泰迪熊的故事。


延伸閱讀:
支那人會該該叫的事:第七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流行文化在台灣
三場戰役,戳破國民黨的"神話"謊言
周婉窈〈試論戰後臺灣關於霧社事件的詮釋〉
台灣228 網路電台/粉紅豹與台灣猴講故事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