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The Help)-來自於信仰的蝴蝶效應
不吐不快 - 同修的文章感言
作者 Nathan | 贊若   
2012-12-27


photo source

之前看到有同修推薦一部西片《姊妹》(The Help),看起來像是一部有意義的片,然而在俗務纏身之餘,心裡總是只想找一些不用大腦思考的喜劇片來放鬆,每次看到電視要播放《姊妹》,含廣告片長又是3小時,總是覺得有點敬謝不敏,要很沈重地度過3小時,就在因緣巧合之際,找到了一個稍微有空暇的晚上,觀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主要講述美國早期60年代黑人女傭在白人家庭幫傭,反映出當時社會白人黑人人權不平等的故事,是的,整部片沒有笑點,但的確讓人很感動,而且我想到這種同一個社會裡人權卻不平等的事,絕對不只曾發生在美國,世界各地,甚至台灣,都曾經發生,或是還在發生當中。

故事裡的白人女主角「史基特」,算是白人小鎮上較有一點良知的白人,對於當時黑人遭遇到的不平等對待,她還算有點同情,因為史基特的人生境遇並不像鎮上其他白人女孩般一樣順遂,但從小她的黑人保母,就一直鼓勵她,不讓要別人惡毒的言語,侵蝕自己的心,自己將來一定能有所成就,就如同劇中黑人女主角「艾比琳」總是鼓勵她所看護的小女孩"You are kind, you are smart, you are important"(你很善良,你很聰明,你很重要)。

故事的主軸就是白人女主角「史基特」想出書描寫從黑人幫傭的觀點來驗證當時整個社會白人與黑人的不平等現象,然而當時的黑人常遭仇視黑人的3K黨殺害,若有人(不論黑人或白人)想提出黑人白人平權的法案,就可能遭到攻擊或是被判違法,因此大多數的黑人幫傭總是奉行唯一原則--不要對主人回嘴,史基特的出書計畫似乎變得難以實現。


photo source

劇中黑人女主角「艾比琳」都會固定去參加黑人教會的禮拜,有次同樣身為黑人幫傭的一位朋友,被白人雇主欺負,而艾比琳剛好在教會聽到牧師提到「出埃及記」第四章第10節「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 "(source),牧師說:「勇氣不只是表現得勇敢,勇氣是勇敢去做正確的事,儘管我們肉體上有些缺點。而上帝要我們去愛,愛就是為了自己身邊的人,隨時準備讓自己處於險境」,艾比琳聽到這一番話,加上對上帝的信仰,於是答應史基特的請求,開始說出黑人幫傭當時所受到白人雇主壓迫的事實(但要使用假名字),隨著當時黑人民權運動的興起與黑人遭遇到的欺壓事件愈來愈多,史基特終於找到更多黑人幫傭勇敢說出她們自己的遭遇,書也終於出版了,書名就叫"The Help",由於內容震撼,因此也引起當時社會一陣轟動,這正像是蝴蝶效應的理論--南太平洋上一隻蝴蝶振動翅膀,可能引發數萬公里外的一場龍捲風。

危機就是轉機,聽起來像是一句安慰人的話,但若是有信仰的堅持,加上凡事感激,原本的困境,的確是有激發出更多生命力與新契機的可能性。花蓮鳳林228張七郎家族的慘劇,因為張七郎的太太詹金枝女士對上帝無剛不催的信仰,使她帶領家族走過死蔭的幽谷,也為台灣留下極為重要的228歷史見證。

台灣革命僧林秋梧指出「一個民族,如果失卻了信仰力,任何主義,都不能救他起來」。國民黨1945年開始逃亡到台灣之後,逐漸將中國自私自利的文化取代了原本台灣人部分的武士精神,到現在,許多台灣人所信仰的,應該是孫中山,鈔票上的孫中山。我覺得了解信仰的意義,會讓人謙卑得像一粒細沙,也會讓人勇敢地像一顆巨石,不論自己信的是什麼神,什麼宗教。而台灣神道所呼喊的「信仰建國二二八,追思感恩台灣神」不僅是一句口號而已,而是希望用228台灣神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精神,來抵抗各種放棄追求台灣建國的利益誘惑。

或許因為信仰的驅使,原本12點就可以床上躺平的我,為了寫文章又搞到半夜2點,儘管聽起來有一點厚臉皮的炫耀自誇,但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大家想想來自於信仰所能產生的蝴蝶效應,台灣現在的情況很遭,也很危險,但或許也可能是上帝、台灣神給台灣人反省覺醒的一次機會。電影海報副標題"Change begins with a whisper"(改變從一個輕聲細語開始),希望每個人將來都能在台灣關鍵的時刻發揮自己小小的力量與勇氣!因為,You are kind, you are smart, you are important.


延伸閱讀: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姊妹》(The Help)-公平正義,靠自己爭取
贊若的BLOG-台灣奶神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