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命,主政者竟如此冷漠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4-07-29

今天是復興澎湖空難的頭七日。七月二十三日發生在馬公上空重飛失敗的這起空難,帶走了四十八條寶貴的生命,並成為國際一週內三起空難中不幸的一件,不但國際航空界關注,各國的哀悼慰問也紛紛到來。面對國人與國際乘客遇難,不少國人把荷蘭、法國政府事後的應變行動與台灣政府的舉措對照,因而感到:主政者若對生命的冷漠與無感,將是社會價值與情感連結空洞化的最大推手。

最近的這三起連續空難,各有不同成因。馬來西亞航空在烏俄邊界附近遭到飛彈擊落,復興航空是因颱風天降落馬公時墜毀,阿爾及利亞航空則在馬利上空可能遭遇沙塵暴失事,荷蘭與法國都不是事發地點,但因馬航由荷蘭起飛,機上載有不少荷蘭旅客,阿航機上一半是法國公民,荷蘭與法國政府面對國人在國外遭遇不測,先後通令所有公家建築物降半旗致哀,並由軍機以類似國殤的規格,積極運送遺體回國,充分表現了一個國家對於國民的責任。

復興失事航班上的這四十八名罹難者,由台灣本島飛往澎湖離島,全在國境之內,但是回首過去這一週,連親馬平面媒體都坦承:空難現場亂象一籮筐,不僅救災應變中心無人知,殯葬業者為搶生意刁難、認領遺體效率差,讓家屬「情何以堪」。同個時段在台北,頭七未過,國家元首剛表達悲慟,象徵性至醫院探視兩位生還者未久,大眾的情緒未及轉換,他立刻就展開馬不停蹄的輔選,不是批評政黨惡鬥拖延服貿,就是在未及完全竣工的台中BRT(快捷巴士)上插科打諢,推銷自家參選人,四十八條人命對他而言,彷彿翻書般,一秒即過。豈不突兀?

為政者的不仁,上行下效,政府體系自然推諉卸責、得過且過,人民必成芻狗。不要說降半旗了,以消息的發布而言,藍色媒體也指責:「資訊彙整一團亂,旅客名單、傷亡人數資訊,沒人能統一回答;空難發生時間要問民航局,送醫人數、送哪家醫院要問消防局」。更不要說家屬認屍時,竟被回以「自己找」的再次傷害了。事實上,空難當天,台北並非沒有開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但何以未能充分呈現有效指揮調度的秩序?心態與能力,應是兩大關鍵。

就此,不妨客觀做一比較。二○○二年,同樣在澎湖發生空難,那次,是華航由桃園機場起飛,預定飛往香港的班機,在馬公東北方的空中解體墜毀,造成二二五人死亡更大規模的慘劇。大約是下午三點多發生的不幸,中央與地方在第一時間都成立了緊急應變中心,但考量到離島的能量,交通部當時是林陵三當部長,隨之糾集跨部會,包括海軍、海巡、澎防部、飛安調查委員會、華航等人員,當天就全面進駐馬公機場,指揮調度相對更為困難的海上搜救工作。

除了交長上第一線,行政院方面,院長游錫堃前往塔台了解第一手消息之餘,並由政府發言人莊碩漢,在民航局負責向新聞界不斷更新正確的搜救資訊,避免以訛傳訛,並向國人說明政府的相關處置措施,甚至主動協調華航採取一對一的聯繫,緊急通知家屬,當晚就已把部分家屬送抵馬公等候消息。

十二年後,政府部門的效能理應更為精進,也必須超越當年所未盡之處,然而,江揆主事的中央與地方協力如何?何以會出現閣揆宣稱要與澎湖縣長連繫詢問需求、澎湖縣長人在台灣、民航局指責航空公司應變不足,還說要檢討法令?種種人在困局時最不樂見的撇清反應,這個政府全都本能地做了。

人並無法完全免除危難,但人是學習的動物,必須具備同理心,不斷提煉情操,更可以盡力累積危機發生時的應變能力,以寬解災害的擴大,撫慰災後的社會創傷。尤其,政府是為人民的需求而成立,不把人命放在第一位,這樣的政府,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