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總統送餐日記 20140808 |
聖山教育 - 阿扁總統送餐日記 | |
作者 贊(竹金) | |
2014-08-09 | |
今天聽到電台廣播,再次想起:還沒有去查過我住家附近是否有危險管線?也想要更"深層"地穩固我自己的家。結果沒意外,我家在下水道方面,仍然比不上沒有電力時代的歐洲都市,也就是沒有衛生下水道。這可能也要怪日本人走得太早,沒把台中都建設好。而台中市政府與議會才剛打算在8/28-8/29,針對地下管線作專案報告。 這些建設與用心設想都是陳前總統做的,但是媒體都竭力掩蓋改名稱。阿扁總統的市長任期是1994-1998,而管線的自治條例,雖然立法起於1971年,但卻是在1996年大修法,加上資訊公告的要求。真的,媒體界仍持續對阿扁總統的言論自由橫加監禁,扭曲、誤導,欺負他沒辦法為自己發聲。然後,台北市府的查詢網頁也故意寫錯,新建工程處的網頁編排上,"道路挖掘資訊平台"與"路平專案"明明分列兩項目,在前篇新聞發布中卻說因為"路平專案"而建立"道路挖掘資訊平台";顛倒真相,橫奪政績。因為前者(路平專案)是規劃在2009-2014年施行,是郝龍斌2006年就職後的政績。竟然同一單位的"橫向聯繫都沒確實",是蓄意的壓抑或是沒主管來監督、負責。 我(陳水扁總統)認為以合作取代對抗,以互惠代替剝削,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建立全新的夥伴關係,是未來人類社會的主要課題。必須由人與自然的和解開始,認識到人對自然的權力並不是當然的,必須做必要的自我限制。這種對自然謙卑的文明態度,才能將人造的環境融入自然的環境中,人的活動將成為自然環境的一部份,同樣的自然環境也成為人為環境的一部份。尤其當我們認識到:傳統上以物質耗竭為代價的經濟成長,已經走到了強弩之末,緊縮人類的自然資源消耗,是未來不得不面對的趨勢。然而另一方面,人們消費傾向的精神化、去物質化、虛擬化,也才正方興未艾,而且它的規模將遠大於原本的物質經濟。所以,與其到時臨淵羨魚,倒不如現在就未雨綢繆,結網以待。(引用台灣之子 頁202, 第十章 邁向相互信任的綠色矽島,1999 晨星出版) 今日的餐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