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從的國安戰略:芬蘭殷鑑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藍柏青   
2014-08-20

日前美國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William T. Wilson及美國前國務卿Hillary Clinton皆針對台灣經濟高度依賴中國的境況示警。二戰後芬蘭因應強鄰蘇聯的威脅,所採取「扈從」的國安戰略,足堪借鏡,略述供參。

芬蘭的扈從,除了在安全上對蘇聯馴順退讓之外(如與其簽訂《芬蘇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保證其領土不會用於攻打蘇聯;拒絕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在經貿上亦深化對蘇聯的依賴。

芬蘭是第一個市場經濟體與蘇聯簽訂五年協定者。冷戰時期芬蘇貿易關係穩定成長: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國家,在芬蘭的貿易總額占率由一九四八年的十七%,增加至一九八二年的廿八%;相較下,此時期與北約國家貿易的占率,則由約六成下降至約四成。對西方陣營保持距離,婉拒參與美國所主導戰後西歐重建之「馬歇爾計畫」,且在區域整合上畫地自限,僅以準會員的身分參與「歐洲自由貿易協定」。

扈從雖暫使芬蘭在二戰後免受侵略,卻導致其經濟安全繫於蘇聯的高度風險。蘇聯崩解後,芬蘭的實質國內生產毛額,於一九九○至一九九三年間隨俄羅斯的經濟頹勢一路下降;失業率則由一九九○年約三%節節升高,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兩年間更高逾十五%,迄二○○○年為止,每年失業率仍逾十%。

有鑑於此,芬蘭於二○○七年戰略報告《關於國際行為者迄二○三○年之預測》中,針對日後俄羅斯再度崛起並出現獨裁者統治時,對芬蘭經濟將構成的災難性影響,有具體的描述:「俄國將因此變成有點難以預料的貿易夥伴,而芬蘭企業對俄貿易將會因整體經濟情勢的惡化隨之衰退,從而導致芬蘭失業情形出現暫時性的上升,並迫使芬蘭產業對外尋找其他的出口市場;同時,來自俄羅斯的移民潮也將造成芬蘭的社會問題。」

扈從也使芬蘭的內政橫遭外力干涉。一九五八年發生所謂的「夜霜危機」,即芬蘭政府由國會大選勝出的政黨組閣時,因蘇聯不喜該內閣的若干成員,而採取外交暨經濟上的抵制與施壓,終致內閣被迫改組。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