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調查」真的「可悲」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金恆煒   
2008-09-28

在「毒奶粉」肆虐之下,「馬統」政府張皇失措、一籌莫展,到今天還不能免除人民「吃的恐懼」的自由,又不能戢止WHO的矮化台灣,將通報的「正本」交給中國,副本給「中國台灣」,更難堪的是,涉及健康的民生大事,政策一日數變,毫無章法可言;全世界受中國「黑心貨」貽禍的國家很多,沒有一個像台灣般弄到部長級官員下台一?躬。

這還不奇怪,怪的是「馬統」政府七手八腳、大腦小腦不夠用了,正事都辦不了,突然傳出要「組團」到中國去「實地」調查。閣揆劉兆玄說要「了解事件原貌並蒐集資料」,「協助民眾向中國求償」,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又加上替「廠商」求償,所以目標有二:一是調查,二是求償。問題是,此何時也,為什麼從事不急之務?要求中國「開放」調查,不僅是天方夜譚,也是不可能的任務;難怪被罵到臭頭。民進黨立委批判是本末倒置,賴清德警告劉揆,中國迄今沒有允許任何國家前往調查,怎會允許台灣?毒物專家林杰樑痛斥:「屁股都快燒焦了,不先滅火,還在想火是怎麼燒的!」甚而重砲抨擊要劉揆「疼惜老百姓,先讓他們安心」。

這些批判都對,但「馬統」政府非要一意孤行不可;目的不在「調查」、不在「求償」、不在解人民的倒懸之苦,而是要填補「權力空洞化」的危機。馬英九的民調滿意度只剩二十四.九%,而且還沒有止跌,連《聯合報》都預言「可能有一天終於撐不住」(九月二十五日),這表示民意支柱的崩垮。沒了群眾基礎,權威凌夷,「黨中央」遂而自成力量,「馬統」掌控不了黨就掌控不了國會就掌控不了選舉與黨產;只剩下孤伶伶的內閣,如何敢輕言「改組」?「馬統」又把所有希望放在中國,偏偏「兩岸」又繫於連戰的「國共平台」之手,甚至三軌、四軌都比「海基海協」通。「馬統」透過「毒奶粉」的危機,創造拿回兩岸「主動權」的轉機。

這才可以解釋為什麼要進行「調查團」的「不急之務」,這才可以解釋為什麼把「毒奶粉」的標準從零提高到與香港一樣的二點五ppm;這是向中國「示好」。然而,一味「示好」也不能成事,新聞局長史亞平威脅說,對岸無法做到「資訊公開」,就「很可能沒辦法進口他們的食物」。

現在,「調查團」變成「專家團」;此行不出北京,明示不去「調查」,也明言不「求償」,中國海協會表示要「建立聯繫管道及交換意見」;這叫做「圖窮匕現」。只是「馬統」沒招了,把脖子交給中共來換取權力,可憐又復可悲,恐怕得不償失。

(作者金恒煒,當代雜誌總編輯)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