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應該結成「非軍事同盟」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鄭欽仁   
2017-01-10
沒有外交關係的台灣總統就任後不能訪問日本,所以「當選前」是重要的,所以著手接近日本,開始於2015年10月蔡英文的訪日。圖為2015年10月蔡英文拜訪安倍首相的故鄉山口。圖/本報資料照,朱蒲青攝
沒有外交關係的台灣總統就任後不能訪問日本,所以「當選前」是重要的,所以著手接近日本,開始於2015年10月蔡英文的訪日。圖為2015年10月蔡英文拜訪安倍首相的故鄉山口。圖/本報資料照,朱蒲青攝

1月號的日本月刊《文藝春秋》特別開闢專欄,有十二篇文章「對安倍外交的忠告」,本譯文即其中之一,由名記者野嶋剛(nojima tguyosi)執筆,原題「蔡英文と『非軍事同盟』を結べ」。

2016年10月末,有一位立法委員(國會議員)從台灣飛到福岡來。他是受同年5月台灣誕生的民主進步黨蔡英文總統之託,帶來「密令」。

到福岡的這一位趙天麟是民進黨的年青新秀,在蔡英文總統壓倒性的勝利之2016年1月的選舉蟬聯立委,與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也很接近。他在民進黨負責中國問題,擔任中國事務委員會的主任。

他來日本的目的是為氫能源構築台日合作,從事事前準備。福岡是被定位作氫氣能源在社會上實現的先進據點,「氫氣特區」,趙天麟積極的與福岡之行政與研究關係者再三見面。

台灣與氫能源,看起來好像是意外的湊和,實際上蔡英文在就任總統之前的3月已經埋好伏線,在南部高雄召開的「氫能源都市論壇」演講的蔡英文有這樣的呼籲:「為了『非核家園』,推動氫能源是有必要的。日本有關氫能源的專刊,在世界上是最多的,與日本合作可以做為台灣能源轉換的戰略計劃」。

台下的來賓席上有福岡縣知事小川洋、J-POWER的前社長中垣喜彥、九州大學氫能源國際研究中心會長佐佐木一成等;「氫氣界」的重鎮齊聚一堂。

自己也是愛車族的蔡英文,有意表示乘用是豐田製的氫燃料電池的汽車「未來」(mirai)。當然,氫能源在成本與安全上尚有不少課題。但是蔡英文是認真的,她的用意是要當作經濟活性化的王牌,使台灣成為氫燃料的輸出國;迄至2025年要保固實現脫核電的方針,有益於電源構成的多元化,期待能夠「一舉兩得」。


蔡英文出席「高雄氫能城市論壇」,體驗氫能車。圖/本報資料照,陳俊廷攝

日本的安倍官邸也對台灣方面發出「歡迎」的信號。核發電的運作是高難度,現在有鄰居要成為氫燃料的供給源,是有大大的好處。

台灣氫產業的據點,擬設在熱帶港灣都市的高雄。因為日照時間長,有利太陽光發電將其剩餘的電力製造氫燃料,且港灣設施齊備,又是民進黨的鐵璧地盤; 氫能源的合作,是台日經濟合作的長期性的象徵,內隱雙贏結果的藍圖的可能性。

蔡總統稱呼「安倍桑」(原文「安倍さん」)

日本與台灣面臨中國擴軍的威脅,在安全保障上要求成為盟友的聲音,在日、台確實存在。但是現實的考慮,沒有外交關係的日、台之間,要安保合作會引起中國的「懸念」,美國也可能不希望。與其如此,倒不如在非軍事分野上極力拉近日台的距離,那等同「同盟國」的距離,無非是現實的選擇?───此當是現時點上日台雙方最高層級的政治判斷。

蔡英文政權的有一位主要幹部興奮的說:「蔡英文任期的兩屆八年(直到2024年),與總裁任期有可能延長到2021年的安倍政權的任期是重疊的。有像安倍政權這樣對台灣好意的日本政權,在過去是沒有的。這是台灣歷史性的機會。」

沒有外交關係的台灣總統就任後不能訪問日本,所以「當選前」是重要的,所以著手接近日本,開始於2015年10月蔡英文的訪日。

綜合關係者的話,台灣方面在蔡英文訪日之際,切望拜訪安倍首相的故鄉山口。其所定下來的戰略目的是「訴諸次期政權蔡英文的親日性與接近安倍政權」。事前派遣人員到山口,預先查看要訪問的,有關長州與明治維新歷史的關連,蔡英文也知其要,慎重其事的準備。日本方面也呼應,招待任務交給安倍能全幅信賴的弟弟岸信夫眾議院議員。

訪問山口後,停留在東京的大飯店(The Capitol Hotel 東急)的蔡英文「偶然遇到」安倍首相,流出的部分報導,筆者得到的情報有一點疑問。


圖/翻攝TBS畫面

但是在這之前,安倍與蔡英文有過四次會面。自民黨在野黨時代的2011年,安倍由菅義偉(現任官房長官)陪同,為的是在研討會作專題演講而訪問台灣,在國賓飯店與蔡英文進餐。同席的台灣獨立派長老回顧說:「二人談到自由與民主價值觀的重要性,意氣相投」。

前面提到的政權幹部說:「蔡總統甚至稱呼安倍首相為『安倍桑』的親切。(去年10月)訪日並不是冒著什麼危險見面而得到什麼成果,但深信見面對台灣沒有損失。」

結果是蔡英文的訪日對安倍政權擁有強烈的期待,前任的馬英九總統在其政權末期,對沖之鳥島問題以及慰安婦問題,反覆對日攻擊的言行,使日本政府焦急。

起用兩個頭兄引起雜音

雖然說是「親日的」台灣,但對日本是有複雜的思緒和歷史的包袱,「日本有兩次遺棄台灣(1945年放棄台灣與1972年日台斷交)」的不滿,筆者曾經以朝日新聞特派員駐在台灣,大約到十年之前,尤其是戰前受日本統治經驗的日本語世代,常有如此的抱怨。

唯近年李登輝前總統與陳水扁前總統之下,台日關係強化,馬英九前總統時也有「台日漁業協定」或「羽田──松山(台北)航線」起航等實務性的成果。

日本人訪問台灣超過六十萬人,正月休假受到歡迎的訪問超過夏威夷而成為第一位,曾受中國的壓力而被當作「禁忌」的台灣,與自治交流也活潑起來。與喜歡都市型觀光的中國人不同,誘導非常喜歡到日本的地方周遊的台灣觀光客帶給日本實利,知事或市長等自治體的首長訪問台灣也成為日常化。

尤其是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之際,台灣方面的日本支援額達到日幣二百億元的巨額,當作台灣方面「單相思」的日台關係,因這一次的大契機而轉變為近乎「兩相思」的情形。


圖/陳慧真

長期擔任台日外交的台灣外交官有深深的感慨:「以前,老實說台灣受到像日本的妾的對待,日台關係被擺在日中關係的背後小胡同,但是經過幾年,光在大街上常常與中國交鋒,實實在在感到日本是變了。」

眼見台日關係的提升,蔡英文迅速的佈局;前行政院長而曾經競選總統的謝長廷派遣為駐日代表,前總統府秘書長、蔡英文的智囊的邱義仁被起用為對日窗口的亞東關係協會會長,這是異例用大人物的人事佈局。

原來在黨內激烈對立而旗鼓相當的兩人,被起用作對日關係的兩頂端,在台灣政界引起很大騷動。但是起用台灣政治頂端的兩人,是發出政治上強烈的對日重視的信息,中國方面認為是日台接近態勢的一個因素。

有京都大學留學經驗的謝長廷以擅長的日語,到日本各地到處跑,參加各種聚會活動,與可稱為「安倍側近」的政權中樞的「接觸」,也活潑的展開來。

另一方面在台灣有「軍師」之稱的邱義仁,很快的在十月末率領台灣代表團參加在東京舉行的台日海洋合作對話的第一次會議。這類協議是通常事務性層級的會議,但打破慣例,日本方面大為驚訝。

根據關係者的說法,此次對話,關於沖之鳥島問題的懸案,對於馬英九前總統所主張的「不是島是礁」之對日本的批判,台灣方面打出的牌是回到原來的立場,「台灣對於是礁或是島的判斷不予干預」,使日本方面安心。

對漁船罰金的歸還或進入沖之鳥島近海的EEZ(排他性經濟水域)捕魚,對於台灣方面的要求,日本方面難於立即有答案滿足台灣的要求;儘管如此,「今後不逮捕台灣漁船,採以警告,從EEZ排除」;以此默許的諒解,日方顯示融和的姿態。尤其有關台日海洋合作對話的啟動,媒體沒有報導,隱藏著「今後」台日迅速接近的劇本。


漁業署提供的沖之鳥位置圖。圖/時代力量提供

海洋對話順暢的開始,台灣方面對日本「核電事故被災地農產品的輸入禁止」,要提前解除。2017年將成為台日FTA(自由貿易協定)開始交涉的具體行動的一年。

台灣以福島第一核電事故的理由,禁止福島、茨城、櫪木、千葉、群島的五縣食品的輸入,日本方面以沒有科學的根據予以反駁,要求撤回。最低限度,除了福島之外,四縣的禁輸不予解除,而要進行FTA,日本沒有面子。

對於在國際社會艱苦立場的台灣來說,FTA是台灣加入WTO(世界貿易機構)架構之下能夠推進的少數經濟外交的工具。但是經常中國的壓迫隨之即來,過去的日本害怕中國的施壓,但是現在的安倍政權的果斷是可以期待的。

台日FTA日本方面在後面推動的是親日派議員組成的日華議員懇談會(簡稱日華懇),在參眾兩院擁有二百八十人以上的議員之大型議 ,日華懇的副會長徑藤征士郎眾議員,是推進台日FTA領頭的重要人物之一員。他說明這樣的計劃:「現在為日台FTA準備合超黨派的議連。要以議員來立法,食品輸入問題解決,就馬上一鼓作氣的推進。」

安倍官邸對於準備日台FTA已經發出指示,派遣外務(外交)、財務、經產、農水各省(譯者編:省是相當台灣行政院下的部)的課長級人物到台灣瞭解問題,預先準備。

「日台FTA不單是經濟合作,台灣經濟有元氣(朝氣),蔡英文政權也會安定。由航道(sea lane)等安全保障的觀點,在這個地域的基石(keystone)的台灣之安定,就會成為日本的國家利益」(衛藤氏)。

對日本方面來說,的確會遭到中國的反駁,要整合複雜的法線,在作業上要付出不便宜的代價來推進日台FTA,對蔡英文的「決心」有知道的必要。日本方面對食品輸入問題的走向,仍屏息注視事態的發展。


圖/劉黎兒攝影

戰後日本社會不論是政界或輿論界,對台灣問題分裂成保守層的「親台」與自由層的「親中」。自由層受中國思想宣傳的影響「反對國家分裂」,對強化與台灣關係是消極的,採取忽視台灣的態度。

但是日本輿論對中國感情極度惡化的現狀,日本人已經不必要對中國顧忌而採取對台灣冷淡作為選項。在台灣社會「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台灣認同已達到六至七成,「中國國家」的台灣已經不復存在。與日本共有民主、自由的價值觀,有良好的民意支持的台灣存在,日本人只把他看作中國問題的一部分,如果還是這樣,未免是時代錯誤的國際感覺。

雖然軍事與外交受到一定的限制,日本與台灣是否可以拉近距離而等同於堪稱「同盟國」?這個問題在2017年這一年,似乎被要求要有答案的一年。

Source: 民報/專欄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