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因應美國退出TPP 的新變局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李宗穎   
2017-01-28
小英政府當務之急是趕快提升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增加衛福部的預算以增聘稽核人員,宣示政府嚴格把關食安的決心,讓跟美國、日本簽署FTA(自由貿易協議)造成的傷害降至最低。圖/網路資料,民報影像合成
小英政府當務之急是趕快提升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增加衛福部的預算以增聘稽核人員,宣示政府嚴格把關食安的決心,讓跟美國、日本簽署FTA(自由貿易協議)造成的傷害降至最低。圖/網路資料,民報影像合成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沒幾天就急著兌現競選支票,簽署退出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泛太平洋夥伴聯盟)的行政命令,不少人擔心美國的退出會讓中國坐大,但要當老大哪有那麼容易?財大氣粗外也要講道理吧!

前總統歐巴馬也承認TPP的目的不是美國的經濟利益,而是要圍堵中國,避免中國制定遊戲規則。而美國的退出,受傷最重的是日本,因為它在東南亞布局較久,直接面對中國的競爭,也最積極推動國會通過TPP,結果竟然被美國放鴿子!川普和共和黨很明顯已經失去耐性,與其斯文的用自由貿易圍堵中國,不如直接打貿易戰和訴諸實力解決,他們早就放棄要將中國導入國際規範的想法。

最早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然後慢慢擴散到歐洲大陸和美國,從勞動密集開始累積資本,由紡織業等輕工業升級到重工業、精密工業,慢慢走向資本密集到金融業、生技醫療等服務及科技產業。勞動密集的製造業若不進行產業升級也只能外移到工資較低的國家,升級後原本製造業的藍領階級面臨失業或轉往其他行業的情形,目前以低薪服務業較多,在台灣可能開計程車、早餐店、夜市炸雞排等。這樣的過程在美國、日本、台灣都發生過,現在中國也面臨同樣的困境,本身也遇到經濟轉型的問題。經過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資本快速累積,理應揮別勞動密集、走向資本密集,事實上不少在中國的企業因為勞動成本增加,也紛紛移往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工資較低的國家。

中國是一個大國,除了產業升級的難題外,內部更有區域間的矛盾,沿海一帶快速發展,工資早已國際化,但是內陸卻不動如山。為了平衡區域差異,中國策略性的逼台商(包括郭台銘)往內部移動,因為那裏還有廉價勞工優勢,但是也有一些企業早就在中國以外如印度、越南等國布局。一個中國,兩個制度,沿岸走資本密集,內陸走勞動密集,區域之間不會有摩擦?中央跟不同地方政府之間關係能不緊張?

另外一個嚴重的考驗在於中國的金融業非常不健全,約有一半屬於主管機關管不到的影子銀行體系(Shadow Banking),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國營大企業的虧損,潛在的鉅額呆帳,房地產與金融商品泡沫化,加上外匯控管來減緩資金外逃,最後更有川普的貿易戰爭,整個中國經濟搖搖欲墬,還能打腫臉充胖子,還有空閒來制定遊戲規則嗎?何況現行的國際規範歷經數百年、數十年演變而成的,不是中國說要改就有辦法改的。

現在全球的趨勢是保護主義,經歷了數十年的全球化,鐘擺開始往反方向動,中國如何力抗新的國際潮流,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在紐約時報投書,指出中國如果要在川普時代繁榮,應該更加開放,與鄰國交好,並建立長期軍事同盟,甚至可以不買美國公債,讓美國沒有錢推動基礎建設。中國本身原本就是保護主義大國,很難想像一個打壓媒體、言論思想自由,違反正義程序逮捕人權律師、極端保守反動的民族主義國家會敞開大門,容忍不同的聲音和想法。

經濟學主要關注和分析價格和數量,卻沒有包括品質,因為品質很難被量化。交易成本也常被忽略,例如運輸、關稅、資訊的取得等,但是有一項非常重要卻總是被忽視:誠信。運輸、關稅、資訊的取得等的成本比較容易估算,惟獨誠信要如何量化?舉例而言,如何確認交易對手的誠信,買方真的買到自己要的產品與服務,賣方真的拿得到錢而且不是假鈔。沒有自由、人權、法治,不注重智慧財產權,沒有完善的金融制度,管制外匯,一個不講誠信的山寨大國,憑什麼可以當自由貿易的領頭羊?若有商業訴訟怎麼辦?

經濟、軍事、和外交都是政治的延續,美國對付中國,在經濟方面,除了呼籲製造業到美國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外,更揚言要對中國製造產品課關稅。郭台銘在第一時間透過軟銀孫正義向川普表態輸誠,願意投資美國。不久就有中國高層關注,逼得郭董在十二月底要公開在中國央視拜年,並表示不會離開中國,且刻意不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也難怪郭董不開心,在鴻海尾牙悶悶不樂,夾在中國和美國中間,關公就算顯靈大概也幫不上忙!中國除了擔心製造業離開,也要擔心資金外逃,跨國大企業都把錢拿去美國投資,還剩多少錢會去中國投資? 中國經濟成長不只會趨緩,更可能大幅衰退。

川普一當選馬上有跨國執行長絡繹不絕去拜訪,會後大多宣示會留在美國、或到美國投資,連中國阿里巴巴的馬雲也不得不趕去紐約拜碼頭,會議後面對媒體仍得強顏歡笑,承諾要在美國創造百萬個工作機會,亞馬遜(Amazon)也釋出訊息會多聘用人。川普除了呼籲美國三大車廠(福特,通用,克萊斯勒;Ford, GM, Fiat-Chrysler)投資美國外,也對日本豐田(Toyota)和德國寶馬(BMW)施以同樣壓力。真的是:總統川普,武林至尊,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軍事方面,大約在退出TPP同時,美國白宮發言人警告中國不得在南海擴張武力。美國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也馬上提案主張增加在南亞的軍事支出 75億美金,穩住在亞洲的盟友,例如澳洲、越南、日本等,表示並沒有拋棄他們,川普旁邊也有幕僚建議立刻和台灣、越南、日本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

中國前幾年看準歐巴馬削減軍事支出,拼命擴武,在南海人工填海造島,再號稱擁有200海哩經濟海域,不管周邊國家抗議與國際海洋法庭判決,還建立軍事基地,嚴重改變南海現狀。很明顯川普準備來硬的,中國可以在南海改變現狀,為什麼美國不能改變”一中政策”的現狀?跟中國比賽軍事,也間接幫他朋友俄羅斯總統普丁,因為中國自製武器落後美國三十年,中國跟俄羅斯購買先進武器或許可以將距離縮至十五年,讓俄羅斯賺一些軍火錢。

美國退出TPP對全球都有影響,包括台灣,因為台灣尚不是TPP成員,受傷不若日本嚴重,甚至還可能因禍得福。台灣的南向政策主要想脫離對中國的依賴,對台灣本身經濟並無太大助益,而台商有的早已南向投資布局,有的則被威脅利誘進入中國內陸。戰機國造比較像口號,連汽車引擎都無法國造,有辦法自製戰鬥機的噴射引擎?況且噴射戰鬥機是不是台灣最好的防禦工具還有待討論。

川普頻頻約見汽車業龍頭是有原因的,製造一輛汽車需要用到數萬個零件,假若在美國製造汽車,慢慢的多數汽車零件供應商也不得不搬回美國,雖然不少人(特別是經濟學者)不認為製造業回美國可以增加多少工作機會,因為自動化與機器人已經取代大部分藍領階級工作,但是如果整個生產鏈搬回去就不一樣。因為大部分供應商規模沒有大到需要或是有辦法自動化,創造工作機會的不是在福特或通用汽車,而是他們的供應商。在這種背景下,台灣的契機在於打入汽車零件供應鏈,加上原本的半導體若能打進蘋果iPhone的供應鏈,跟美國簽FTA後,這些零件零關稅進入美國,可以大幅提升台灣經濟。小英政府當務之急是趕快提升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增加衛福部的預算以增聘稽核人員,宣示政府嚴格把關食安的決心,讓跟美國、日本簽署FTA(自由貿易協議)造成的傷害降至最低。若能和美、日簽署FTA,配合適當的稅改和教改,會有不少外商來台灣設廠投資,增加好的工作機會,帶動台灣經濟成長,年輕世代也看的到未來。

Source: 民報/專欄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