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係法全球化的時機到了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楊憲宏   
2017-06-22
未來,台灣的確有可能進行重新開國的制憲公投,有了這些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國際支撐,這個公民自決的行動會有國際承認的基礎。圖/郭文宏
未來,台灣的確有可能進行重新開國的制憲公投,有了這些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國際支撐,這個公民自決的行動會有國際承認的基礎。圖/郭文宏

台灣未來到底怎麼走?在巴拿馬斷交後,一個重大的議題。許多政治人物紛紛表態,都很難得到認同。問題真的不在台灣到底要與中國產生什麼關係,而是台灣要與世界建構什麼鏈結。台灣與中國之間,暫時無解,不論是否維持現狀,都不可能有答案。中共不斷破壞台灣的出路,是不可能停止的,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是有可能面臨個位數,雖然不會在最近,可是將來的確有這個趨勢。那麼台灣要怎麼辦?

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台灣應利用三十八年來存在的美台模式,極大化,在全球重要的國家進行台灣關係法的立法,不只是美國有台灣關係法,至少讓全球半數GDP國家,都在他們的國內法中,以美國的台灣關係法為範本,進行立法,強化他們對台灣存在的肯定與確保。這是一個巨大的全球行動,可以發動各國友台的國際NGO與政治勢力,在他們可影響的國家進行立法的遊說。日本是最明顯的案例,也是近期內有可能立法成功的國家,其忚還有至少十個國家有此可能,都需要用心努力去爭取。

也就是台灣在中華民國被斷交的過程,以台灣為名,在世界各主要國家,建立非邦交的信賴保護關係,可是這些都與美國的台灣關係法一樣,屬於這些國家的國內法,不是以外交以及國際法或國與國之間的條約關係來建立,而是單邊立法,由這些國家立法,確認台灣的存續符合他們國家在亞太的利益,對於台灣以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現狀持續成為一個國際參與者,對於他們的國家具有實質的利益。這些國家既然主動給台灣人民旅行免簽,就表示忚們很清楚台灣的實力與中國的分別,而且這個分別是有利於他們國家的重大利益。

李登輝前總統在任時,主張台灣與中國之間,應該建立特殊國與國的關係,其實這是台海之間最好的模式,可是中共否決了。現在看來這個特殊國與國關係其實已存在了三十八年,也就是台灣關係法所建構的美台關係,雖不是正式的外交關係,卻是一個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超穩定結構,由於這是美國的國內法,所以美台之間,沒有建交或斷交的問題。台灣如果也能夠單邊立法,美國關係法,來相對應台灣關係法,形同兩個國家各自以自己的國內法,建構了一個特殊的穩固外交關係。未來如果計劃在其他國家成功,台灣也可以相對立法,如日本關係法。

這樣的國家,美國在台灣的大使館名為AIT,相對的台灣在美國的大使館,就叫TIA,日本大使館在台灣名為JIT,台灣駐日就叫TIJ。全球有台灣關係法的國家,名稱一體化。

一旦有十個以上的主要國家有台灣關係法,所形成的國際新秩序,必然影響現存的國際體係,每年在台灣都可以舉行台灣關係法同盟國家年會,持續增進這個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同盟價值。並在重大的國際議題上,如難民法與國際人權伸張相關措施,還有人道救援這些台灣的強項上,形成台灣公約Taiwan Accord,表現出台灣關係法同盟國的正當性與公益性。

台灣政府應開放討論這個可能性,不必每一年在白忙一些所謂的國際參與,台灣關係法同盟國所形成新的結盟關係,有可能解決目前這個由中國惡意操控的不正常局面。

未來,台灣的確有可能進行重新開國的制憲公投,有了這些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國際支撐,這個公民自決的行動會有國際承認的基礎。到時候的處理,其實只是個台灣正名自決,而台灣兩字早已寫入各主要國家的國內法。而整個過程,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到底還有多少個,已無太大關連了。

Source: 民報/專欄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