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字比漢字更早來台灣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張德麟   
2017-10-22

「羅馬字」最近被炒得沸沸揚揚,有些史實在討論的過程中被嚴重扭曲。筆者不得不在此略述羅馬字的歷史。

首先,台灣羅馬字不是某報社論所稱,是「民進黨『創造』有別於中國的文化體系」的文字。最早閩南語的羅馬字化,出現在十六世紀的菲律賓。當時,不少閩南人移居馬尼拉。西班牙人要記錄這些漳州腔閩南語,就用羅馬字記錄。今天的白話字(教會羅馬字)的鼻化音“n”,以及“ch”、“eng”、“oa”、“oe”當時都出現了。這些,跟民進黨無關。

不過,白話字的繼承者一致認為白話字的直接根源,應從十九世紀初的宣教師麥都思(W.H. Medhurst)算起。麥都思一八二○年用教會羅馬字刊印一本閩南語小字彙。一八三七年他在澳門出版了《福建方言字典》。白話字溯源於此的主要理由是,聲調符號已跟今天一致。從一八二○年算起,白話字約有二百年的歷史。白話字進入閩南,宣教師在一八五二年開始翻譯聖經,第一本羅馬字的聖經《約翰福音》,是美國歸正教會的羅帝宣教師(Elihu Doty)翻的。一八五九年第一本白話字聖詩也是同屬美國歸正教會的打馬字宣教師(J.V.N. Talmage)編的。從這裡說,羅馬字也跟民進黨無關。

如果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台灣最早出現的文字也是羅馬字。荷蘭時期為了當時台南平原的西拉雅人設計的文字,一般稱之為「新港文」。它就是西拉雅語羅馬字。依一六四七年來台,並譯聖經成西拉雅語的宣教師倪但理(Daniel Gravius)的回憶,在台灣的西拉雅人,十七世紀已在閱讀手抄本西拉雅語聖經,包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約翰福音》、《路加福音》第一章,以及部分的《使徒行傳》。

漢字何時進入台灣?一六七三年,浙江人沈光文來台,在台南善化垂帳教學。這是台灣出現漢字的第一個紀載。清帝國的李麟光曾如此評述沈光文,「從來台灣無人也,斯庵(沈光文)來而始有人矣;台灣無文也,斯庵來而始有文矣。」這種評語跟上述寫〈社論〉者的心態完全一樣:漢字才是字,其他不算字;漢文化才是文化,其他叫「蠻夷俚俗」。英吉利要譯為英狤猁,這些人的心中才感到踏實。

勸勸這些人,請站在這塊土地上看台灣史,讀讀二○○三年開始在歐洲兩年一會的「教會語言學研討會」的論文,再下評論,如何?

(作者為中山醫大台文系前系主任)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