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中,不要再掰了!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金恒煒   
2009-02-08

歐巴瑪進駐白宮,新的執政團隊形成,當然會有新的政策與戰略;尤其面對嚴峻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的挑戰,美國因應的政策安在?歐巴瑪就職時誓言要讓美國「重新取得領導權」,能不能以及如何落實,勢必牽動國際局勢。艾略特國際關係學院主辦的「新人新政下的兩岸關係」研討會必須放在此一脈絡下,才具意義。換句話說,與會的學者專家是替美國舉籌畫策;只有像《中國時報》記者傅建中才會從中看到「毫不保留支持馬英九」的聲音,好像這是「護馬」俱樂部為「終極統一」開「派對」。

問題是,此一會議不只《自由時報》報導,「美國之音」(VOA)也派記者採訪,不容傅建中閉門造車。傅建中隨意增刪任雪麗(Shelly Rigger)的說法,說「陳水扁和民進黨走台獨冒進的那一套行不通」,「現在馬英九…正進行一項偉大的實驗」,「是否能行,現在不得而知,但帶來了新的憧憬和想像空間」云云,難怪短短一段,卻顛三倒四。首先,說扁「冒進」、說馬「偉大工程」、說「憧憬」,純屬「獨家」,不見其他報導。其次,任雪麗只用「全新模式」形容,結論是「我們不知道能否行得通」;任既自言「不知」,如何冒出「偉大」的斷語?露出了造假的破綻;「行得通行不通」才是關鍵。

傅建中筆下所謂「毫不諱言完全支持馬英九兩岸政策」的沙特(R. Sutter),剛好相反,他發言的「問題性」在於質疑馬「行不通」上。他雖然「希望馬英九兩岸政策能取得成功」,但從「分析角度」看,他認為「這個政策似乎相當單面」,而且「似乎再度確認中國的主導權」。故而,馬政策「行不通」之後,美國的應變措施,才是要點。對沙特而言,他全然沒有什麼「支持不支持」馬的問題,關注的是美國「對台政策」的「全面檢驗」,最主要的是「當美國和台灣沒有同樣目標時」,美國可以「放棄台灣」。

沙特不看好「馬統」,一方面是「兩岸關係非常不對稱」的「先天」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國完全不讓步而台灣做了重大讓步」的「後天」因素,「兩岸已失去平衡」才是沙特的重點。

從傅建中的言論就能解答《中國時報》為什麼辦不下去的原因。(資料參見《自由時報》、「美國之音」與「雲程雙魚鏡」網站)

(作者金恒煒,當代雜誌總編輯)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