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觀照,文化反思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李敏勇   
2009-03-07

死亡的儀式在東亞的日本、韓國和台灣,交織著歷史和地理的風土與民俗,也反映了生命的意義:人如何對待自己,而人又如何對待他人。

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以納棺禮儀師的故事,細膩地觀照了對待往生者的儀式。不只如此,一個大提琴手的人生,因為失業而和新婚妻子離開東京,回到故鄉的歷程,與離散父親的情結,巧妙地在電影裡舖陳。對照著台灣電視媒體過度喧囂之後的孤獨,更讓人憂心政治在我們社會的破壞。

二戰後,國民黨中國的據台統治,造成的傷害是什麼?貪贓枉法,長期戒嚴的壓迫性,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災難?如果讀到日本詩人田村隆一的說法:帝國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人類在二十世紀經歷兩次世界大戰,最大破壞不是人命的死亡和建築的焚毀,而是思考和想像力的破壞,也就是意義的喪失,善美和真實,活著的目的與希望被扭曲。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光彩讓《送行者》這部電影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來自東亞鄰國的生命觀照,透過一個因交響樂團解散而失業,因謀生而成為納棺禮儀師,在他新工作中探觸到的人性之光。

如果說,日本小說家三島由紀夫的《憂國》,是小說也是劇情短片更是他自己切腹諫國的人生寫照,是一個日本極端國家主義者的生命美學;那麼《送行者》則是一種觀照他人死亡的生命美學。在政治惡質漩渦裡被攪動的台灣,也存在著這些美學嗎?而這種美學在人們的生活中也被追尋嗎?

文化被觀照的是形式,也是儀式,從形式和儀式去檢視政治,看看國民黨中國為了獨佔統治權力,是如何破壞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心靈。中國意理殖民統治之惡在台灣,豈只是二二八事件,豈只是白色恐怖,邪惡的權力腐蝕著善美和真實,仍然持續著。(作者李敏勇,詩人)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