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4月物價下滑0.7% 通縮如影隨形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大紀元   
2009-05-18

【大紀元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編譯)據美國勞工部公布,消費者物價繼3月份下滑0.1%之後,4月份再下滑0.7%,年增率創1955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經濟學人》雜誌5月7日刊文指出,目前通膨(inflation)仍然遙遠,但通縮(deflation)卻是近在咫尺,並舉辛巴威的通膨與日本的通縮為鑑,二者對經濟皆有邪惡的殺傷力。

該文還指出,19世紀末期的物價下跌是肇因於科技的進步與生產力的提升,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但今日的物價下跌則與是需求的疲弱與廠商的負債累累,與1930年代蕭條的環境類似。

經濟衰退下,物價越來越便宜,實質工資(real wage)相對提高,民眾購買力似乎增加。但物價若持續下跌並形成通縮,實質利率(real interest rate)升高下,債務人只得減少開支、降低消費因應,企業也會因為利潤下滑而對員工裁員或減薪,造成員工的消費能力大打折扣,央行則因無法降低利率至負值,貨幣政策失靈,如此將形成需求續降、物價續跌的通縮惡性循環。

據調查,1/3的美國民眾表示自己或家人已被減薪或縮短工時。而第一季雇用成本指數年增率僅2.1%,也是1982年以來最差的情況。

據微軟國家廣播網站5月16日報導,一般民眾因擔心經濟衰退而延後假期旅遊,商務旅行也因企業預算縮減而急速降溫,航空公司為拉抬載客率,已連續8個月下調航空票價,4月份再降價1.5%。航空公司如此殺價競爭,獲利肯定不佳,員工的福利待遇也將每況愈下。

此外據估計,美國第一季房價較一年前下跌14~18%。但在勞工部計算消費者物價的公式中,卻認為佔該指數權重1/3的住宅成本增長1.5%,通縮遭低估,物價指數有失真的現象。

據紐約時報報導,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曼警告,持續飆高的失業率與持續下跌的房價,將使民眾持續緊縮消費,美國恐將步入日本通縮的後塵。但聯準會經濟史學家梅爾特(Allan Meltzer)則認為,零利率與史上最大赤字的財政擴張,將促使美國重蹈1970年代的通膨夢魘。

1929年至1933年大蕭條期間,物價累計下跌27%,當時美國、英國、日本與瑞士等國也都採取類似目前的救市作為。但對央行來說,通膨比較好對付,升息便可解決。至於通縮,零利率已是央行的最大極限,再也無法降至負利率,只能靜待需求緩慢的觸底爬升。

Posted from 大紀元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