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2008: 勝選建國,還是敗選亡國?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德川三河魂   
2007-05-05
最近民進黨總統初選如火如荼,四大天王個個擁兵自重,殺紅了眼。各路人馬,從地方諸侯到名嘴學者,大家亦紛紛選邊,擇主而事。至於一般泛綠民眾抉擇取舍的標準,不外乎就幾個重要的議題對四大天王進行檢驗,如“國家定位”、“歷史共業”、“憲法一中”、“有誰逼宮”、“和解共生”等等....不一而足。但我認為,對於決戰2008,對於決定未來台灣生死存亡最重要的關鍵,不是以上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當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到目前為止,不少綠營政論家和支持者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把民進黨的總統初選,當成了總統大選。由於選戰激烈,讓大家陷入一種幻覺,以為初選誰獲勝,誰就是2008的總統,就可以直接領導台灣獨立了?許多人似乎忘了,初選的勝利者,不僅得面臨馬英九的強力挑戰,更要對付在他背後虎視眈眈、陰狠毒辣、無所不用其極的中國主子。所以,真正性命攸關的問題,也是每一個台灣子民首先要仔細思量的,不是那些媒體整天炒來炒去的老掉牙問題,而是:馬英九和中共,到底最怕誰?最恨誰?誰代表民進黨出征2008,最令台海兩岸的泛紅軍懼恨?換句話說,誰對泛紅勢力的威脅最大,誰就最能嚇阻中國的攻勢,最能捍衛台灣的主權!



紅色中國 怕誰恨誰


我認為,馬英九和中共相當厭惡游錫堃,但從不懼怕游錫堃。游的急獨路線和紅衫軍亂台時期對本土政權的忠貞不二,毋庸置疑。只可惜游並非馬的對手。台灣選戰史上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從來沒有實幹型或耕牛型的政治人物,打敗過魅力型的對手—無論後者有多昏庸腐敗。幾年前我們都曾幻想過,那麼賣力苦幹,那麼打動人心的李應元,或許可以和虛華膚淺的馬英九一決雌雄,即便考慮到台北市的特殊選民結構,至少拼個你來我往,挫挫馬的銳氣也算完成任務。但結果呢?只能說“雙方戰不三合,被一刀斬於馬下” ,全軍覆沒。


基於相同的理由,呂秀蓮也決非天命所託之人,甚至可以看作是“弱化版”的游錫堃:論“忠”,忠不過游;論“勇”,也勇不過游。那麼,就只剩蘇貞昌和謝長廷了。


我認為,馬英九和中共有些怕蘇貞昌。為什麼說“有些怕”,而不是真的怕呢?難道蘇不是綠營天王中唯一曾在屏東縣、台北縣勝選過,號稱“從台灣尾衝到台灣頭”嗎?是沒錯,只可惜這些恐怕都已成過去式。原因在於蘇與新潮流結盟後,衝衝衝的威力似乎大大減弱了。大家應該還記得,蘇貞昌聲淚俱下傾盡全力支持的羅文嘉,慘敗在棄宋投馬的周錫瑋手下。台北縣現在還是蘇的囊中物嗎?不禁令人懷疑。另一方面,馬英九和泛紅勢力也不大可能仇視蘇貞昌,甚至可以說還欠蘇一個人情。我相信蘇的正直人格,相信他並未向陳總統逼宮,甚至願意相信他的“歷史共業”一說是想替國務機要費解套,但我卻無法信任蘇在關鍵時刻的政治判斷力。扁嫂能否全身而退目前尚不明朗,不過讓馬英九得以苟延殘喘的“實質補貼”說、“入帳變私款”說、到最新版本的“政治迫害”說,很大程度上的確是利用了蘇在去年北高選舉前的“出槌”。


馬英九和中國勢力最懼怕也最痛恨的,應該是謝長廷。謝本人足智多謀堅毅強韌,屢屢臨危受命又出奇制勝,眾人皆知就不多說。我認為對泛綠陣營而言尤其珍貴,也尤其令泛紅勢力畏懼膽寒的,是謝長廷多年來苦心栽培的謝系子弟兵。徐國勇、王世堅、管碧玲、謝欣霓、林國慶、李俊毅、高建智、莊瑞雄等諸多謝系立委和議員,個個勇冠三軍,銳不可當。特別近日最令人感佩的,是那位曾經單挑中資統媒,如今效法老闆臨危受命,毅然前往高市左楠區當砲灰的姚文智(好聽一點當“刺客”)。毫不過分地說,去年北高一役沒有“謝家軍”強大的作戰能力在風雨飄搖中力挽狂瀾,迎頭痛擊馬英九和泛紅軍,現在馬可以躺著選總統,明年中共差不多可以準備接收台灣。是謝家軍把馬英九拉下神壇,硬生生戳破馬幾乎堅不可摧的清廉神話,重挫中共多年來一直哮想的“護馬屠城”陰謀。所以說,中國和謝之間有不共戴天之仇。託謝家軍的福,綠營2008贏了一半,現在可以興高采烈地舉辦初選,可以互相批鬥質疑,可以殺得“流血流滴”….


因此,泛紅勢力內心最痛恨、最想拔除的眼中釘,不是游呂蘇,而是謝。四大天王中論政治魅力和實力,蘇和謝旗鼓相當,但蘇的最大弱點是麾下缺乏一支對本土絕對忠貞、對敵人毫不手軟的“蘇家軍”。換句話說,未來的四到八年,你能想像蘇貞昌率領一群新潮流去跟泛紅軍打仗廝殺嗎?恐怕連槍口對哪兒都沒把握。蘇有致命傷,謝有沒有要害?也有。“和解共生”、“憲法一中”等等都是謝的罩門,令不少泛綠選民感到疑惑。那麼,何以解惑?何以解憂?


這裡必須帶大家回顧兩段重要的歷史。邱吉爾和拿破崙都說過,治國的關鍵,在於熟知歷史。原因是歷史輪迴中總有太多的相似雷同之處:汲取前人的智慧,可以興邦建國;輕忽歷史的教訓,離滅頂亡國就不遠了。



中國明清對峙


首先要請大家留意觀察中國的明亡清興史。話說公元十七世紀左右,滿清勢力崛起於中國東北,對明朝節節進逼。1619年的明清萨尔浒會战,八旗首領努爾哈赤大獲全勝,徹底殲滅東北明軍,明王朝短短一年間失去東北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殘兵敗將狼狽不堪退到山海關內,整個朝廷搖搖欲墜,眼看不行了。在這危急關頭,明廷文臣武將無一人敢出關抵抗清軍,個個都懼怕努爾哈赤實力超強,天下無敵。幸虧後來出現一位不世出的軍事奇才袁崇煥,一介書生請纓前往山海關以北兩百餘里的寧遠、錦州一帶修築堡壘,抵禦清兵威猛凌厲的攻勢。1626年,努爾哈赤親率八旗雄師圍剿寧遠孤城,袁崇煥所部僅一萬人馬以一當十,浴血抗擊排山倒海而來的十五萬滿清大軍。鏖戰數日,清兵死傷慘重,努爾哈赤本人被火砲擊傷,數月後不治身亡。翌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捲土重來,再次猛攻寧遠、錦州諸城,結果又被袁崇煥狠狠擊敗,至此八旗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正式宣告破滅。由於袁崇煥刻意栽培後進,他的麾下湧現一批讓滿清膽寒畏懼的優秀將領:祖大壽、滿桂、趙率教、何可綱、左輔、朱梅、孫祖壽等,個個勇冠三軍,銳不可當。明朝幾次重創清軍,靠的就是這批袁系將領。1629年,皇太極知道正面交鋒打不過袁家軍,便繞道西北蒙古再迂迴南下偷襲北京。袁崇煥得知首都危急,立即親率九千關寧鐵騎日夜不停奔馳三百餘里,趕到北京廣渠門外與皇太極的十萬八旗精銳展開對決。雙方血戰數十回合,最後袁家軍又一次以少勝多,奮力擊退皇太極。可悲、可嘆、可笑的是,清兵撤退後,明朝崇禎皇帝和大臣們竟誤信皇太極的反間計,僅憑兩名東廠太監的一面之詞便把袁崇煥逮捕下獄,翌年更以“擅主和議”、“背主通敵”等罪名,將袁凌遲處死。難道他們忘了袁崇煥曾擊斃酋首努爾哈赤,和滿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嗎?更加令人震驚的是行刑當天,許多北京百姓居然也認為袁崇煥“擅主和議”“背主通敵”,的確罪該萬死,大家蜂擁而上,生啃活吞袁的肌肉臟腑。這就是百姓們怎樣報答不久前才浴血奮戰捍衛他們家園的袁崇煥!袁被冤殺後,明王朝迅速衰敗,軍隊士氣渙散,邊防將領或戰死或投降,未幾全線崩潰,內外交迫而亡。


平心而論,明朝的君臣百姓並不完全“冤枉”了袁崇煥。根據史書記載,袁的確有個習慣,他每次打敗清軍後,便馬上修書遣使與清廷議和,力主“和解共生”。奇怪,戰場上比誰都英勇的袁崇煥,為什麼似乎比誰都懦弱,比誰都想喬什麼“和解共生”呢?其實我認為,和談未必是懦弱的表現;相反地,和談經常比戰鬥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智慧。上戰場,你只須應付敵人正面的攻擊。上和談桌,你不但得面對敵人的挑戰,還得承受後方自己人的誤解、詆譭、誣陷、好比萬箭穿心,殺機四伏。既然如此危險,袁崇煥幹嘛還要喬什麼“和解共生”?原因是,袁非常清楚,儘管袁家軍驍勇善戰,但論整體國力明朝相對孱弱而清廷相對強大,一時之間誰當抗清主帥都不可能徹底消滅八旗軍。國家需要一段平和的時期休養生息,招兵買馬,然後在山海關、寧遠、錦州以外構築更多的堡壘戰壕,一步一步地蠶食滿人的地盤,爭取把明朝在關外的勢力“喬過半”,這樣未來才有足夠的資本去發動大規模的殲滅戰,給八旗軍致命性的打擊。袁崇煥的戰略眼光極其深遠,遺憾的是全國上下都無法了解袁的良苦用心,自始至終只不斷地催促他決戰!決戰!決戰!可憐明王朝積弱已久,各樣條件都不如人家,不先招兵買馬,深溝高壘,努力把地盤“喬過半”,靠什麼決戰呢?靠一張嘴嗎?


順便附帶一提,崇禎皇帝後來任命另一位軍事幹才洪承疇去對抗滿清。洪承疇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曾多次南征北討,立下赫赫戰功。不過洪有個致命弱點,就是自己缺乏一支忠義勇猛的“洪家軍”。結果他在松錦會戰中被手下將領出賣,裏應外合放清兵進城,戰敗被俘,投降滿清。



美國南北對決


另一段對台灣政治現狀深具啟發意義的是美國黑奴解放史。大家都曉得解放黑奴居功厥偉的是林肯總統;但少有人知道,在當時美國人民看來最不甘願解放黑奴的也是林肯總統。大家都曉得林肯從小就非常同情黑奴的遭遇,立志將來必要設法消滅這個不公不義的制度;但少有人知道,長大後踏入政壇的林肯,幾乎從不直接鼓吹廢除奴隸制度。大家如果檢閱林肯在就任總統之前二十年期間(1840~1860)所有關於黑奴制度的論述,包括公開文章及私人信件,就會赫然發現一位與現在大家心目中大不相同的林肯,一個看似“懦弱”、“奸巧”的林肯。雖然林肯一向對蓄奴行為冷嘲熱諷多所責難,不過他也遲遲不願公開呼籲解放黑奴,讓無數廢奴人士對他既愛又恨。“我不贊成立刻廢除奴隸制度”,“我們必須耐心等待時機成熟”,“我對激進的廢奴運動持保留態度”,“我們應當尊重憲法,尋求在憲政體制內進行改革”….等等都是林肯一貫的政治主張,也因此他在廢奴運動中所受到的質疑攻訐,不比來自蓄奴陣營的少。北方有許多人辱罵林肯是“懦夫”,而南方則痛批他是“屠夫”,可謂萬箭穿心,多方圍剿。即便南北戰爭於1861年4月開打之後,林肯依然對解放黑奴躊躇不前,一直要等到一年半後的1862年9月他才終於發表了名傳後世“解放黑奴宣言”,首次闡明剷除奴隸制度的決心。林肯是懦夫嗎?奸巧嗎?對於解放黑奴三心二意、說得不清不楚嗎?在當時,許多美國人的確是這麼認為的。


然而,在一百五十年後的今天,不但大多數人推崇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總統,政治學者們也逐漸明瞭林肯的良苦用心、高瞻遠矚。當時任何一個廢奴運動的積極份子可以隨時大聲疾呼:“解放黑奴!自由萬歲!”但是林肯不可以。他必須等待,必須忍耐。身為一個政治家,身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不是“喊爽”就辦得成事的。1860年林肯就任總統時,北方各州多已禁絕販賣黑奴,中部地區對蓄奴制度仍然模稜兩可(部份人士是蓄奴主),南方則完全被既得利益集團的權貴們掌控。林肯在等的、在做的、在推動的、就是爭取中部各州的輿論支持。他深知戰爭開打後,只要中部各州倒向南方或北方,那一方就立於不敗之地。歸根究底,還是一個勢力地盤能否“喬過半”的問題。不能“過半”,再遠大的理想也無法付諸實現。倘若他在輿論尚未成熟、全國廢奴共識未達百分之七、八十便貿貿然登高一呼,“喊爽就好”,那麼結果只能是中部勢力永遠倒向敵人的懷抱,國家離廢奴的悲願愈來愈遠。林肯深思熟慮的“過半”戰略最終證明是正確的,中部各州後來絕大多數站在北方這邊,從而為北軍打垮南軍,以及黑奴解放運動的光榮勝利,奠定堅實穩固的基礎。



勝選建國,還是敗選亡國?


2008年台灣即將面臨不亞於近代明清對峙、美國南北對決的巨大挑戰。此次總統大選兵凶戰危,紅色中國必將傾盡全力並輔以各種陰謀詭計,緊密配合他們多年來辛苦扶植的獨一無二超人氣“馬神”,進行最後一次瘋狂的賭注。台灣勝,則馬英九政治生命告終,胡錦濤嚴重受創,中國勢力一蹶不振。中國勝,則陳水扁二次鋃鐺入獄,民進黨大難臨頭,台灣民主灰飛煙滅。2008關乎到2300萬人民的終極歸宿,勝敗之間已經遠不只是“向上提昇,還是向下沉淪”的方向問題,而是“勝選建國,還是敗選亡國”的生死抉擇。所以,每一個台灣子民都必須為自己的命運負責,都必須再三想一想,誰替民主台灣出征,最令泛紅勢力驚恐懼怕,最讓“馬神”、“胡總”寢食難安,最富智慧瓦解中國的凌厲攻勢,也因此最能捍衛台灣的國家主權。


我認為,除非天王之中有誰願意承諾上台後宣佈戒嚴,逮捕收押聯共亂台的國親主席及立委,否則“國安聯盟”、“和解共生”、“國會過半”將是台灣民主的唯一出路,也是政治惡鬥的解藥良方。扁做不到,並不表示謝也做不到。扁的最大弱點就是沉不住氣,多謀寡斷,說太多做太少。而謝的優勢,在於他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制敵機先,言出必行。


不管是忍辱負重的權宜之計也好,高瞻遠矚也罷,林肯曾經發表過無數對黑奴解放議題不清不楚、甚至大逆不道的談話(絕對比什麼“修憲拿掉憲法一中”嚴重得多),然而睿智的美國人民在不爽之餘還是選擇給他一個機會,耐心地讓他去把地盤“喬過半”,最後終於贏得寶貴的勝利。對比之下,明朝的君臣百姓貪圖口舌之快,管他三七二十一“喊爽就好”,打死不肯讓袁崇煥喬“和解共生”、“地盤過半”,結果落得山河破碎,亡國為奴。


走筆至此,適逢初選前夕某週刊不當取得檢調外洩公文,爆料指控謝長廷“涉嫌圖利犯行明確”,我心中小喜之外更存大憂。喜的是自己判斷無誤,歷史輪迴雷同如斯,敵人奸計已然出手;台灣檢調不輸東廠太監,針對目標狠準明確。憂的是不知道台灣民眾會不會重蹈覆轍,錯殺忠良....特別是不久前才為他們浴血奮戰南北雙城、成功保衛本土政權的長勝軍主帥!人民的智慧,正受到嚴酷無情的考驗。


台灣人民將何去何從?


是勝選建國,還是敗選亡國?


懇切祈求天佑台灣。


May God bless Taiwan!



2007年5月4日 媒抗首發



轉貼自媒抗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