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李遠哲前院長-氣候風險、科學與政治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陳治維、許力允   
2022-10-15

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了對氣候風險的擔憂,也提出總統不聽取他對能源轉型的建議,二○五○淨零轉型是在畫大餅這樣的指控。儘管李前院長對於人類文明存續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但這樣的指控其實是小覷了科學破壞式創新的能力,也忽視了國內現階段在淨零轉型上的努力。

李前院長認為,如果台灣要二○五○淨零碳排,民眾現在就要開始減少消費,放棄追求經濟成長。這樣的觀念並不新,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傑森·希克爾便在他的著作《少即是多:棄成長如何拯救世界》中提出類似的看法,然而他也強調,棄成長並不是單純縮小GDP,而是減緩非必要的開採和生產,改變過去無節制的消費模式,找尋在不超出地球資源負荷並不剝削開發中國家的成長模式。

事實上,為了文明的永續發展,聯合國也提出了十七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就包含了這樣的概念。這目標下有一個子目標:二○三○年前,逐步改善全球的資源使用與生產效率,依據「永續消費和生產的十年計畫」,努力使經濟增長與環境退化脫鉤,且已開發國家應成為表率。這其實正是我國政府在淨零轉型上的努力方向之一。

儘管近年在台商回台投資的帶動下,國內能源消耗的確是不減反升,但據經濟部統計,能源密集度正在逐年降低,自二○一三年的五·二三(公升油當量/每千元)已下降至去年的四·二三,代表著我國的經濟成長正在與能源消耗逐漸脫鉤,若能持續加速潔淨能源的開發,那下降的幅度將會更快。

不可否認,政府在潔淨能源的投資,應該要再加大且加速,根據牛津經濟論壇的報告顯示,若想要達成二○五○淨零碳排,已開發國家應該每年投入三·五%的國民生產毛額在淨零轉型上,這是執政者不容迴避的課題。但一個有為的政府,在能源政策佈局上,除了考量環境的議題外,也要將經濟發展、國家安全等因素全面納入考量,而不是將所有的資源都押注在一個項目上去發展。

淨零轉型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它是本世紀人類必然也必須面對的社會改造工程,也正因為它的緊急性與迫切性實在太高,所以有為人士的求好心切可以理解,但政府施政仍要回歸實然面,在加速轉型以及社會影響中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才有可能讓國家穩健發展。

(作者分別為台灣零碳協會理事長、理事)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