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該來台南聽聽戰機的聲音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薛志浩   
2023-04-20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在《紐約時報》投書表示「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作為書寫49族群歷史記憶聞名的龍應台,對於時事的觀察卻如此缺乏歷史縱深,淪為中國大外宣的協力者,令人無比遺憾。

北京真的未開一槍嗎?龍應台是不是忘了,1996年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時,中國發動的軍事演習,比子彈還大顆的飛彈落入基隆與高雄外海,美國獨立號與尼米茲號等航母艦隊則於台灣海峽佈陣。龍應台當然沒有忘記,她自己在文中都說小時候經歷過「臉塗迷彩、口中銜刀的中共蛙人可能會游上岸來」的年代。


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在《紐約時報》投書表示「北京未開一槍,已給台灣社會帶來裂痕」。(本報資料照)

龍應台忘記,或是刻意不去深究的地方是,當台灣面對中國威嚇是長期無法改變的客觀現實時,為什麼還要執意定位成是「對抗中國還是尋求和解的問題」,並且幻想「如果國民黨獲勝,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可能會緩和」?

書寫歷史記憶的作家龍應台,難道沒有意識到,國民黨從首次政黨輪替後,與中國共產黨的「和解作為」,目的是要將中共拉攏為政治盟友,與逐漸獲得美國支持的民進黨進行抗衡?國民黨將政黨利益置於中華民國國家利益之上的轉向,導致了ECFA出現各種買辦、形象宣傳,台灣產業反而受到更多非市場性的波動,損害農漁民生計。台南的虱目魚與芒果,屏東的鳳梨和蓮霧,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龍應台在文中還提到,當戰機飛過頭頂時,農民會繼續彎腰耕作。龍應台想暗示台灣民眾對緊張局勢莫可奈何或漠不關心,但這與普遍事實截然相反,台南市民、北高雄岡山一帶市民,每天都與戰機起降聲為伍,他們不是莫可奈何或漠不關心,而是將「戰爭準備」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這些戰機起降的聲音,是此刻自由的生活方式得以維持的第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則是要對抗龍應台這種表面上溫情書寫族群記憶,實際上是為大中國民族主義宣傳的心理防線。就像已故作家李敖一針見血的指出「大江大海騙了你」,只要越多人看穿這種無視中共對新疆、香港、西藏所作所為,只會鼓吹台灣民主或血濃於水可以讓中國善待台灣的矯情論述,那麼配合中國大外宣的龍應台們,便再也難以騙人了。

(歷史系研究生)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開講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