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路名「蹭」麟洋 彰顯蔣家DNA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茗言   
2024-08-18

因奧運羽球男雙金牌得主王齊麟、李洋都來自北市中山國中,台北市長蔣萬安宣布要將中山國中所在的復興北路三六一巷,增設別名「麟洋路」,宣稱可「彰顯台灣精神、成為台北市DNA」,實則反映蔣萬安彰顯自身蔣家行事作風的DNA。

蔣萬安受訪時回應「過去有很多這樣的慣例」。而「冠以人名的道路 」即屬兩蔣時代為最,「中山路」、「中正路」是典型法西斯領袖崇拜,提醒人民國家無時無刻的監視,全台多達數百條,迄今已成「剪不斷、理還亂」的威權象徵;桃園及新竹市區主要幹道亦以「經國路」命名。

惟威權時代以人名為路名屬領袖特權,文武百官不敢僭越,只有功在黨國而「身故者」能獲得此榮典。例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是台灣各縣市常見的路名;紀念一江山戰役陣亡將領之王生明路,原路長四公里,因住戶更名意願強烈,大部分路段併入新命名的鳳頂路,現長度已銳減至七百公尺。

而淡水通往三芝的「登輝大道」僅為當地人俗稱,故此舉自台灣進入民主化階段後已成絕響,復經蔣萬安「蹭」麟洋而重現,倘未先詢問當事人意願即發布,恐令王齊麟、李洋尷尬無比,亦讓社會貽笑大方。

(作者為台北市民,法學碩士)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