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中國市場 不需在當地生產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自由時報   
2009-11-16

〔記者范家瑜/台北報導〕前HSBC證券總經理簡耀堂表示,從中芯國際至今運作一敗塗地來看,「搶中國市場先機,所以要開放十二吋晶圓和面板到中國設廠」的論述,只是馬政府為其開放政策辯解的一貫說詞,搶中國市場其實不需在當地生產。

馬政府說詞 太過一廂情願

中國政府多年來積極培植中芯國際的發展,簡耀堂指出,二○○○年中芯剛成立時,台灣幾乎所有晶圓代工業與媒體都一致大力批評政府,若不開放晶圓廠至中國設廠就是鎖國,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將是一大衝擊。十年過去了,現中芯產能和台積電相當,績效卻差一大截,簡耀堂表示,中芯營收只有台積電九分之一,月營收為新台幣三十億元,晶圓產出量也只有台積電的六分之一,可見得半導體生產是否一定要靠近終端消費市場,並非營運成功與否的要素。

馬政府卻不斷舊調重彈,強調要加速西進才能吃到中國市場,簡耀堂強調,雖然中國終端消費市場逐漸壯大,但晶片設計大都掌握在美國公司手中,且IC晶片體積小,航空運輸成本較低又沒關稅,在台灣生產空運至中國電子下游業組裝,和在中國生產相比其實落差並不大,因此不要被馬政府一廂情願的說詞所迷惑。

如果現階段開放十二吋廠登陸,無異是幫助中國取得技術並加速聚落形成、幫助中國訓練人才,也縮短兩岸現存的技術差距,將對台灣形成極為不利的競爭局面。

Source: 自由時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