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血噴人的國民黨化妝師╱打開馬英九的包裝紙(之三)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李筱峰   
2007-07-10

話說公元二一○○年台灣某大學歷史系的「本國史」(當然是台灣史)課堂上,師生正在進行「國民黨與民進黨之比較」的討論。話題涉及何者較有族群平等觀?何者較具本土性質?

學生甲報告:「根據二○○七年出版的《原鄉精神》一書指出,民進黨專會挑動族群矛盾、製造省籍衝突。」

教授問:「此書作者何許人?」

學生甲:「是曾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

教授:「使用這種資料要小心,國民黨人當然會說政敵的不是。」

學生甲補充:「為該書寫序的該黨文傳會主任楊渡也說:『台灣要讓本土茁壯,就要加大本土的包容力。讓它具有更大的胸襟,讓更多元素進來,本土的生命力會因此更豐富。它和民進黨那種過去的、褊狹的、福佬沙文主義的、仇恨的本土是不同的』。」

教授:「嗯,這位楊渡對本土的解釋不錯,不過他說民進黨褊狹、仇恨,可有具體事證?」

學生甲:「具體事證在全書中倒是沒有看到。」

學生乙:「我查證結果,國民黨主政時代,完全不像楊渡所說的有什麼包容力或更大胸襟。」

教授:「你可有具體證據?」

學生乙:「當然有,例如,在國民黨兩蔣時代,對台灣本地各族群母語採壓制與歧視政策,禁止學生在校講台灣本地母語;規定電視台播放台語歌曲一天不能超過兩首;直到一九七五年,泰雅語聖經、福佬語聖經仍遭沒收;台灣子弟無法讀台灣史;連高普考也分省籍錄取,因此本省人與外省人的錄取比例曾出現一八六:一的強烈對比;直到七○年代中期,台北市六十四個警察派出所,只有三名台籍主管;至於中央政府幾乎為外省人壟斷。這些,何來族群平等?」

學生丙:「我補充一個資料,一九四五到一九六七年台中二中的七任校長無一台籍人士。根據該校一九六七年的同學錄,該校廿八名高級教職員,也無一人是台籍。」

學生甲:「國民黨既然如此,可是楊渡明明罵民進黨和台獨說:『試圖把「台灣本土」定義在某一個移民群體的形式、固定的符號,或者認同問題上,卻注定要失敗。』」

學生乙:「這話用來形容國民黨比較吻合。」

學生甲:「可是楊渡批評民進黨說:『現在民進黨所談的「本土化」只是「福佬沙文主義」,它還未擺脫對客家文化的漠視與歧視,更不必說對其他文化的尊重與平等對待。』」

學生丙反問:「請問,民進黨主政時成立客家委員會、設立客家電視台,是因為福佬沙文主義、對客家文化的漠視與歧視嗎?民進黨主政時成立原住民族委員會、設立原住民電視台,還將獨裁者的路名『介壽路』改為紀念原住民的凱達格蘭大道,也是因為對原住民文化不尊重、對原住民不能平等對待的結果嗎?」

學生甲:「民進黨罵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但是對於同樣是外來政權的日本,楊渡就質問:『為什麼民進黨與台獨不批判日本呢?難道他們不知道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人民的殺戮更嚴重嗎?』」

學生丙:「誰說民進黨和台獨人士不批判日本?一九七五年黃信介、康寧祥、張俊宏、姚嘉文等人創辦的《台灣政論》,早已開始介紹台灣抗日運動的歷史人物了;一九七五年康寧祥立委向蔣經國質詢,就建議應該將台灣先賢的抗日歷史編入教科書;台獨學者李筱峰進入台灣史領域,也是從出版抗日人物傳《台灣革命僧林秋梧》開始的。」

討論至此,下課鈴響。教授宣布下課,下週繼續討論。

以上學生所言部分,皆有所據。至於上課情節,與楊渡血口噴人的話一樣,純屬虛構。

本文刊載: 自由時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