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媒體才叫做第四權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Tottoro   
2009-11-23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週四(11月19日)結束了為期八天的亞洲之旅,這是他今年一月就任以來首度拜訪一些亞洲國家的領袖。此行他去了日本、新加坡(APEC的會議)、中國,而南韓則是他最後的一站。歐巴馬這次的外交之旅到底是成功、馬馬虎虎、還是不及格?如果要立刻下斷言好像也有點為時過早,就如同歐巴馬的國策顧問David Axelrod所說的,「我們是在建立為了將來的發展之基礎。」然而,美國的還有一些其他西方媒體對這樣的解釋似乎是不以為然。在過去這一週內,對歐巴馬此行的大多數報導最好的形容可能是:歐巴馬政府的蜜月期已經結束了。

僅僅過去的兩天內,我所看到有關歐巴馬總統亞洲之旅的外電媒體報導大概有近二十篇左右。其中涵蓋最多的、被批評得最嚴厲的,還是歐巴馬在中國的表現。

旅程的一開始,當歐巴馬對日本天皇鞠了一個深及腰部的躬時,美國的保守派媒體就很開心的抓住這個機會批評他不像是民主國家出身的領袖。然後,他又跟緬甸的總理一個軍事獨裁者握了手,這更是讓反對勢力逮到良機群起痛批。然而,真正的問題是當歐巴馬離開中國的時候,甚至連傾向自由派的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對歐巴馬的表現或成就也都沒什麼好話要說了。

這麼多篇幅要逐一翻譯真的有困難,所以只好偷懶一下用節錄的方式來總結歐巴馬在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所有被引用的外電資料都附在文章的最後,熟悉英文的朋友請自行閱覽;很多原文真的是滿諷刺的,讀來甚至會令人發笑。而且老實說,看到紐約時報這個在美國大選期間對歐巴馬全力支持的報紙,也對總統先生如此的不假顏色,你不得不同意所謂民意如流水的這句話。

誰才是胡錦濤?

華盛頓郵報在19日的報導是這樣起頭的:「聆聽歐巴馬總統和他的中國對手在本週的談話,真的很難分辨出誰才是胡錦濤(Who was Hu?)。 一位是偉大的民主制度的領袖,另一位則是專制政權的領導。但是,當兩個人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面對記者的時候,歐巴馬順從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意願:他們不接受記者的提問。在這個通常是自由的場合上,兩國的領導人交換了一些陳腔濫調。」

關於歐巴馬的「入境隨俗」在中國沒有接受任何公開的中外媒體的發問,幾乎所有的西方媒體都是深表遺憾。對他們而言,沒有Q&A(問題和回答)的部份根本就不配算是記者會。同一篇的華郵報導說,歐巴馬不願公開受到挑戰才是問題的核心。因為它對全世界所發出的訊息是,他的行為違背歐巴馬對中國學生所說的,他可以成為更好的領袖是因為他被迫「聽取他不想聽的意見」。

華盛頓郵報甚至還拿歐巴馬去跟前任總統小布希作比較:歐巴馬在就任以後前六個月內舉辦了五次公開記者會,但七月以後就完全不做了。這個記錄拿來跟小布希比是不相上下;在相同的時間內小布希有四次的記者招待會。歐巴馬曾經保證他的政權會有高度的透明度,但目前為止他的記錄不是特別光彩。

歐巴馬與前任美國總統的比較

說得客氣一點,歐巴馬可能是想以低調的方式來傳播美國的價值觀。不過,還是有不少份報導都拿歐巴馬的表現直接跟他的前任總統們作對照。

十年前,在同樣的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大廳中,克林頓總統與當時國家主席江澤民共同召開新聞發表會,結果克林頓公開批評中國對天安門事件的鎮壓。

連小布希總統在三年前,在白宮也堅持他跟胡錦濤一起接受美國和中國記者的質詢。西方媒體對剛下臺的小布希多半沒什麼好的評語,所以當他們把歐巴馬拿來跟他比較,而且是用「連」這個字眼,你大概就可以了解事態的嚴重性。

然而,這樣的比較究竟是不是完全公平確實也有值得質疑的地方。正如加拿大的太陽報所說的,美國人把錢花光了又跟中國借了上兆的金額,比起以前的美國領袖歐巴馬總統首次訪問中國當然會比較辛苦。「畢竟,對你的銀行經理說教並批評他如何經營業務通常不是一個好主意,尤其是當你已經把你的信用卡額度給刷爆了。」

美國學界和新聞媒體的反應

位於華盛頓的布魯金斯(Brookings)研究所的一名資深研究員William Galston說,他會把美國有關歐巴馬此行的新聞報導歸類為介於持懷疑的態度以及負面的想法之間。佛羅里達州的羅林大學(Rollins College)的中國研究中心署長Ilan Alon也說,「歐巴馬並沒有提出足夠的壓力要求中國對美國的產品開放其市場,對知識財產權的侵佔嚴厲打擊,並為地方性的保護主義作出捍衛。」不過,他也表示歐巴馬表現他對中華文化的尊重是正確的。他說,「關係」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建立的,只能隨著時間以及信任與建立才能達到。

之所以西方媒體如此不滿,最主要就是中共當局完全監督並掌控了歐巴馬在中國的「發言權」。歐巴馬在上海跟學生的對話比較像是排演過的電視劇;中共不僅拒絕白宮的要求要做全國性的廣播,也精心篩選和訓練這些學生的發問。事實上這些學生大多數已經是中國共產黨共青團的成員。有一位學生對紐約時報說,她和其他與會者事先接受了四天的「培訓」,而且他們被命令不可以詢問有關圖博的問題。

而另一個確實有被全中國媒體播出的新聞發表會上,歐巴馬與國家主席胡錦濤只是互相讚許對方,並發表了華盛頓郵報稱之為「陳腔濫調」或是溫哥華太陽報說成是「枯燥乏味」的公開聲明。而且,最嚴重的致命傷是歐巴馬先生同意在所謂的記者招待會上不讓記者發問。

紐約時報在21日的社論中說:「很明顯的,胡錦濤先生不希望有記者對他發問任何有關中國殘酷鎮壓圖博和新疆的問題。然而,這並無法解釋歐巴馬為何默許這樣的限制。」

其他的質疑還包括了歐巴馬也未與任何中國的自由主義人士會面。雖然他在上海有談到一個未經審查的網絡之重要,以及包括中國人也應該享有的權利,他在記者招待會上也呼籲北京應當儘快恢復和達賴喇嘛之間的對話。然而,歐巴馬自己卻也延後了他與達賴喇嘛的見面,雖然說他已經表示在中國之行後會很快安排他們的會面。

白宮的回應

隨著歐巴馬旅行的白宮記者團也對總統的態度困惑不解。經過記者抱怨「缺乏溝通」的問題以後,白宮的新聞秘書Robert Gibbs發表了61個字的書面聲明。這一份被華郵取笑為「共產黨政治局常委會的說明」的開端如下:「歐巴馬總統在中國的訪問表現出全球性的和其他的挑戰的深度和廣度,證明美中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歐巴馬的資深顧問David Axelrod說,「我們是來這裡奠定未來進展的基礎。無論是全球氣候變化,一些安全防禦問題,還有經濟的問題,而我們確實已經做到了。」

新聞秘書Robert Gibbs又說,歐巴馬本來就沒有打算在訪問中國的兩個半天的時間內 「讓紅海打開,並使一切都能馬上改變」。不過,看來白宮記者團對此的反應還是相當的冷淡。

美國駐中國大使的說法

除了白宮以外,替歐巴馬打抱不平的還有美國駐中國的大使Jon Huntsman,他是前猶他州的州長也是共和黨員。

Huntsman大使說,媒體都忽略了這次的訪問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例如在再生能源,軍事的交流,和阻止核武器擴張方面的合作領域。他說:「我出席了所有歐巴馬總統和胡錦濤以及溫家寶之間的會議。許多的議題在這些會面中有很詳細的討論。」他並說,「有些人批評歐巴馬在上海與學生對話的影響範圍有限,但這些人沒有考慮到網絡和部落客在中國的普及性,這裡有3.5億的人口在使用網絡。」當然,使用網絡的人數眾多並不一定保證資訊可以有完全自由的流通(這是我個人的評論)。

這位駐中的新大使也能講流利的中文,所以他週五在北京的發言也以中文在一個會議裡面聲稱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

不過,美國商業週刊似乎沒有被Huntsman大使說服,因為,緊接著Huntsman大使的發言,其11月20日的報導就提醒讀者說:在80年代,美國駐東京大使Mike Mansfield也很愛說「美日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此外,商業週刊的結語竟然是,Huntsman大使對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似乎有些「自鳴得意」。

胡錦濤作了什麼承諾?

雖然歐巴馬和胡錦濤都對此行有相當正面的評價,但是,一般西方媒體的結論是歐巴馬是空手回家的。原因如下︰

第一,胡錦濤仍然拒絕簽署美國和歐洲希望加強對伊朗的制裁,如果伊朗政府繼續阻撓國際對其核能計劃的規章。

第二,沒有真正的跡象表明北京願意迫使北韓放棄其核武器的計劃,雖然歐巴馬政府認為他們有獲得中國的首肯。

第三,胡錦濤說:妨礙中美貿易不是因為人民幣的匯率,而是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在作祟。

中美關係就好像兩個人一起跳舞,但是雙方用的背景音樂不同。中國對他們自己的策略有很清楚的方向。根據澳洲的媒體報導,歐巴馬的飛機降落在北京的同時,中國的公安部部長周永康也飛到蘇丹去跟老朋友會面。這個被指控在達爾富爾(Darfur)進行種族滅絕的蘇丹總統巴希爾(Bashir),就覺得周永康是一個令人愉快的舞伴。

所以當歐巴馬難以列出具體成果的時候,中國在上週開啟了蘇丹的喀土穆(Khartoum)至北京的直達航班,開設了孔子學院,簽署了一項農業協議,還同意要一起提高蘇丹的原油產量。看來舞伴不同的時候,中國的態度也有天壤之別。

神秘的「南方周末」的專訪

即使在他離開北京之後,歐巴馬總統還是無法逃離中國對新聞審查的威力。

歐巴馬拒絕中國政府的CCTV和新華社的訪問,而把獨家專訪的權利交給了南方周末(Southern Weekly),這是一個在廣州發行而且據說向來對政府的一些政策有直言無諱的名聲。但是如果白宮以為這個週報會發行強而有力的文章而展示美國對新聞自由的承諾,那麼他們是在做白日夢。在簡短的面談中,歐巴馬並沒有被問及任何有爭議的問題,他所回答的問題不外乎是乏味的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中美的貿易關係,還有…歐巴馬喜歡的籃球以及他欣賞的中國球員姚明。

但即使是如此安全的話題,結果該報在廣州上週四大多數的報攤竟然還是有上架的困難。

紐約時報說,南方周末採訪的部份沒有交付給在北京的西方新聞媒體。但是,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的「中國部門」有收到南方周末送到辦事處的版本。

洛杉磯時報指出,「網絡版的官方報紙並沒有報導這個訪問。」但是,如果你去兩個不同的網頁尋找電子版的報紙 ,有一個網址看得到但另一個就不行了。

一位曾經替紐約時報當過研究員的美國人在北京表示,白宮根本不應該對這個結果感到震驚的。他說:「也許歐巴馬不明白,中國所謂的自由媒體的所有高層還是由共產黨在任命的。」

華爾街日報倒是對這些複雜神秘的現象提供了一些線索,「一位在郵局分發報紙人說週四的南方周末在上午抵達時缺乏頭版,但後來又補上了。她說,這是很常見的問題,通常是在有重大新聞的日子會發生。」

一個負責受到影響的網站的職員聲稱,電子版的「那一頁」被移除是因為有關部門的「要求」,而這個「有關部門」通常就是政府的代號。

兩名直接參與文章的南方周末的記者拒絕對紐約時報的採訪發表評論。而該周刊的主編表示他十分的忙碌,所以沒有時間回答問題。然而,向熹主編被中國的第一财经採訪時表示,「歐巴馬並沒有政治家的姿態而且也沒有規避任何問題」,他還說,「當然,我們並沒有隱瞞什麼,我們問了所有應該問的問題。」

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對此事件的描述是很好結語:「整件事是很奇怪又自相矛盾的,而且也非常的中國。」

歐巴馬離開中國之後

華爾街日報在11月19日的報導中指出,也許歐巴馬總統在北京是想要以軟性的手法來推銷人權,希望說服中國能夠改善他們的行為。但是中國公安部門所作出的反應證明了:馬耳東風,一切運作如常。所以,當美國空軍一號才剛剛離開跑道的同時,北京的公安部人員就把人權律師江天勇帶走了。

路透社對此事件也作了詳細的報導。兩名尋求跟歐巴馬會見的中國人權異議人士被中國警方作短暫的拘留,這兩位是江天勇和範亞峰。許多人在星期三聚集在美國大使館附近希望能夠在歐巴馬前往南韓之前見他一面。而在大多數人離開以後,江天勇和範亞峰就被便衣公安帶去「聊天」一直到深夜。

範博士是法律學者並且在最近失去了他在中國國家社會科學院的工作,江曾經替其他的中國異議人士提供辯護,他也主動提供法律援助給2008年示威後被捕的圖博人。他的律師執業許可因此在2009年5月被中國政府吊銷了。

上週四,也就是歐巴馬離開一天以後,中國1989年民運學生領袖周勇軍在中國因詐欺的指控開始接收審判。周先生甚至有美國的永久居留權。

範博士對歐巴馬的此行相當的失望,他說:「這並不符合歐巴馬做為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地位。隨著美國面對金融危機,顯然這個超級大國已經失去了方向。」江天勇先生在今年的10月29日在美國國會人權委員會之前提供他的證詞,而當他從美國回到中國以後就被軟禁在家裡了,但他仍然試圖要在週三與其歐巴馬碰面。

對於此事件,美國大使館在北京的新聞辦公室表示,他們沒有聽說有任何的邀請是要讓江先生與歐巴馬總統會面的。

據華爾街的報導,江先生的情況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在過去的數月,中國政府對人權律師施壓不要接受敏感的案件,剝奪他們的執業許可,或甚至訴諸暴力。民主活動的人士和組織威也受到越來越嚴格的檢查。

歐巴馬政府也許儘量不要在公開的場合批評中國侵犯人權的問題,雖然說,對於這個議題歐巴馬據說私底下向中方的領導人有強烈的發言。但是,這實在是不足以安撫江先生以及那些贊成他的主張的幾百萬的中國人民。

路透社報導的結語是:歐巴馬的前任,美國的小布希總統曾在白宮會見中國的異議份子以及基督教的人士。你看吧,又拿小布希總統來跟歐巴馬總統直接作比較了。

總結

紐約時報在今天的社論中提到歐巴馬之所以會當選總統,部分是因為他承諾在世界事務上要加強合作和務實的領導。而該報是支持這樣的方向,也認為歐巴馬的做法是否會成功(或失敗),是很難立刻作評斷的。美國人民希望這個方式會結出果實來,但這篇社論也明白指出美國的總統必須始終願意面對北京的極權政府並能捍衛美國的利益和核心價值。

我想,紐約時報所提的這個核心價值應當就是民主、自由、以及人權吧。

當然,既然這裡收集的是外電,歸類於「外國」媒體的中國方面的報導似乎也應該稍微提一下。列在最後面的一條新聞是中國日報今天的報導;結論其實很簡單:他們對歐巴馬的訪問非常的滿意。真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讀讀看,當中有一句最令人噴飯的話是:「中國一貫的主張就是平等的關係。」

其實,如果要挑剔的話,本文的標題「什麼樣的媒體才叫做第四權」並不完全正確。我們國家的憲制,雖然是亂七八糟的但應該是五權分立,而不是西方式的三權(行政、立法、和司法)。除此以外,這裡的「三權」指的是政府的權力,而媒體之所以被稱為第四權,真正的意義應當是新聞自由的權利。雖然相差只有一個字(權力vs.權利),但其中的精神還是大不相同,而且這也就是為何新聞媒體可以在政府部門之外為人民把關,做監督政府的工作。

說實在的,批評台灣的新聞媒體好像也沒什麼意思。譴責無恥的人或組織根本是隔靴搔癢,而且大多數的台灣媒體可以如此的猖狂不也是人民賦與他們的特權嗎?

在這裡我並沒有記錄有關歐巴馬對台灣(不利的)和一中政策的發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台灣人自己內部的意見還是如此的分歧,無法有國族的一致性想法。而當我看到一些中國的異議人士在工作、安全和生命都被迫害的情況下,還「膽敢」繼續為中國的人權在奮鬥,心裡面真的有很深很深的感嘆。不曉得台灣一些依附權勢的學者和法學人士是否有一絲絲汗顏的感覺?

不論如何,所有問題的癥結最終還是會回到台灣人民的身上。到底台灣人民想要什麼?難道要等到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把我們尚存的自由、人權、和民主,當成朝貢品送給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台灣人民才會恍然大悟,才能清醒過來嗎?



外電參考資料:
1. 華盛頓郵報(2009年11月19日):
In China, Obama Leaves More Questions Than He Takes
2. 華盛頓郵報轉載路透社(2009年11月19日)的報導:
Obama in Asia - Building Block or Bow?
3. 紐約時報(2009年11月20日):
In Obama Interview, Signs of China’s Heavy Hand
4. ABC 美國廣播電視臺:
Di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rack Down on an Obama Interview?
5. 美聯社(2009年11月20日):
US Envoy Criticizes Coverage of Obama China Visit
6. 美國商業週刊(2009年11月20日):
U.S. Ambassador: China-U.S. Ties are World's Most Important
7. 澳洲的媒體The Age(2009年11月21日):
Presidents dancing together to different tunes
8. 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2009年11月20日):
Obama's Performance on Chinese Tour Found Lacking
9. 洛杉磯時報(2009年11月20日):
Chinese Officials Rip Obama Interview from Newspaper
10. 路透社駐北京的報導(2009年11月20日):
China Activists Say Detained After Seeking to Meet Obama
11. 華爾街日報(2009年11月19日):
Beijing's Post-Obama Crackdown
12. 紐約時報社論(2009年11月21日):
Assessing the China Trip
13. 中國日報英文版(2009年11月21日):
Many good Things from Obama's Visit

Source: TaiwanOnline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