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重建 台美尋求新合作模式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特稿   
2010-01-22

海地大地震一週後,部署在海地救災的美國船艦已有十八艘、直升機四十九架、包括兩千名陸戰隊員,超過一萬兩千名軍事人員投入,美國再次證明,無論是救災還是作戰,美軍的海外投射能力無人能及。

美軍接管 建指揮系統

正如全球軍事觀察家密切關注中國解放軍在四川地震後的動員能力,全球正藉著海地震災,檢視美國的軍力。海地已等同無政府狀態,美軍不但有迅速的海外投射能力,可以接管海地的陸海空交通,還能協助海地政府建立起一個可以指揮溝通的中樞系統。

未來一旦台海發生戰事,使台灣政府陷入癱瘓,海地的經驗顯示,美軍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接下台海的戰管及航管,並協助台灣政府建立指揮體系。

海地經驗 台海也適用

海地事件凸顯在安全領域,美軍對台灣的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中國雖在崛起,但其海外投射能力上與美國仍有極大距離,台灣如在安全合作上輕忽了美國,將有致命的影響。

海地不但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也是美洲地區一個不定時炸彈,這次美國不但要救災,也看見一個重建海地的戰略機會,海地可能無法長久攻佔國際媒體的頭版版面,但美國主導海地重建將是一個長遠而持續的工程。

人道救災 台灣切入點

海地是台灣的邦交國,卻因內亂和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介入,使中國在當地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在美國有意長期抗戰再造海地之際,台灣實在應該把握這個機會與美國合作,除了短期的人道救災工作外,海地的基礎建設、醫療和教育設施都是百廢待舉。過去台灣的金援經常進入友邦政客的私人口袋,如今有國際組織和美國的介入,台灣正可以為兩國關係尋找新的合作模式。

從南亞海嘯到海地震災,顯示天災等同作戰,同樣考驗一個國家整體動員能力,人道救災的合作爭議性低,但對雙方的安全合作有助益,台灣與美軍在莫拉克颱風及這次海地救災中合作經驗應該持續,且成為雙方軍事交流的重要項目。

Source: 自由時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