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之際 讀書心得報告 (9)
聖山教育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楊緒東   
2007-08-18
人天之際 讀書心得報告(九)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楊緒東
因為信仰而得救,因信而稱“義”,正如因信仰228而得以建國,是同樣的意思,參考如下。
猶太人錯誤的想法,以為祖宗蒙揀選是因為「義人」──無罪之人──的緣故,以致才被公義的上帝看中,因而導致他們有所恃自以為義。究竟這個說法錯誤的徵結在那裡呢?在於他們忽略了「恩」。上帝既是為了預備「救恩」才揀選亞伯拉罕,那麼打揀選亞伯拉罕開始就是基於「恩典」。如果亞伯拉罕真是全然無罪的人,又如何顯出上帝的「恩典」來?如果因為亞伯拉罕真「是一個義人」──全然無罪之人,那他本身就不需要「救恩」,對於一個不需要「救恩」的人找他來預備「救恩」豈不可笑!也正因為人類普遍需要「救恩」,所以上帝才定意為萬民預備「救恩」。「救恩」的基礎,就建立在上帝的「恩」上,忽略了這一大前題,當然造成偏差。
一直到了保羅,才豁然發現這個傳統上的錯誤。大概應該說是他先悟通了這個「救恩」的大前題,然而才去仔細稽考舊約聖經找依據。終於,他發現所謂亞伯拉罕「是一個義人」這話的大前題是:「亞伯拉罕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這在當時是一個驚人的發現,於是他起而向他的同胞大聲疾呼:「亞伯拉罕因著信,這就算作他的義。」如此說來,所謂的「義人」,並不表示亞伯拉罕與「罪」無份,這就說明亞伯拉罕與他同時代的人一樣不免於「罪」。這一錯誤的糾正,確立了「救恩」來臨的大前題:因為「世人都犯了罪」──無一人能免於罪,所以才需要預備「救恩」。可見亞伯拉罕其人在行為完全上並無可誇,所謂的「義人」並非是因行為「稱義」,乃是「因信稱義」。
話說回頭,上帝究竟為什麼要揀選「亞伯拉罕」?
只因為看重他的信心。亞伯拉罕被後世尊為「信心之父」,的確,若從「信心」的角度來看亞伯拉罕,他是一位偉人。原來上帝立意要向世人施行「救恩」,是有周全的計劃的,既稱為「恩」,則一切的「恩」都必在上帝的「應許」中臨到,因此必須藉著人的「信」。「信」在人是最好的合作,否則上帝的計劃不易成就。而亞伯拉罕正是這樣一位信心單純的人,何況他的信心是經過試煉的,證明上帝諸般的「恩」可以藉著他的「信」而出。再者,這「救恩」如果是要藉著一個人臨到,那就必須產生後裔,而「亞伯拉罕的後裔」正是從「應許」中出來的:舊約聖經清楚記載亞伯拉罕和他的妻子撒拉年紀老邁,不能生育;換句話說,在人看他們這對老夫老妻已經註定「無嗣」了。然而上帝找到一個本已無嗣的人,要從祂的「應許」中藉他興起「後裔」,於世上萬族(按:世上萬族都是自然繁衍而成的。)之外,另立一族──專為「救恩」的來臨作準備。所以後來世上多了一個猶太民族,它之所以有別於世上萬族,就因為這一個民族不是自然繁衍而成的,它是從上帝的「應許」中而出的。
稽考舊約:亞伯拉罕鑒於妻子年邁已經停經不可能生子,就從年輕使女夏甲身上懷孕生了一子,但上帝對他說,這不是祂「應許」的後嗣,因此特別強調「唯獨從『應許』生的,才能算為後嗣。」──這個「應許」的後嗣不但是要藉著年邁的亞伯拉罕而出,還要指定從他的九十歲老妻撒拉而出。這在人看實在不可能,於是才能顯出確是上帝的作為,果然按著上帝的「應許」,生了一個後嗣,從這個後嗣中將來要產生「救恩」,也就是將來「救恩」要藉著「應許的後嗣」臨到世上。
上帝預備「救恩」的步驟與他「應許的後嗣」有絕對的關係,藉著「後嗣」的繁衍,由亞伯拉罕一人,而以色列(雅各)一家、一族,乃至於成為大衛掌有王權的一國。表面上看,好像「亞伯拉罕的後裔」就是指的猶太民族,但實質上是指要藉著他的後裔預備「救恩」,也就是說,「救恩」要從他的後裔中出來。「創世記」十二章記著:上帝啟示亞伯拉罕說:「我必叫你成為大國,……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此所謂「大國」的應許,表面上看是指以他的後裔建立的以色列國,猶太人當然以為上帝應許他們建立的國將來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國來得大,其實在我們看來(根據歷史事實),以色列國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小邦小國,何曾比我們中國大?實質上,就上帝預備「救恩」的觀念來看,此所謂「大國」乃是指著將來「彌賽亞」的國度而言,那個國度自然要比世上任何國家來得大,而由大衛建立的以色列國只不過是將來「彌賽亞國度」的預表而已。至於「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更是明顯的應許,將來「救恩」要自「亞伯拉罕的後裔」中出來,而這「救恩」是要臨到世上萬族的。
如此說來,就很清楚了。原來上帝立意要施行拯救,拯救的對象是地上的萬邦萬族,只是藉著「亞伯拉罕的後裔」產生「救恩」而已,並非只是為拯救以色列民而賜下「救恩」。因為世上萬邦萬族都已陷在罪裏,惡性循環,痛苦不已,上帝為了預備完全的「救恩」,就在萬邦萬族之外,另外興起一族,專為將來「救恩」的來臨作準備。──這就是所謂「亞伯拉罕的後裔」的精義。
「選民」的意思並非表示猶太民族要比地上萬族都優越,相反地,根據他們的歷史──從舊約聖經顯示,他們所受的苦難比世上任何民族都多。可見「選民」的意義並不表示得天獨厚。試以實例來比較:就地緣位置來看,猶太民族遠不如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就民族發展形態來說,又遠不如我中華民族人口眾多,聚結完整。他們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固定地域,打一開始就不得不寄居別人的土地為生。在歷史中,他們經常飄泊流離,憂患苦難不曾離開過他們,歷代人口的耗損率一直很大,甚至於支離破碎,分散在世界各地。
猶太民族是「上帝的選民」是事實,但所謂「選民」並無得天獨厚的意思。上帝揀選亞伯拉罕與他立約,乃是要他的後裔與地上萬族有別,在罪上分別為聖,才好藉著他們預備「救恩」。可惜猶太人不能明乎此,自恃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上帝的選民」,自矜自是,優越感很重。他們硬以為「上帝的救恩」是專為猶太民族預備的,與其他民族無關。他們狹窄的宗教意識甚至於認為,地上的萬族都是被上帝棄絕的。雖然他們世世代代渴望「彌賽亞」到來,但是他們所憧憬的「彌賽亞」只是專為拯救以色列民而來,與其他民族毫無關係,由於認識上的錯誤,當「彌賽亞」耶穌真的來到他們中間說:「我來,是要拯救世界。」他們就大不以為然,一致厭棄他!
如果「彌賽亞」真的肯迎合他們的心理,宣稱自己就是為「復興以色列國」而來,那麼他們一定歡呼擁戴。可是,當這位「彌賽亞」宣稱他是為「背負世人的罪孽」而來時,他們就大感失望,一致拒絕他,萬沒想到,正由於他們的錯誤,替世上的萬族完成了「救恩」!
三、「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這個事實是耶穌基督親口說的。原來上帝在古時揀選亞伯拉罕,乃至於以他的後裔為「選民」,為的就是要藉著他們預備「救恩」,所以說「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
質是之故,猶太民族是專為「救恩」預備的,不是「救恩」專為猶太人預備的。──這是整個基督信仰正謬的關鍵。
歷來有許多人對於這個關鍵問題的認識混淆不清,甚至於做本末倒置的解釋,因而導致信仰上的偏差。
這一類的說法大致是這樣的: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除了猶太人以外的外邦人都是被棄的,「救恩」本是上帝專為猶太人預備的,可惜因為猶太人拒絕不要,上帝震怒之餘,才允許「救恩」臨到猶太人以外的外邦人。
這類膚淺的宗教觀實在令人啼笑皆非。好像上帝是因為賭氣才開放「救恩」給地上萬族的。當然,持此論者也能從聖經中引經據典找到立論的根據,否則信仰上何來長久不息的紛爭?猶太人真有那麼優越特惠嗎?上帝作事經常會那樣心血來潮嗎?如果上帝的「救恩」果真是那麼偏頗狹窄,又如何能教世人信服?事實上,上帝早在揀選亞伯拉罕之初就說了「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何曾見得是因為猶太人拒絕才允許「救恩」臨到萬邦?
不錯,「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但卻是「關乎萬民的」。
(…待續)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