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之際 讀書心得報告 (11)
聖山教育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楊緒東   
2007-08-23
人天之際 讀書心得報告(十一)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楊緒東
多了解耶穌基督,可以明白基督精神合乎世界的普世價值。明白228的精神,亦可了解228護台菩薩的基督救恩,彌賽亞顯現在各時代的苦難中,您信了這批能夠為民犧牲奉獻的菩薩,就可以領受福音。
原文參考如下:
也許我們乍聽之下覺得十分稀奇,遠在東方世界的中國——一個和聖經世界毫無關連的神秘國度,竟然在古代有關於「基督救恩」的一系列的預表及預言?這何其不可思議!其實,上帝原只有一位,祂是猶太人的上帝,也是中國人的上帝;並且這位上帝為世人只預備一個「救恩」,既是給猶太人的,也是給中國人的;所以「彌賽亞」——「王者」只有一位。為了這位「彌賽亞」的來到,上帝的靈隨己意運行,願意感動誰就感動誰,於是分別將「彌賽亞」——基督的奧秘啟示給以賽亞、彌迦、孔子、老子,以及更多合祂心意的人。只是猶太先知的預言早為世所周知,而隱藏在中國古代的寶藏一直未發掘,因而不為世所知而已。
歷來許多聖經學者對於何以耶穌要遲至三十歲才顯出他「彌賽亞」(王者)身份來這件事始終未能提出圓滿的答案。也許眾說紛云,但顯然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他是按照上帝預定的時候出來。因為「彌賽亞」來,是為了完成上帝的「救恩」而來,而為了這「救恩」,上帝足足預備了兩千年,包含了無數「應許」、「預表」、「預言」——等這一些都周全了,上帝才按照祂自己預定的時間讓「彌賽亞」降生,又按照上帝預定的時候把他是「彌賽亞」的身份彰顯出來,最後仍是按著上帝預定的時候「背負世人的罪孽」走上十字架。——顯然這每一個重要步驟都是在上帝預定計劃之中。
在「四福音」書裏,我們當發現耶穌常說一句話:「我的時候還沒有到。」就在迦拿婚宴上行第一件神蹟的時候,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這句話裏涵蓋了兩個真理。
其一,從這句話的口氣裏明顯看出,這不是兒子的口氣在對母親說話,而是站在上帝的地位在對一個婦人斥責。然而我們中文聖經卻把「婦人」譯作「母親」,大概是譯者慎重考慮到我們中國人的強烈倫理意識,深恐誤會,才下此譯筆。結果弄巧成拙,把個真理原意全然失去,反而益形誤會。因為既稱「母親」,就表示自己是兒子,兒子如何能對母親如此說話?豈不更讓我們中國人誤會?然而事實上這個真理的關鍵在於,耶穌三十歲以前是「大衛家」(指約瑟家)的長子,他是他母親——馬利亞孝順的兒子,獨立承担辛勤的家業——木匠生計,默默工作,以維繫整個家庭的經濟命脈,奉養寡母;然而三十歲以後,他按照上帝預定的時候走了出來,朝著「彌賽亞」的道路上走,開始担負「彌賽亞」的工作——「仁」。從此以後,他是「彌賽亞」,他是「上帝的兒子」;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站在這個地位或說或做,而他所說所做的正表明他是「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
其二,當在迦拿婚宴上,他那近乎斥責的口吻,就是表示我雖是「彌賽亞」,但距離上帝要我完全公開我是「彌賽亞」的時候還沒有到,因為「彌賽亞」的最終道路是要在上帝預定的時候走上十字架,如果太早暴露身份,太早驚動了人群,恐怕不能按照上帝的時候走上十字架,也許會提早些,可是上帝預定的時候是不能更改的,否則早先的「應許」、「預言」豈不落了空?耶穌說:「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後來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承担了全人類罪孽壓身的痛苦,仍然懇切地說:「父(上帝)阿!若是能行,求祢將這杯捨去,然而不要按照我的意思,而要按照祢的意思。」——如此一位完全順服上帝的「人」,如何肯更改上帝的時候?所以他不惜以嚴厲的口吻提醒他的母親,勿要干擾上帝的時候。
如此我們自然明白,耶穌為什麼要在三十歲才走向人群?因為他是按照上帝預定的時候。否則,以他超人的智慧身量,早就可以驚天動地了。
然而,只因為上帝預定的時候未到,他默默隱藏在一個窮鄉僻壤的猶太村落——「拿撒勒」的卑微木匠家,做一個極平凡的人。在他三十歲以前,他的生活舉止絕無異於常人,否則他的超常身份不易長久隱藏。據說,初世紀時流行著一本「次經」,為了特別強調耶穌的「神性」,附會了許多耶穌童年時代的神蹟,那是全然無稽的。因為,耶穌為「童女馬利亞所生」,「神性」是與生俱來的,毫無疑問;而以「神性」行「神蹟」,當然也毫無疑問;但這些都必在他三十歲以後才顯了出來,在他三十歲以前是絕無可能的,否則早已轟動遐邇,如何能捱到三十三歲才上十字架?此外,從他後來回到「拿撒勒」不受鄉人尊敬事看,也可證明他三十歲以前的鄉居生活絕無異於常人,否則鄉人即使不知他是「彌賽亞」,也至少會以為家鄉出了位「先知」,豈能不引以為榮?但事實上耶穌說:「先知在本地本鄉是不受人尊敬的。」這是因為他三十歲以前的鄉居生活不曾有異於常人的表現,所以當他後來名氣漸漸大了,傳到鄉人耳裏仍然嗤之以鼻。
這就證明耶穌三十歲是他改變身份的重要時刻,按照上帝預定的時候,不早也不晚。到了三十歲,耶穌慨然走向約旦河,施洗約翰一眼就看出他是「基督」——「彌賽亞」,立刻阻止他受洗,耶穌對他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盡諸般的禮。」——當耶穌從水裡上來,就正式稱作「彌賽亞」——「上帝的兒子」。
「彌賽亞」,就是王者的意思。孔子指著這位「王者」說:「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這真是極大的奧秘!耶穌在三十歲以前,不能稱作「王者」(彌賽亞),暫時與整個世界無關;而三十歲以後,他顯出了他是「王者」——「彌賽亞」,從此他所言所行,一言以蔽之——仁。
上帝花費了兩千年的時間預備「救恩」,就等待這一刻,「彌賽亞」——耶穌,背負全人類的罪孽走上十字架,被殺流血而死。雖然「彌賽亞」是上帝的兒子,但他既成為人就具有與你我完全一樣的「人性」──有求生避死的本能。因此當耶穌臨上十字架的前夕,獨自到「客西馬尼園」去禱告,心中極其痛苦,因為他承担了全人類的罪孽於一身——這正是「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的寫照。
我們從「四福音」書可以完全看出耶穌基督的人性。「馬太福音」上說他要上客西馬尼園禱告之前,「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便對他們(指門徒)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這是一個具有完全人性的「人」,才會「憂傷、難過,幾乎要死」!他雖然明知道自己就是為這一幕到世上來的,可是人性的一面,使他面臨痛苦的抉擇。他第一次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第三次禱告,說的話還是和第二次一樣。──一連三次極其痛苦的禱告,才算為明天上十字架的行動下定決心,完全順服上帝的意思。他深深知道「父(上帝)愛我」,若是有第二條路可以達到拯救全人類的目的,上帝必不會讓祂的愛子如此痛苦,然而一連三次禱告上帝沒有回音,表示這時上帝也難過得不知該對祂的愛子說什麼才好!既然沒有第二條路可以拯救世人,就不必猶疑了,毅然決然走上釘十字架的道路,完成上帝的「救恩」。
因為這「救恩」,括了全人類在內,上帝以祂愛子的痛苦犧牲,替代全人類的罪惡過犯被殺流血而死,解除了我們的罪担。所以保羅後來多次流著淚說:「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誠然,耶穌基督「成仁」的代價太大了,如果我們不留意「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我們或以為耶基是以他的「神性」輕輕鬆鬆地走上十字架哩!所以,耶穌「成仁」的意義,就是「完成上帝的救恩」。
保羅說明這個奧秘時說:「那先造的人是亞當,後造的人乃是基督。」──原來上帝只造了兩個人,創世之初所造的那個人叫亞當,他後來被罪引誘而至於死,於是亞當的後裔──全人類──都循著「亞當的律」生生死死,沒有人例外的。一直到上帝預備「救恩」——就是創世記第三章所應許的「女人的後裔」──另造的一個是「由聖靈懷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的耶穌基督。先造的亞當稱作人,後造的耶穌基督稱作「仁」——因為他從人的母腹而出,具有「人性」及人的外形,可是他是由上帝的靈所生,因此沒有人的罪性,而具有上帝的「神性」。這一個新造的「人」,是合「亞當」的人性及「基督」的神性於一身的「仁」。上帝要藉著這一個新造的「仁」,來成就祂為拯救人類而預備的「救恩」。因為這是一個絕無僅有的「仁」,所以當施洗約翰一眼瞥見就喊著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卻世人罪孽的。」——這個「仁」,是專為「除卻世人罪孽」而生的,也唯賴這個「仁」肯走上十字架,我們世人才得以出死入生。
這真是一個極大的奧秘!上帝的智慧真使我們測不透。由於祂先造的人——亞當被罪侵蝕而致死,如今要由祂後造的「仁」——耶穌來除卻罪孽而致生。——這就是上帝的大能,所謂「奇妙的救恩」。由於這一位絕無僅有的「仁」——耶穌,同時具有亞當的「人性」與基督的「神性」,所以才能替我們全人類帶來「救恩」。這個奧秘須要說得更具體些:因為耶穌這一個「仁」,是合「亞當」(人性)與「基督」(神性)於一身,因此當他「世而後仁」的時候,先以基督的神性「行仁」,終以亞當的人性「成仁」。如此我們就明白,為什麼這一個「仁」可以因著憐憫讓瞎子看見、瘸子走路、長大麻瘋的潔淨、使已死的人復活?因為他是以「基督的神性」帶來上帝的大能,於是就成了「神蹟」——使眾多絕望無告的世人有了盼望。又為什麼如此一個具有大能力的「仁」,當他進入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竟變得那麼軟弱——所謂「憂傷、難過、幾乎要死」?因為他是以「亞當的人性」擔當世人的軟弱正準備去受死。
於是我們就可以清楚看出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甚至於他承受痛苦的耐力不及一般人。根據「四福音」書的記載,他是在巳初(上午九時許)被釘上十字架的,卻在申初(下午三時許)就斷了氣,前後被掛在十字架上的時間不過六小時,這與一般罪犯被釘十字架至死的時間相比,顯然縮短了許多。難怪當彼拉多聽說耶穌已經斷氣,會感到十分「詫異」。一則是詫異這個「人」竟會死得那麼快,二則多少覺得過去風聞這個「人」在民間行了許多異能,以為總該要比一般凡人耐死的時間來得長,(據說通常被釘十字架的人總要捱上一天一夜之久才會慢慢死去),沒想到才六個小時就斷了氣,所以彼拉多會感到「詫異」。——可見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要比我們想像的軟弱。雖然時間只有短短的六小時,但當他極其痛苦的時候,他甚至於大聲喊叫:「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這是一個軟弱至極的「人」最後的掙扎。難怪與他同釘十字架的兩個罪犯,其中一個帶著譏諷不解的口吻說:你不是基督(上帝的兒子)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從十字架上下來罷。」祭司長和文士也譏誚他說:「他救了別人,卻救不了自己。」——耶穌不語,只是替他們的無知代求:「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是的,他誠然担當我們的軟弱,我們卻以為他是被上帝擊打苦待了。只有以賽亞先知明白釘十字架的耶穌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所謂「他在上帝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為了替代我們的軟弱、憂患、痛苦,卻使他自己變成極度的軟弱,憂患,痛苦。他背負「亞當」的軟弱赴死,走上十字架以至進入「亞當的死」,埋葬三日後,卻以「基督」的大能復活,走出墳墓進入「基督的生」。——這就是這位「仁」者耶穌替我們完成出死入生的奧秘,這也就是所謂「救恩」的奧秘。這極大的奧秘,經過後來保羅參悟出來:「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
(…待續)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