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之際 讀書心得報告 (13)
聖山教育 - 楊緒東專欄
作者 楊緒東   
2007-08-27
人天之際 讀書心得報告(十三)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楊緒東
能巧妙的把老子的道與上帝結合,是此書的特點,亦是張先生神來之筆。
他說:
老子所名的那個「道」,正是基督的根源。
「道」,本無名,為了講述方便才「字之曰道」。何以確定這個被「字之曰道」的就是基督的根源呢?就請我們先來看幾段「老子」隱密的文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參看王弼的注:混然不可得而知,而萬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而這個混成之物,又是「先天地生」的;這和舊約箴言書述及基督的本源一理:「在耶和華(上帝)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上帝還沒有創造大地,………我已生出;祂立高天,我在那裏。」——此之謂「先天地生」。再看王弼注:「寂寥」、無形體也;無物之匹,故曰「獨立」也;返化終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周行」無所不至而免殆;名以定形,混成無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我們仔細咀嚼上述的注解文字,不得不承認王弼獨窺於「道」的功力之深,難怪連當時研究老子最富權威的何晏都自嘆弗如。)
誠然,老子公開的這個「道」,的確就是天人之際的關鍵,宇宙發生的樞紐。這個「混然不可得而知、而萬物由之以成」的「道」——正是「萬物藉著他造的」那個「道」;這個「先天地生」的道——正是「太初有道」的那個「道」。更具體地說,既是「先天地生」、既是「萬物由之以成」,就應該說那「位」——「道」,因已有了明確的「位」格。用舊約的文字說明就是:「在耶和華(上帝)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這是「道」的自白。所以,「道」並不是一個有體有形的物,而是一「位」無形、「無物之匹」、但卻有名、有位格的造化萬物之母。
這一個「母」字是最恰切的說明。凡一切所從而出的那一位,稱之為「母」。比如我們人都是從「母」腹而出,於是對於我們從而出的這一位,稱之為「母」親。如此說來,「道」就是萬物的母親了;因為「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這一段約翰福音參透天道奧秘的經文,中文的翻譯不如英文譯本來得盡意,「藉著他造」——英文譯本不曾用By him,而是用 through him,即「通過」他造的。這一個 through(通過)譯得恰切無比,原來造化萬物的時候是「通過」他才有了一切,好比我們都是「通過」母腹才誕生的道理一樣。
於是這就顯明了「造化的起頭」、「太初創造萬物」的本體論;若用英文來表示就是:All thing were made by God and All thing were made through the word(道),——萬物是被上帝所造,卻是通過「道」而化成萬物。這就說明了太初造化的起頭,「道」與「上帝」同在,造化之功是由「上帝」與「道」兩位共同完成的。只是在我們的體認上,各有所偏重。「舊約」所啟示的「創世記」開頭第一句話就是:「起初上帝創造天地。」——所以說上帝是造物主,萬物是上帝造的。這個體認本是十分正確的,可是不盡周全,舊約時代的人都以為萬物是上帝「單獨」創造的,一直到了新約時代「約翰福音」才明確說出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有一位「道」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通過)他造的」,不是上帝單獨造的。由此可見,猶太人對於創造萬物的上帝是熟悉的,但對於「萬物是藉著他造的」那一位是陌生的。所以當「道成了肉身」的耶穌對猶太人說「我與父(上帝)原為一」時,猶太人就要拿石頭打他,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位「道」。
恰恰相反的,中國人對於造化的體認都熟悉於這個「道」,但卻對於主宰創造的上帝感到陌生。中國人的造化論咸以為萬物是從「道」而來。這也本是不錯的,萬物確是從「道」而出,所以認為他是萬物之母。但如果體認僅及於此,仍是不周全的。完整造化論是:「父(上帝)兮生我,母(道)兮鞠我。」——因此稱上帝為「父」,是新約聖經中的習慣稱謂,我們可以看出耶穌是有意教導人認識「天父」——上帝的。
在「造化」的體認中,知其「母」(道)而不知其「父」(上帝),是中國人一般的偏頗;而在「創造」的體認中,知其「父」(上帝)而不知其「母」(道),是猶太人以至於一般的西方人的偏頗。
其實,基督的根源——「道」——就是萬物之「母」,因為萬物是從祂而出的。母,通常是慈性的象徵,所以當這位「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從祂身上就完全彰顯了上帝的「慈愛」。而上帝本身代表父性,威嚴、公義,是父性的表徵,所以猶太人不能感覺到「上帝是愛」這句話,因為舊約裏表現的上帝本就是威嚴、公義的。新約裏耶穌所表現的慈悲、憐憫,純粹就是一種母性的表徵,每當耶穌「行仁」的時候,「四福音」裏寫著:「耶穌就動了慈心。」慈心,正是母性的表徵,所以當耶穌預見猶太人將要遭遇悲慘的命運時,十分傷痛,就用母親的口吻說:「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願意。」——以「母雞」自喻,正是表現出了「道」的母性。再者,在耶穌完全以「道成肉身」的身份出現後,就再也沒有稱呼過馬利亞為「母親」,所以當我們還不明白的時候十分詫異:在迦拿婚筵上,為什麼耶穌管馬利亞叫「婦人」?又為什麼連在十字架上掛著看見馬利亞也對她稱「婦人」?中文譯本深恐礙於我們的國情,誤會太深,不敢直譯「婦人」,而改譯為「母親」,結果遮蓋了「道成肉身」——以「母」性的地位親自下來捨身拯救祂的兒女——的真理。如果我們不能體認及這一層真理,而看「約翰福音」,則對於耶穌說的許多話,必會和猶太人一樣感到莫明其妙。必須知道祂是太初與上帝同在的「道」——造化萬物之「母」,為了拯救從祂而出的兒女而「成了肉身」——為了替祂已敗壞的眾兒女捨身流血而上十字架,如此我們才都被「贖」得拯救。如果他在十字架上稱馬利亞為「母親」,豈不是以「馬利亞的兒子」身份釘十字架?那與我們怎會有關呢?我們又如何能明白「道成肉身」所表現的母性慈愛(好像母雞輔翼小雞的比喻一樣),在十字架上正是彰顯「上帝的愛」呢?
——所以,所謂「道」,「可以為天下母」,是一個不可不明白的奧秘。
(…待續)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