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哪會說錯話?—NEVER!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0-05-04

馬總統最近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CNN專訪時說出,「我們絕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We will never ask the Americans to fight for Taiwan)一席話,事後引起輿情譁然,反對黨主席抨擊此言極度不當,總統府出面滅火說,「總統的用意在強調台灣不會對自己的安全袖手,而要美國參戰」,國民黨立委則把問題指向英文不是母語,建議馬總統下次最好照稿唸。其實,馬先生那裡是語言無法控馭,外界更沒有斷章取義,CNN的全部訪談過程,正是其最真實的第一手心態反射,那就是「中國人的事不需要美國插手」。

馬先生的「中國人觀」,自其家庭養成、黨國教育、投身政治至今,可謂一以貫之、一脈相承、未曾稍改。總統大選期間他說的更直白,「未來兩岸協商不需要、更不必要美方介入,兩岸可以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國民黨統治期間,兩岸二十四次會談達成五個協議,都沒有美方參與」;他甚至還露骨的說,「美國參加的話,不但得不到好處,還會惹一身腥。所以我覺得美國不宜參加,更不會讓美國參加,台灣的事情我們要自己作主」。把這些主張與這次惹出風波的「never」對照,馬先生那裡有「說錯話」?這本來就是他的中心思想,外界實在無須不明就裡或對其再心存任何幻想。

檢視這兩年馬政府的具體實踐,國人不難發現,任何政策到馬先生手上都可能轉彎改變,唯獨其意識形態根深柢固非常僵硬,容或有忌憚於主流思潮,必須在言語上刻意包裝模糊應對,但究其本質,則絕不接受調整指正;這是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思考架構,台灣做為中國的一部分,必須主動參與以中國為中心的政經運作,否則必然衝突化、邊緣化,因此與中國先經後政商簽和平協議、ECFA的計畫於焉誕生,並且與中國一拍即合,不論怨謗勢在必行。

馬英九將個人的我執,透過國家力量強行加諸為二千三百萬人的唯一選項,不僅在台灣內部造成決策不透明的民主傷害與倒退,更嚴重衝擊六十年來台灣在美日安保體系中所獲致的安全保障;而美國在與中國建交之際,同時透過其國內法「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必要防衛能力的承諾,以及呼籲台海雙方必須和平處理爭端的立場,也因為馬英九的無的放矢,平添無謂波瀾。

任何國家的領袖,對於危急時刻爭取保家衛民的外援,即使難以掌握主動權,但絕無明確切斷、拒絕可能盟友適時伸手的例子,小國尤其必須憑恃區域平衡,將自身納入國際的一環,來擴增生存壯大的要件,而非自行孤立獨自去面對大國威脅,因此馬英九「絕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的言論,不但連擔任總統的基本條件與視見都不具備,他這麼做是典型的外交與軍事「鎖國」,已經把台灣推向高度危險的邊緣,犯了不可原諒的大忌。

過去六十年,台灣之所以能夠獨立昂揚於西太平洋,成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關鍵在於歷任國家領導人「不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堅此百忍,以及與美國建立脣齒相依、合則共利的一致價值;無知的馬英九竟認為,這兩年通過直接與中國尋求「和解」,已經創造超越六十年、前所未有的穩定新局,因而得出了不再需要美國出兵的狂妄結論。然其所謂的「和解」,說破了不過是不斷屈從北京的意旨,以中國的思考為思考的臣服而已,既然已經等同投降,當然不必再用一兵一卒。

回溯國民黨在野八年期間,馬英九擔任主席任內,台灣向美軍購案曾經在立法院被國民黨帶頭杯葛、遭封殺六十多次,足見他為了政治需要,可以將國家安全踐踏於腳底,放任兩岸軍力失衡更行更遠,這些舉措若置於其「中國人觀」的脈絡下,也就極易理解這些年來的建軍備戰為什麼會被當成是浪費,乃因其完全違背了馬英九的和平︱投降方程式。

這些年來,國共兩黨對於「兩岸中國人」互稱甘之如飴、如魚得水,他們共同以「和平」這個美麗的辭彙來包裝賣國的投降,更加默契十足;看在絕大多數台灣人眼裡,已經引發國民黨據台以來第二波的認同衝突,激烈程度實方興未艾。民主化後的台灣,與中國之間從來就不是馬英九所設定的一對一、小事大、甚至一個中國關係,未經人民同意,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與權力可以對盟邦說never,基於台灣的國家利益,國人必須團結一致對馬英九的胡說八道給予最嚴厲的譴責。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